成都理工大学

✍ dations ◷ 2025-02-23 16:43:42 #成都理工大学
坐标:30°39′57″N 104°8′13″E / 30.66583°N 104.13694°E / 30.66583; 104.13694成都理工大学(英语: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DUT),简称成理或成都理工,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是以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化工、材料等学科专业为特色的重点大学。截至2018年7月,学校用地2887亩,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亿元。 设17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设有92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6353人,其中在校本科生30540人,全日制研究生5194人。成都理工大学前身为成都地质学院,创办于1956年3月15日,由重庆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长春地质勘探学院(现吉林大学)部分科系组建而成,为原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重点高校。1960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学校成为国家恢复学位制度后首批获得硕士授予权的高校,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在成都理工学院基础上合并两所四川省属大专院校组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归地方,成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省属重点大学。2010年11月3日,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学校现有教职工3466人,其中,有教授(级)277人,副教授(级)593人。截至2018年3月,获得“全国杰出科技人才”称号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次,四川省“千人计划”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1人,获得“四川省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3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72人次,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8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和6个四川省教学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含“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三个二级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岩土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油气田开发工程、第四纪地质学、材料学、核技术与应用、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数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地调计划等一大批重要项目。截至2017年,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913项(次),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专利奖金奖、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获得授权专利1400余项。主办学术期刊6种,其中有CSCD核心期刊2种、中文核心期刊2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种。校园面积2888亩,校舍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一座博物馆,一座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一座水上图书馆。截至2019年3月,学校建有2个图书馆,渠东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6000个,渠西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200个,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240万册,拥有数字资源数据库102个,电子图书430万册,电子期刊4.9万种。馆内建有国土资源西南地区科技查新站和四川省高等学校文献传递服务中心。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是一座在中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6万余件,其中合川马门溪龙化石、重庆大竹鱼化石、隆昌铁陨石等都是世界级的珍品,在建的成都自然博物馆就是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为基础。申办独立学院:

相关

  • 酱油膏.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ng-Lt-HKSCS-ExtB","FZKaiT-
  • 毒太阳《毒太阳》 (俄语:Утомлённые солнцем) 是1994年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执导的一部电影。影片获得第47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
  • 大科学大科学(Big Science,Megascience,Large Science)一般是指投资大,多学科交叉的大型的基础科学研究项目,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大科学需要大量的资金,实验设备昂贵复杂,研究目标
  • 不丹2019冠状病毒病不丹疫情,介绍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在不丹发生的情况。2020年3月6日,不丹宣布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患者为美国游客,3月2日从印度进入不丹。
  • 内格莱氏法则内格莱氏法则(英语:Naegele's rule)是计算预产期的标准方法,由德国产科医生法蓝瓷·卡尔·内格莱(Franz Karl Naegele)发明,因而得名。计算方法是根据女性最后月经周期的第一天,加上
  • 脊柱前凸脊柱前凸(lordosis)为医学上的一个名词,用来形容脊柱向前过度弯曲。脊柱中的两个部分,分别为颈椎(cervical)和腰椎(lumbar),正常都有一定前凸的弯度,也就是说他们本来就有一定向前的凸
  • 李安纳度·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语:Leonardo da Vinci;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又译达文西,全名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为“芬奇
  • 巴列姆期巴列姆期(英语:Barremian)是白垩纪的第四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129.4–125百万年前。该地质年代的典型地点(英语:Type locality (geology))位在法国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上
  • protein蛋白质(英语:protein,旧称“朊”)是大型生物分子,或高分子,它由一个或多个由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链条组成。α-氨基酸分子呈线性排列,相邻α-氨基酸残基的羧基和氨基通过肽键连接
  • 姬猪姬猪(学名:Porcula salvania),或称侏儒猪、迷你猪,是一种在印度次大陆生活的小型猪,是猪科动物中最小的一种,曾经遍布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的高湿草原地带。 然而人类的活动已经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