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挪威

✍ dations ◷ 2025-07-11 23:15:13 #北挪威

北挪威(书面挪威语:Nord-Norge、新挪威语:Nord-Noreg;北萨米语:Davvi-Norga)是挪威的一个地理区域,由两个最北的郡份诺尔兰郡和特罗姆斯-芬马克郡组成。面积为挪威大陆的35%。较大的城镇由南往北有:摩城、博德、纳尔维克、哈尔斯塔、特罗姆瑟和阿尔塔。北挪威常被认为是夏季极昼之地和北极光之地。

北挪威是多元文化的地域,居民不仅有挪威人,还有原住民萨米人、芬兰人后裔克文人(与南部挪威的森林芬兰人不同)与俄罗斯人(大部分在希尔克内斯)。主要语言为挪威语,讲萨米语的人主要集中在内陆和诺尔兰、特罗姆斯及特别是芬马克的一些峡湾地区,而不会说萨米语的萨米人则分散在该区域各地。芬兰语仅在芬马克东部部分社区使用。

北挪威大约占了挪威面积的三分之一,其最南端的海尔盖兰(书面挪威语:Helgeland)大致在北极圈以南,这儿沿岸满布许多岛屿与礁石,有的平坦,有的嶙峋,著名的有:中间有个大洞的托格哈特山(英语:Torghatten),以及靠近桑内舍恩(英语:Sandnessjøen)的七姐妹山(英语:De syv søstre)等。内陆被浓密的欧洲云杉森林所覆盖,其中有韦伏斯纳河(英语:Vefsna)与拉内尔瓦河两条主要河流,邻近瑞典边境为山脉;位于摩城以南,奥克斯廷丹(英语:Okstindan)山脉中矗立着本区最高峰奥克斯科尔滕(英语:Oksskolten),高达1,915米(6,283英尺),山上有挪威境内第八大冰川奥克斯廷布伦(英语:Okstindbreen))。

萨尔特山脉的斯瓦尔蒂森冰川(书面挪威语:Svartisen),与北极圈交差,将海尔盖兰划分出一个萨尔滕(书面挪威语:Salten)地区,此区在博德以南,有著名的伯尔瓦斯山脉(书面挪威语:Børvasstindan),以及在蒂斯菲尤尔上隐约可见的斯泰山脉(Stetinden),为奥福滕(英语:Ofoten)地区著名的景点。从萨尔特山脉到芬马克东部一带的挪威云杉,传统上是由私人拥有且是人工种植的林地。

罗弗敦群岛是一连串向海洋伸展出去的山峰,连接在大陆的一端,状似贫瘠,在紫黑色的山峰背后,却是适合牧羊的平坦牧场,部分的土表长满海苔,其北边的西奥伦群岛由各种大大小小的岛屿所组成。再往内陆走,奥福滕是多山的海湾,其中最高峰为纳尔维克上的斯托尔斯廷山脉(英语:Storsteinfjellet)达1,894米(6,214英尺),以及一些冰川,如弗罗斯蒂森冰川(英语:Frostisen)和布洛冰川(书面挪威语:Blåisen)。

特罗姆斯郡的高纬度,却有显著的绿地,运河岸两侧与海湾旁,分布着桦树林,在更内陆的地区,以及莫尔塞尔夫与雷萨河(书面挪威语:Reisaelva)两岸的高地,则是生长著松树林,塞尼亚岛、克瓦尔岛和灵瓦斯岛等群岛,除了山岩的海岸与零星的小岛外,陆地上也都有绿地与树林。林萨潘山脉(书面挪威语:Lyngsalpan)是此区最高的山峰,达1,833米(6,014英尺),并拥多处冰川与瀑布,其中莫利斯瀑布(书面挪威语:Mollisfossen)落差达269米(883英尺)为北国最高。

芬马克郡西南边是海湾与冰川,西北岸是一些大型岛屿,如瑟略岛与塞兰岛,内陆为均高在300米(984英尺)至400米(1,312英尺)之间的芬马克高原(英语:Finnmarksvidda),有阿尔塔河(英语:Altaelva)与塔纳河流经此地,土表主要是灌木,以及零星散落的小松树林,尤以阿尔塔、卡拉绍克、波桑厄尔与南瓦朗厄尔最为明显。洪宁斯沃格以东,贫瘠的岩岸在没有任何岛屿遮挡下伸出海面,而朝向俄罗斯边境则是平坦的地带。

马格尔岛上的克尼夫谢洛登角(书面挪威语:Knivskjelodden),是欧洲地理范围的最北端,旅游业则常以旁边较易到达的北角为最北端,而欧洲大陆的最北端诺尔辰角也在北挪威。

北挪威与其他挪威地区的情况不同,是共同使用一种富有音律感的方言,在发音、文法与词汇各方面都与标准挪威语截然不同,尤以北挪威最南方的海尔盖兰与萨尔滕更俱代表性,其会将文法切开,就有如法文对应于意大利文般;若往北走一些,文法就比较接近一般使用的挪威语。特罗姆斯郡内陆部分村庄,居民是200多年前由南方内陆移民到此,因而至今,当地方言仍保有南方的语调与词汇特色。

早期,北部方言在挪威较不被重视,但到最近,却经常被使用在歌词、诗、电视与广播节目中,也被广泛使用在日常生活中。

萨米语是挪威语以外的另一种官方语言,使用于科菲尤尔、凯于图凯努、卡拉绍克、波桑厄尔、塔纳与内瑟比。

北挪威使用的萨米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方言:在北极圈以南的南萨米语,博德到纳尔维克间的吕勒萨米语,以及其他地区使用的北萨米语。原本在博德一带使用的皮特萨米语与于默萨米语,至今这两种方言已在挪威境内失传,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东萨米语,那原本是边境的内伊登(书面挪威语:Neiden)居民所使用,现已接近消失。

在从斯托尔菲尤尔到波桑厄尔的西部地区通行的芬兰语十分独特,尽管来自芬兰的芬兰人能够听懂。而在东部瓦德瑟城和希尔克内斯周边地区通行的芬兰语跟标准芬兰语接近。这些东部地区的芬兰人后裔更倾向于自我标识为芬兰裔挪威人,而不是克文人,因为他们认为“克文人”这个术语代表着切断他们芬兰人根源的试图。在波桑厄尔芬兰语同萨米语与挪威语一道同为该市镇的官方语言。在北挪威很少有把芬兰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使用者,不像北萨米语那样,芬兰语缺少一块芬兰语能在日常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心地域。

北挪威被地球上渔产最丰富的海域所包围,水产是传统美食的主要食材。

在冬季,鳕鱼会游到近岸水域产卵,莫耶(书面挪威语:Mølje)是一种将鳕鱼连同肝脏、鱼卵一起煮的菜色,是当地最好餐厅所供应的佳肴;夏季的海滩,常会看到有人在火堆上用海水烧煮新鲜的绿鳕;而大比目鱼则是当地传统的圣誔节食物。当地人喜欢直接用煮的方式来处理鱼类食材,用以保持完整鲜味而不被破坏,通常只会配以水煮马铃薯、胡萝卜或煎煙肉。另外有一种将绿鳕糖渍一年或多年的甘梅尔释(书面挪威语:gammelsei)干鱼,是当地的特产。

鲸肉会当作肉排烹调,而海豹则是家常的口味,由海豹肉制作而成的巴伦支火腿(Barents ham)更是美味。每年春天狩猎季节结束时,会有新鲜的海豹肉供应,可以在特罗姆瑟找到,驯鹿肉片佐以奶油酱也是日常美食。

本来北方人是以贝类与虾子作饵,后来他们也发展出食用用途,在沿海地方很容易找到鲜美多汁的虾类或贝类美食。

北挪威从南至北的气候有很大差异,芬马克郡内的芬马克高原(英语:Finnmarksvidda),以及在特罗姆斯郡内陆部分村庄,可体验大陆型气候如少量的降水与冬天比海岸区更寒冷。

北挪威的夏季与冬季日照非常不一样,在北角,从5月11日到7月31日彻夜都能看到太阳,而从9月19日到翌年1月22日,却整天等不到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在特罗姆瑟,则是5月17日到7月25日为极昼,11月26日到翌年1月15日为极夜;在博德则是6月3日到7月12日为极昼、没有极夜。

隆冬时,大陆地区的极夜并非全然黑暗,如在特罗姆瑟,中午时分左右有三小时的时间,会感受到微弱的阳光。而在南方的海尔盖兰,极昼时期不是整天都看到太阳,但在莫绍恩,6月份,上半个太阳从不会在地平线降下。

在诺尔兰郡,2月份是日照从极夜复原时期,3、4月开始感受到长时间的日照曝晒,除了海岸地区外,地表上覆雪会逐渐退去,到了9月中旬,日照会持续到19:30,才出现黄昏。

从秋天到来年的4月,北挪威全区都可能看见极光,其他时间,只因日照太亮而极光不易被察觉到。

诺尔兰郡南方的布伦讷于松,每年1、2月的平均气温界于−1 °C(30.2 °F)到−0.6 °C(30.9 °F)之间,而7、8月间则是13 °C(55 °F),年平均气温为5.6 °C(42.1 °F),年平均降水量为1,510毫米(59英寸),秋季是一年当中最潮湿的季节。布伦尼平均每年有63天吹着达22节(11米每秒)或以上的强劲阵风,其中又有18天会达到34节(17米每秒)暴风等级,全区在深秋与整个冬季为全年最多风的时期,不亚于大西洋低压系统的风。

芬马克高原东部的卡拉绍克,每年1、2月气温很低,平均温度只有−17 °C(1 °F)到−15 °C(5 °F)间,到7、8月会上升到11 °C(52 °F)到13 °C(55 °F),而年平均温度为−2.4 °C(27.7 °F),年平均降水量为366毫米(14英寸),由于处于河谷之中,卡拉绍克每年只有1天会吹起22节(11米每秒)以上的强劲风,更从未见到过暴风。

相关

  • 牛肝菌目分类位置未定的属牛肝菌目包含有约1300种的真菌。牛肝菌目原来只有牛肝菌科一个科,后来经过分子生物学测定,将许多其他的科划入本目。本目真菌是属于外生菌根的大型真菌,但也有
  • 嘉玛道理会士盎博罗削嘉玛道理会士盎博罗削(Ambrogio Camaldolese,原名 Ambrogio Traversari,1386年-1439年10月20日),嘉玛道理会神学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天主教圣人,瞻礼11月20日。盎博罗削
  • 尤西奖尤西奖(芬兰语:Jussi-palkinto)是芬兰从1944年开始颁发的电影奖项。尤西奖是每年颁发给芬兰电影优秀业界人士的。颁奖结果是由电影界职业人士协会“电影光环(芬兰语:Filmiaura)”
  • 浅井了意浅井了意(日语:浅井 了意/あさい りょうい ,庆长17年(1612年)- 元禄4年旧历1月1日(1691年1月29日)),为日本江户时代前期的净土宗僧侣及仮名草子作家,出生于京都,本名不详。号松云、瓢
  • 雪乃纱衣雪乃纱衣(1982年1月26日-),日本轻小说作家,目前连载作品有《彩云国物语》,由角川书店出版,曾荣获第一届角川Beans小说大赏奖励赏及读者赏。血型B型。茨城县出身。作品荣获日本第一
  • 萨尔莫讷山坐标:46°12′34″N 8°42′26″E / 46.20944°N 8.70722°E / 46.20944; 8.70722萨尔莫讷山(Salmon),是瑞士的山峰,位于该国南部,由提契诺州负责管辖,属于勒蓬廷山的一部分,处于卡
  • 硬实力硬实力意指政权获得或拥有使用军事和/或经济手段胁迫、影响其他政治团体,以获取利益的实力。正如其名称所暗示,这种形式的政治权力往往是积极的,也是最有效的一种途径,常见于政
  • 金吉基蒂莱·恩瓜莱金吉基蒂莱·博凯罗·恩瓜莱(Kinjikitile "Bokero" Ngwale,?-1905年8月4日),坦噶尼喀灵媒,1905年领导马及马及叛乱反抗德国殖民统治。恩瓜莱是来自南坦桑尼亚的马通比人,1904年自家
  • 张小白张小白(1982年12月19日-),原名张胜男。中国大陆著名漫画家,作品《向右向左》在第四届“日本国际漫画赏”中获得“最优秀赏”。1982年12月19日,张小白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2011年,日本外务省举办第四届“日本国际漫画赏”,张小白凭借作品《向右向左》在全球39个国家的189件投稿作品中独占鳌头获得“最优秀赏 Gold Award”。授奖词说:“如今大部分漫画作品都耽溺于幻想,很少有人描画现实生活,尤其是当代人的内心世界,画面很温暖,故事很亲切,虽然故事发生在北京,
  • 龚玄之龚玄之,中国东晋隐士,字道玄,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省汉寿县北)人。长沙相、散骑常侍龚登之子。龚玄之沉静好学,安于陋巷。州举秀才,公府征辟,没有出仕。晋孝武帝下诏与戴逵同时被征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龚玄之固辞不就。不久去世,时年五十八岁。侄子龚元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