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体披肩

✍ dations ◷ 2025-04-25 18:09:12 #服装

圣体披肩(英语:Humeral veil)是罗马仪式的礼仪外衣之一,也用于一些英国国教和路德教会。它由一块约2.75米长,90厘米宽的布料覆盖在肩部和正面,通常是丝绸或金布。在两端有时会有一些口袋放在手背上,以便佩戴者可以拿着物品而不用手接触它们。

圣体披肩首次出现的时间尚不清楚,尽管它在脱利腾弥撒和其他改革前的仪式中确实有用,包括塞勒姆仪式(Sarum Rite)。

圣体披肩是当天使用的礼仪用色,或者是白色或金色的布料。

圣体披肩最常出现在圣体圣事的博览会和祝福仪式中。当祭司或执事以圣徒的身份祝福信徒时,他们用披肩的两端遮住他们的手,这样他们的手就不会触及圣体作为尊重神圣器皿的标志,以表示对礼仪器皿的尊重,特别是因为它们都是用来放耶稣圣体或圣血的。而在圣体降福时,这披巾也表示耶稣对圣体降福,而不是神父或执事在降福。

在天主教会的主的晚餐弥撒中也可以看到圣体披肩。当含有祝圣后的圣礼的Ciborium(存放小面饼所用的圣器)被带到重新定位的地方,并且在耶稣受难日期间会被带回祭坛时使用它。安魂弥撒的仪式不需要使用圣体披肩。 而多米尼加式仪式例外因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礼仪习俗。

在传统特利腾弥撒中,五品执事在携带圣盘或其他只允许圣职人员接触的圣器时使用圣体披肩

折叠圣体披肩有几种方法;它可以折叠,使每个侧面像手风琴一样单独折叠(折叠位于中心顶部或圣体披肩中心下方),或者可以折叠两侧同时折叠成手风琴式(之后)抵消一方)。

圣体披肩不应与另一种披肩vimpa相混淆,vimpa原意是意为头巾,来自日耳曼语,其具有相似但较窄的设计。当主教庆祝弥撒时,有时会使用vimpa。在罗马仪式中,如果主教使用斜角和尖刺,分配给持有这些物品的任务的祭坛服务器在拿着它们时用vimpa覆盖他们的手,象征着物品不属于他们。 vimpa可以是白天的颜色,或者是白色或绿色的简单材料。

在帝国罗马宫廷礼仪仪式上,接近皇帝的服务员使用了类似的面纱,或类似的面纱,大概是在他递给他们的东西的情况下。 在艺术中,与基督相邻的天使经常在古典时代晚期和中世纪早期艺术中使用这样的布料。

相关

  • 异速生长异速生长(英语:Allometry)是关于身体大小与形状、解剖学、生理学及至行为间关系的研究,于1892年被Otto Snell,1917年被D'Arcy Thompson和1932年被朱利安·赫胥黎首先阐述。异速生
  • 太古元太古宙(英语:Archean)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宙。太古宙起始于约40亿年前 内太阳系后期重轰炸期的结束(由对月岩的同位素定年确定),地球岩石开始稳定存在并可以保留到现在,而结束于25
  • 大红斑大红斑(英语:Great Red Spot,缩写简称GRS)是一个在木星赤道以南22°存在很久的巨大反气旋风暴。自1830年开始,已经被持续观测了189年。但在1665年-1713年间已有观察的纪录,也有可
  • 漏光云漏光云(学名:Perlucidus,缩写: pe ),是云的一类变种,指由大片相互留有间隔的云块组成的云,适用于高积云和层积云这两类云属。组成漏光云中的云隙能被阳光和月光穿透。从地面上看,云
  • 注释注释可以指:
  • 自立晚报《自立晚报》,1947年在台湾创办,是台湾第一份晚报。
  • 色情电刺激色情电刺激(英语:Erotic electrostimulation)(缩写为e-stim,也被称为electrosex),是使用电源(如TENS,EMS,Violet wand,或made-for-play units)刺激身体(特别是性器官)的人类与性相关行为。
  • 坪地街道坪地街道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东北的一个街道,属深圳龙岗区管辖,北邻广东惠州市惠阳区、深惠公路及深惠高速公路横渡。
  • 犹太战争犹太战争,亦称大起义或犹太人大起义,是位于地中海东岸黎凡特的犹太人在公元66年至135年间,对抗罗马帝国的一连串战争大规模的起义。历史上第一次的犹太-罗马战争(公元66-73年)以
  • 1979年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十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1979年9月2日至9月13日在墨西哥墨西哥城举行,这是墨西哥首次主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共有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的2974名运动员参加。 *  主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