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美学

✍ dations ◷ 2025-11-16 11:32:08 #美学,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美学(Existential aesthetics),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在二次大战后达到鼎盛。存在主义是在胡塞尔现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有不同特点。

海德格尔是胡塞尔现象学的继承者。胡塞尔认为现象即意识,现象即存在,但它不是主客二分意义上的存在,而是不分主客意义上的所谓“此在,Dasein”即我的存在,或人的存在,又称“此在存在的本体论”,企图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把以往的哲学都称作形而上学加以反对,

他认为,传统的哲学,都混淆了存在者(Das,Seinde)和存在(Sein),是无根的本体论。形而上学以表象的思惟把握存在者的存在,在近代形成了主体性原则。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即为其开端。这种主体性原则的确立,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及人与世界的疏离。形而上学在黑格尔那里得以完成,而最后的完成则是尼采的“意志”。这种意志的主体性原则,在现代就成为技术统治世界的依据,人和一切存在者都被交给技术制造去处理,人的人性和物的物性,都成为市场上可以算计出来的市场价值。

由于主体性原则,把一切事物都当作对象来把握和占有,最终就成了西方社会的物欲横流和人性丧失。海德格尔的哲学,就是要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也就是,反对主体性原则,反对技术对人的统治,恢复真实的人性。

艺术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确具有物的特性和物的要素,但艺术作品中所超出物性高于物性的东西,才是艺术作品的本质。所谓真理,并非传统哲学意义上的真理,而是存在自身的显现,真理不是艺术家放进去作品中的,而是,存在自动显现了自己。

艺术品的本质不应从存在者的角度去把握,而应当从存在者的存在去把握。传统美学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它是从存在者的角度去把握艺术品的本质。

海德格尔的美学毫无疑问是唯心主义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主体性原则的膨胀,人被技术统治,成为商品和工具,丧失了完满的人性,而艺术的超功利,昭示了存在的真理,因此能维护人类生存的根基。

让-保罗·萨特早年受胡塞尔、克尔凯郭尔、尼采和海德格尔的影响,提出现象学的本体论,试图把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调和为“真正的人学”。他一生中一以贯之的是无政府主义和存在主义。

萨特美学的突出要点,是把美学问题看作有关人、人的命运、和人的自由问题。对人来说,“存在先于本质”人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选择自由。人是由自己造就成的东西,人的审美活动,就是这种绝对自由的创造活动。其目的就在于追求自由,这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

艺术创作是满足人感觉自己是世界本质的手段,不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创作对于作者是未完成品,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艺术品才能存在,正是读者给艺术以生命,作品只是一种召唤,艺术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召唤自由,使人的自由本质得以实现。

相关

  • 来古格士来古格士,又译为吕库古、莱库古、雷克格斯,按罗氏希腊拉丁文译音表应译为吕枯耳戈斯(古希腊文:.mw-parser-output .Polytonic{font-family:"SBL BibLit","SBL Greek","EB Garamo
  • 鸟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九十六个(十一划的则为第二个)。就正体中文中,鸟部归于十一划部首,而简体中文则归在五划。鸟部大都以左、右、下方为部
  • 城镇化城市化(英语:urbanization / urbanisation),又称城镇化、都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其实本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
  • 晶粒晶粒(cystallite、crystal grain)是指微小的或微米尺度的晶体。多晶体由许多不同大小和取向的晶粒组成,视不同之成长与加工过程,多晶体中的晶粒取向可能都均匀地随机分布形成随
  • 三角研究园三角研究园(Research Triangle Park,简称RTP)是美国最大的研究园之一。它毗邻北卡罗莱纳州的罗利(Raleigh)、达勒姆(Durham)和教堂山(Chapel Hill),处在三座城市夹成的三角研究区域中
  • “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委员会“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委员会(葡萄牙语:Comissão de Trabalho para a Construção de «Uma Faixa, Uma Rota»,葡文缩写:CTCFR),在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管辖及指导下运作。根
  • 两双两双是篮球的术语,指一场比赛中球员的个人表现在以下任何两项中达到两位数:得分、篮板、助攻、抢断和盖帽。大多数的两双表现都是得分和篮板达到两位数,其次是得分和助攻。两双
  • 工程经济工程经济(Engineering Economics)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门,是在决定投资方案中择一时,用以决定的经济方法。通常包含以下主题:
  • 智商和全球不平等《智商和全球不平等》(英语:)是一本北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理查德·林恩和芬兰坦佩雷坦佩雷大学政治学名誉教授塔图·万哈宁(英语:Tatu Vanhanen)于2006年出版的书。
  • 芭芭拉·布什 (1981年出生)芭芭拉·皮尔斯·布什(英语:Barbara Pierce Bush,1981年11月25日-),前美国第一千金,也是历任美国第一家庭里的唯一双胞胎子女。她在1981年11月25日于达拉斯的贝勒大学医学中心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