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锡尼

✍ dations ◷ 2025-10-21 19:02:32 #李锡尼
盖乌斯·瓦列里乌斯·李锡尼安努斯·李锡尼(拉丁语:Gaius Valerius Licinianus Licinius,263年-325年),罗马帝国东部的皇帝(在位时间308年至324年)。李锡尼出身在色雷斯一个农民家庭,起初他跟随罗马东部的凯撒(副皇帝)伽列里乌斯,并在对抗波斯的战争中受到赏识,伽列里乌斯驾崩后,李锡尼继位。313年李锡尼与君士坦丁一世(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之子)缔结姻亲,娶了君士坦丁的妹妹君士坦提娅(英语:Flavia Julia Constantia),并与君士坦丁共同发布米兰敕令,认可了罗马人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同年稍后李锡尼击败了伽列里乌斯的外甥马克西米努斯而成为罗马东部的唯一统治者,从此与君士坦丁一世分治罗马东、西部11年。但天无二日,两人终归一战,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在哈德良堡大败李锡尼,李锡尼投降,由于君士坦提娅求情的关系,君士坦丁姑且软禁了李锡尼,但翌年君士坦丁依然将李锡尼以煽惑军心、阴谋叛乱的理由绞死,罗马帝国统治权回归君士坦丁一人,罗马帝国对基督教的迫害也随着李锡尼的死亡而终结。263年或265年,李锡尼出生于默西亚行省,家庭是达基亚人农民,伽列里乌斯是他的儿时玩伴。293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设立四帝共治制度,自己和马克西米安分别为东部和西部的“奥古斯都”即皇帝,同时又设立“凯撒”一职作为副皇帝。伽列里乌斯被提拔为戴克里先的凯撒,而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则被立为马克西米安的“凯撒”。298年,李锡尼成为时任东部凯撒的伽列里乌斯的部将,参加了对波斯的战争,深受他的赏识。305年戴克里先退休后,伽列里乌斯升任罗马东部的奥古斯都。306年,接替马克西米安的罗马西部奥古斯都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去世,四帝共治局面开始崩溃。 伽列里乌斯先前任命的西部凯撒塞维鲁二世依例升任为西部奥古斯都,与已自立为西部凯撒的君士坦提乌斯之子君士坦丁一世展开对峙。不料已退位的前西部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安的儿子马克森提乌斯发动叛乱,在307年杀死了塞维鲁。伽列里乌斯亲往意大利讨伐马克森提乌斯,无功而还,无奈之下他在308年擢升李锡尼为罗马西部的奥古斯都,但李锡尼实际上只能统治罗马东部的欧洲部分(伊利里库姆、色雷斯、潘诺尼亚),伽列里乌斯305年任命为东部凯撒的马克西米努斯(伽列里乌斯之外甥)则管理叙利亚与埃及等地。虽然李锡尼接过了塞维鲁的虚位,但他并没有进攻马克森提乌斯这位西部的僭主,相反地他发动了对萨尔马提亚人的战争,并取得了几次胜利。311年伽列里乌斯辞世,李锡尼接管了他的领地。这时李锡尼不仅是罗马西部名义上的奥古斯都,同时也掌握着大片罗马东部的土地。他与马克西米努斯达成协议,以赫勒斯滂与博斯普鲁斯海峡为界,前者占有帝国东部的欧洲部分,后者则占有亚洲部分。312年,君士坦丁在米尔维安桥战役中击败并杀死了马克森提乌斯。次年3月,李锡尼与君士坦丁在梅迪奥拉努姆(今之米兰)会晤,李锡尼迎娶君士坦丁的同父异母妹妹君士坦提娅,双方结成新的同盟,同时还联合颁布了米兰敕令,宣布停止对基督徒的迫害,基督教(天主教)的地位从此合法化。同样在313年,稍后马克西米努斯与李锡尼决裂。他集中了7万军队,越过海峡,李锡尼则率领一支3万人的军队,前往迎战。两军随后在特兹拉卢姆(英语:Battle of Tzirallum)展开会战,马克西米努斯溃败,一路逃到西里西亚,他企图在此建立一条新防线,未能成功,只好继续逃亡至塔尔苏斯并死在了那里。作为胜利者,李锡尼成为东部唯一的奥古斯都,建都尼科米底亚,君士坦丁则是西部的奥古斯都。314年君士坦丁怀疑自己的元老院议员巴西阿努斯(Bassianus)暗通李锡尼,因此发动战争,以李锡尼在西巴莱战役失败而告终,李锡尼退守至西米乌姆重组军队并擢升瓦伦斯(英语:Valerius Valens)为共治皇帝。316年,李锡尼在马迪亚战役再次战败,最后李锡尼向君士坦丁求情,说君士坦丁是自己的妻舅、并以处决瓦伦斯和割地为代价,两人和解,李锡尼也保住了自己的皇位。和平只持续了5年,双方仍不断地找借口攻击对方,李锡尼在平定萨尔马提亚人叛乱后,发布了禁止各城的基督教主教相互通信、禁止教徒集会、把传教的范围限定在城市以外、并对不信传统罗马众神的官员予以撤职的措施,他这么做可能是想君士坦丁向他发动攻击从而收复失地。据罗马史家尤西比乌斯的记载,他为了刺激君士坦丁而杀死了许多基督教主教,并将他们的尸体切成块,投喂海中的鱼。321年,君士坦丁鼓动了曾在自己国土上肆虐但已被平定的蛮族出兵,越过多瑙河劫掠李锡尼的领地,这激怒了李锡尼,李锡尼平定蛮族后,就宣布君士坦丁破坏了和约而重启战端。324年,君士坦丁在哈德良堡大败李锡尼的17万大军,并将他围困在拜占庭。随后君士坦丁的儿子克里斯普斯(Crispus)在赫勒斯滂海峡击溃李锡尼海军舰队,李锡尼留下新提拔的马提尼亚努斯(英语:Martinian (emperor))继续坚守,自己退到克里索波利斯和君士坦丁决战,但又失败。李锡尼狼狈逃回尼科米底亚,最终向君士坦丁投降。在君士坦提娅的求情下,君士坦丁饶了李锡尼一命,但将他软禁。325年,君士坦丁以李锡尼煽动军中蛮族叛乱的名义,绞杀了李锡尼,也杀了李锡尼与君士坦提娅的儿子李锡尼二世(Licinius II)。

相关

  • 20α,22iR-二羟基胆固醇20α,22R-二羟基胆固醇(英语:20α,22R-Dihydroxycholesterol)或称为(3β)-胆甾-5-烯-3,20,22-三醇(英语:(3β)-cholest-5-ene-3,20,22-triol)是一种内源性的代谢中间产物,参与从胆
  • 提洛岛提洛岛(英文: Delos, 希腊文: Δήλος, Dhilos)是爱琴海上的一个岛屿,基克拉泽斯群岛的心脏。在希腊神话中,它是女神勒托的居住地,在这里她生育了阿波罗和阿耳忒弥斯。因此长
  • 三焦三焦是中医学范畴中六腑之一,又名“决渎之官”,为上焦、中焦、下焦三者的统称;对应的脏为心包。“焦”古作“膲”,为皮下、肌间纹理之意。过去英文意译成“Three warmer”、“Tr
  • 诺曼人诺曼人 (诺曼语: Normaunds;法语:Normands;拉丁语:Normanni)为古代欧洲民族,起源于丹麦、冰岛、挪威等地,原属诺斯人中的("Norman"一词由"Norseman"演变而来)一支维京人(古英语中Wīcin
  • 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英语:North Atlantic Treaty)是1949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由12国联合签署的条约,最初的12个缔约国即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创始国。后续签署国包括:在美
  • 有机催化有机催化(Organocatalysis)是指只含碳、氢、硫和其他非金属元素的“有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这是目前有机合成中最热门的领域之一。它又可按照催化机理分为烯胺活
  • 第二次苏贞昌内阁第二次苏贞昌内阁是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苏贞昌领导的内阁,也是中华民国第14任总统蔡英文上任后第3个内阁,被称为“接地气、冲经济内阁”。该内阁于2019年1月14日宣誓就任。2018
  • 乌尔米耶乌尔米耶或乌鲁米耶(阿塞拜疆语:اورمو;波斯语:ارومیه;阿拉米语:ܐܘܪܡܝܐ;库尔德语:ورمێ;亚美尼亚语:Ուրմիա )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西阿塞拜疆省的省会和最大城
  • 玛丽·德·美第奇玛丽·德·美第奇(意大利语:Maria de' Medici,法语:Marie de Médicis,1575年4月26日-1642年7月3日),意大利豪门美第奇家族的重要成员,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王后,路易十三的母亲。玛丽·
  • 都察院都察院,明清两代中央政府机构之一,为监察机关。相当于今日之中华民国监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唐代始设有察院,是监察御史办公的机构,与台院、殿院三足鼎立,同为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