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文字或圆文字(日语:丸文字/まるもじ),即文字笔画转角呈圆弧状的日语手写字体。又称“ルンルン文字”、“猫字”(ネコ字)、“漫画字”(まんが字)、“丸字”、“装可爱文字”(ブリッ子文字)等。
“丸文字”一词一般指手写字体,不同于印刷用的圆体。由于日语书写时是假名汉字混写,除平假名外文字均有棱有角,圆滑的丸文字可让文字及文段看起来感觉更柔和。1970年代至1980年代,在小学、中学及高中女生中广为流行。
当时丸文字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如书写“**さんへ”(致**)时,会在平假名“へ”右半部分加上两点(〃)。
此后丸文字流行逐渐退潮。尽管现时在各年龄层中,不论男女都有人写的字类似丸文字,但一般认为这些字只是单纯写得不好(日语:悪筆)。市面上曾售卖过丸文字风格的手写字体,如1980年代中期流行的纯平假名字体“ルリール体”。此外,2000年后出现的一些字型,包括“みかちゃん(日语:みかちゃん)”字型、结合各种手写文字特征制作的“大家的字型”、女性手写风格的“あくび印”字型等亦继承了不少丸文字的特征。
山根一真(日语:山根一眞)经过近2年调查后,于1986年2月出版书籍《变体少女文字研究 看见文字彼岸的少女》(変体少女文字の研究 文字の向うに少女が見える,讲谈社)。书中的调查结果指,丸文字(书中称变体少女文字)诞生于1974年或之前,1978年使用激增。书中认为,丸文字在少女中普及的原因之一,是70年代前半创刊的《an・an(日语:an・an)》及《non-no》等女性时尚杂志曾使用一款笔画末端圆滑的照相排版字体“NAR(日语:ナール)”(1972年发布)。
1986年,为“推广对文字文化的热爱”,写研举办“丸字五十音比赛”(マル字五十音コンテスト),4月开始5月截止,第1名奖金10万日元。最终全国有超过2500件作品参赛,获奖作品于7月23日至29日在东京的银座伊东屋9阶画廊展示。其中第1名由当时高中3年级女生获得,写研并于11月将她的作品制成新字体“イクール”发售(名称取自获奖者姓名)。1987年4月,第2名及第3名的作品分别被制成“エツール”、“ヨシール”字体发售。而山根一真则认为,不同于横写时可快速书写的“变体少女文字”,“イクール”仅为一款精心设计的“可爱文字”。此外,在“イクール”发售时期,写研同时发售了基于小猫俱乐部成员永田琉璃子(日语:永田ルリ子)手写字体制成的字体“ルリール”。
此后亦有一些丸文字被制成收费字体,如另一家照排业者Morisawa(日语:モリサワ)1987年5月发布的“わらべ”,及富士通分别于1986年11月及1987年5月向个人机及商用机释出的文书处理器用丸文字字体软件等。
1987年6月,写研举办“第2回丸字五十音比赛”,共2253人参赛,获奖作品于8月20日在东京有乐町交通会馆展示。第1名由当时19岁的女性获得,其作品之后被制成“ノリール”字体。
1990年5月23日,《朝日新闻》朝刊刊登文章《停用“丸文字”》《不是“公用文字”》,文章批评有小学教师书写丸文字,担心学生模仿。由于读者反响较大,6月20日文章再次刊登,同时刊登了“为何有棱有角的文字就是正常,只觉得丸文字有问题”等反驳。
1991年11月,《广辞苑》第4版发售,增加词语“丸文字”。
PARCO出版的流行调查杂志《ACROSS》(アクロス)1993年7月号刊登报告,指调查过女性投稿杂志的明信片及进行街头访问后,发现丸文字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笔画末端方方正正,文字有棱有角”的“长体下手上手(日语:ヘタウマ)文字”。至于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论点认为可能是1960年代出生的新人类世代主导的装可爱(日语:ぶりっ子)文化随着80年代结束而终结,1970年代后半及其后出生的真性团块青年世代(日语:ポスト団塊ジュニア)更重视自然及日常,引领的“脱・女子”文化在90年代渐成主流。《AERA(日语:AERA)》1997年6月30日号亦刊登文章《女子高生中扩散的奇特锐利文字 “丸文字”时代终结》,指丸文字大势已去,长体下手上手文字及新品种的“Tagging(日语:タギング)文字”渐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