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浣熊
✍ dations ◷ 2025-08-08 05:48:23 #浣熊
浣熊属哺乳纲食肉目浣熊科的一种动物。源自北美洲,因其食前要将食物在水中洗濯,故名浣熊。浣熊通常重5.5到9.5公斤,但有记载的最重的可达28公斤。眼睛周围为黑色,尾有5-6个黑色环纹,体长65至75厘米,尾长约25厘米,皮毛的大部分为灰色,也有部分为棕色和黑色。也有罕见的白化种。浣熊是夜行性动物。杂食性,食物有水果、昆虫、鸟蛋和其他小动物。虽然是野生动物,但浣熊非常适应人类城市的生活,有些族群以都市为栖地,生活在近郊的浣熊常会潜入人类住处偷窃食物,加上眼睛周遭的黑色条纹特征,因此被称为“食物小偷”。浣熊的交配季节为1或2月,在4或5月产下幼子(受天气影响),一胎4至5个。其一般住在树洞、地洞或山洞中。幼仔夏末就能断奶,开始独立生活。浣熊并不冬眠,但严寒的冬季会躲起来。浣熊一般只能生活几年,野生的已知最长寿命为12年。浣熊的视觉并不发达,因此需要用触觉来辨别物体。但是前爪上有一层角质层,有时候需要浸在水里使其软化来提高灵敏度,所以看起来就像是把食物或者其他物品清洗干净浣熊吃食物前要洗一下。有一段时间浣熊曾因其皮毛而被大量捕杀,但数量现已恢复。在北美洲,浣熊不时因为在公路附近出没而被汽车撞死。如果民区有浣熊出没,晚间时分遛狗要格外小心。小型犬被浣熊袭击受伤甚至致死的事件时有发生。浣熊也可以当成宠物饲养,跟狗一样听得懂人话,从小饲养的话会比较听话,但毕竟浣熊是野生动物,也是有野性的,经验不足就饲养可能会被它咬伤或抓伤,在饲养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课了解浣熊的习性,并且切勿随意弃养。浣熊“熊皮”
相关
- 呼吸窘迫呼吸困难(拉丁语:Dyspnea或Dyspnoea)、呼吸急促或空气饥是患者一种自觉症状,病人一般可自己觉察到呼吸困难,但外界不易观察出来。一般而言重体力劳动等带来的呼吸困难是正常症状,
- 关节囊炎关节囊炎(英语:Capsulitis),即关节囊的炎症。包括:
- 辅助T细胞辅助T细胞(T helper cells, Th),又称为助手型T细胞,是一种T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它的表面有抗原受体,可以辨识抗原提呈细胞的MHC-II类分子呈献的抗原片段。一旦受到抗原刺激,Th细胞就
-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英语:Fuel cell)是一种主要透过氧或其他氧化剂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把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最常见的燃料为氢 ,其他燃料来源来自于任何的能分解出氢气的
- 肽键肽键(英语:Peptide bond,“肽”,拼音:tài)是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 − COOH {
- 胸肌胸大肌为将手臂拉向胸部的肌肉,两块胸大肌位于胸的两侧。胸大肌通常称为胸肌或胸脯,成扇型,且分裂为大小不等两部分。在其窄端,两部分都附着于肱骨之上,在宽的一端,较小的部分附于
- 永动机永动机是一类所谓不需外界输入能源、能量或在仅有一个热源的条件下便能够不断运动并且对外做功的机械。历史上人们曾经热衷于研制各种类型的永动机,其中包括达芬奇、焦耳这样
- 茶树油茶树油(英语:Tea tree oil或melaleuca oil)是一种含樟脑味道的精油,颜色浅黄至透明,由原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南部至新南威尔士北部沿岸的互叶白千层提炼而成。茶树油不能口服,多数
- 徘徊者计划徘徊者计划是美国在1960年代进行的系列无人太空任务之一,其目的是拍摄最早的月球表面近摄照片。徘徊者太空船被设计成撞击月球的表面,并在撞毁之前将影像传回地球。徘徊者的原
- 边缘效应边缘效应(英语:Edge effects),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在两个或更多栖息地交界或边缘的变化。在生态学中,群落交错区或群落边缘带的生物种类较多,除了包含邻近群落的种类外,往往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