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秋狝或称木兰行围、木兰围猎、秋狝大典,是自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康熙帝、乾隆帝、嘉庆帝三代清帝参加的秋季狩猎活动。秋狝通常在八月举行,共计105次。其活动的木兰围场当时在承德府北境,即今河北省承德市、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记载:康熙帝“秋巡塞外,举蒐狩之典。因喀喇沁、敖汉、翁牛特诸旗敬献牧场,逐开灵囿”,或称原为内蒙古卓索图、昭乌达东二盟地。康熙二十年(1681年)设立木兰围场。木兰为满语,即汉语哨鹿。最大面积有一万多平方公里,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22公里。包括今河北省承德市的围场县全境、隆化县、丰宁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克什克腾旗部分。初分为67围,后增加到72围。因此俗称木兰围场72围。
秋狝分为布围、观围、行围、罢围四个步骤。其中,行围又分为驰猎(皇帝驰猎和皇子、皇孙、大臣、王公、八旗将士驰猎)、追击、阻截、聚歼几个步骤。
雍正帝在位十三年间,未曾举行木兰秋狝。其子乾隆帝的解释是:父亲雍正帝自称,“我之所以不前往避暑山庄及木兰行围,是因为我空闲时间太少,而我的个性喜欢安逸、厌恶杀生,是我错了。后世子孙当效法先皇(康熙)所行,习武木兰,毋忘家法、圣训。”乾隆帝、和亲王弘昼及当时的军机大臣共闻之,而今听到的人都已死了,只有乾隆还知道此事。
道光四年(1824年)春正月壬申,道光帝谕令停止木兰秋狝,“今岁秋狝木兰允宣遵循成宪‘肄武绥藩’。然不可不审度时事,量为展缓,所有今岁热河行围亦著停止。此朕不得已之苦衷,非敢耽于安逸也。”但此后,再未举行秋狝活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帝以北狩木兰之名,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随着木兰秋狝的废除,木兰围场管制渐驰,平民逐年移居于此。光绪二年(1876年),置围场厅管辖此地,初属承德府,后属宣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