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障碍

✍ dations ◷ 2025-04-03 17:06:05 #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性人格障碍(英语: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简称AvPD或APD),或译畏避型人格障碍、逃避型人格障碍、畏惧型人格违常,属于人格障碍的一种。因为害怕在别人面前丢脸,此类患者经常选择可独立完成工作的职业,以降低与人社交的机会。有些患者会幻想与他人拥有完美、被爱和被别人接受的关系,不过因他们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这些关系,所以并不主动去追求。他们只有在确信不会被拒绝的情况下才愿意与人建立关系,并只关注自己的缺点,经常贬低自我。ICD‐10指出APD的特征包括: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为: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自卑感被心理学家认为起源于人在幼年期的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感、痛苦感,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据精神分析,主要表现是不愿意与人接触,事实上,并不是由于自卑,一部分甚至非常自信,然而仍然会出现接触障碍,根本原因是,在自我形成以前,受到监护人或者亲近的人的精神或者躯体伤害,然而这种伤害虽然通常来源于孩子的父母或者教师以及一小部分是来自于同学和朋友,但造成的根本原因是家庭阶层和经济状态或者其父母孩童时期的缺乏关爱导致的意识形态遗传。这部分人试图自己搞定大部分的事情,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潜意识里避免使自己受到儿时类似的痛苦经历。然而一部分人成年后同样会出现接触恐惧类似症状,成因可能是与异性性接触时受到挫折。治疗方面,通常使用社交技能训练、认知疗法,以及逐渐增加社会接触的曝露疗法,参与社会实践及提高其技能的团体治疗疗法。有时,也使用如药物治疗等各种技术。鉴于回避性人格障碍患者在不信任医师的情况下往往会逃避治疗过程,治疗的关键之处在于获取并保持患者的信任。无论个人治疗还是团体疗法,其主要目的都是促使他们开始挑战自己内心过度的负面自我评价。此型人格障碍在患者的努力和治疗手段的帮助下,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相关

  • 诊断诊断,在医学意义上指对人体生理或精神疾病及其病理原因所作的判断。作出这种判断一般需要的的资料有:医生等专业人员根据症状、病史(包括家庭病史)、病历及医疗检查结果等。其概
  • 细胞细胞(英语:Cell)旧称䏭,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是除了病毒之外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单位,也经常被称为生命的积木(病毒仅由DNA/RNA组成,并由蛋白质和脂肪包裹
  • J01F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1(抗菌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疫苗是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 对95%的人都会有效,且能持续至少15年以上的效期,很多人甚至能持续一生。幼儿应接种 2 剂,于出生满 12-15 个月接种第 1 剂,间隔 6 个月
  • 维他命维生素(英语:Vitamin)是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统称,曾依音译,称作“维他命”。它们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而一般又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维生素不能
  • 岩藻糖岩藻糖(英文:Fucose),即6-去氧-L-半乳糖,又名鹿角藻糖,是一种化学式为C6H12O5的脱氧六碳糖,称其为脱氧糖的原因是是若将半乳糖六号碳上的羟基去氧,就是岩藻糖。存在于哺乳动物、植物
  • 醋酸乙酸,也叫醋酸,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和短链饱和脂肪酸,为食醋内酸味及刺激性气味的来源。纯正且近乎无水的乙酸(含水量1%以下)称为“冰醋酸”,为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
  • 西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法语:Francie occidentale)为西欧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存在时间为843年至987年。843年,法兰克国王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洛泰尔、日耳曼人路易及秃头查理签署《凡尔登条
  • 曾光曾光(1946年5月22日-),男,北京人,中国流行病学家。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1946年5月22日出生于北京。
  • 河盲症蟠尾丝虫症或蟠尾丝虫病(拉丁语:Onchocerciasis),又名河川盲、河盲症(river blindness),是一种因感染蟠尾丝虫引起的疾病。病状包括严重搔痒、皮下肿块,以及失明。是全球仅次于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