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长度

✍ dations ◷ 2025-11-29 06:09:52 #普朗克长度
普朗克长度,是长度的自然单位,以 ℓ P {displaystyle ell _{P}} 作为标记。这项单位首先由马克斯·普朗克所提出,他希望建构出一套测量系统是依照这些自然单位来施行的。其中的基础是建在普朗克质量上。虽然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在提出这些单位的当时尚未出现,随后得知:在普朗克长度的距离范围,重力预期开始会展现量子效应,进而要求一套量子引力理论来预测所会发生的物理事件。忽略掉一些因子,例如 2 π {displaystyle 2pi ,} 及其他,普朗克质量是一项质量值,依其大小来计算对应的长度物理量,可以得到“其史瓦西半径与其康普顿波长相当”的结论,而这样的长度则称为普朗克长度,即:其中依照普朗克长度这项单位,目前可观测的宇宙的直径估计值(直径约930亿光年,即8.8 × 1026 米)即为5.4 × 1061倍普朗克长度。,而可观测宇宙体积则为8.4 × 10184立方普朗克长度(普朗克体积)。忽略掉 2 π {displaystyle 2pi ,} 等等的因子,普朗克质量的意义大约是一个史瓦西半径等同于康普顿波长的黑洞所带有的质量。这黑洞的半径大约是普朗克长度。透过思想实验阐明:想像要测量一个物体的位置,我们得用照在其上的光所得的反射。如果对它的位置要测到很高的精确度,我们必须用更短波长的光子,如此表示这些光子的能量会更高。如果这能量高到一个程度,原则上它们撞到物体时可以产生黑洞。这个黑洞可以“吞噬掉”光子而让实验失败。通过简单的量纲分析计算可发现当测量物体位置的精准度达到普朗克长度以下,便会发生上述的问题。这个思想实验涉及到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主要指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即是说结合了两个理论来看,我们无法对位置做出比普朗克长度还要小、还要精确的测量。因此,在任何结合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量子引力理论中,若在时间短于普朗克时间、距离小于普朗克长度的尺度下,我们传统上对时间、空间的标示将会全盘瓦解。然而事实上,我们并不真正知道在我们要测量得比普朗克长度还要精准时所发生的事情,我们也从未见过普朗克质量的黑洞。所以更保守地讲,上述的思想实验仅仅显示:当我们研究尺度接近普朗克长度时,我们要小心地思考该如何结合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这可以说是量子引力研究者的任务。如果因此出现新的物理学理论,它甚至可能对比普朗克尺度还大的距离尺度下的现象做出不一样的描述。

相关

  • 干燥症干燥综合征,又名修格连氏综合征,或者舍格伦综合征。该病的英文名称为Sjögren's syndrome(发音为/ˈʃoʊɡrənz/,又称为Mikulicz disease及Sicca syndrome,是一种长期的自身免
  • 李梃李梃,字健斋,明朝南丰(今江苏南丰)人。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早年因病学医,遂博览群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晚年为初学者入门,著有《医学入门》8卷。
  •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英语:Eosinophil, Eosinocyte 或 Acidophil,全稱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是粒细胞中含有嗜酸性颗粒的一种,其他两种是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吞噬能力不如
  • 双翅目双翅目(学名:Diptera)包括蚊、蝇、虻等昆虫,约有8.5万种,是昆虫纲中居于鞘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之后的第四大目。除了在南极洲之外,在全世界都很普遍。其中某些种类是传播疾病给人
  • 恐惧症恐惧症(phobia)是焦虑症的一种类型,此症的特征为发病者对某些事物或情境,会产生持续性的恐惧与害怕。恐惧症的典型症状是快速发作的惧怕现象,并持续超过六个月以上。患者将竭尽全
  • 类血友病类血友病,温韦伯氏疾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简称vWD)、血管性血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异常疾病,但是也可会在某些情况下得病。致病的原因是缺乏一种血小板凝聚所需要
  • 逼尿肌舒张 - hypogastric n.(英语:hypogastric nerve) (T10-L2) 收缩 -逼尿肌(英语:detrusor urinae muscle,或detrusor muscle),是膀胱内壁上的平滑肌。逼尿肌在舒张时可使膀胱存储尿液
  • 光线在太阳引力场中的偏折广义相对论中的开普勒问题,是指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求解存在引力相互作用的两体动力学问题。在典型情况下以及本文中,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 m
  • 亲本亲本,指的是生成新个体的生物。而父母、家长、双亲、子女的定义则较广泛,只要是养育孩子成长的人,都可以用此称呼。语出《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 哺乳动物听小骨进化哺乳动物的听小骨进化过程被认为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完备 也是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个进化事件的过程展现了大量的演变过程,并成为预适应和已有结构再作用的最佳范例。在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