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虫

✍ dations ◷ 2025-07-21 04:29:34 #动物,中国传统

鳞虫是中国古代对动物的一种分类。古代的中国人将动物统称为“虫”,并将其依照体表特征分为五类:毛虫、羽虫、介虫、鳞虫和倮虫。其中的鳞虫是指体表被鳞片覆盖的动物,包括鱼类和爬行类。最早有关鳞虫的记载见于汉代的《大戴礼记》中。其中认为鳞虫和介虫(体表有甲壳覆盖的动物)都是阴气所生,“夏食冬蛰”。鳞虫中最优秀的种类是龙(“鳞虫之精者曰龙”)。

中国古代书籍划分自然物种时,也常使用五虫的称呼来辅助分类。比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鳞部”四章。李时珍在文中将鳞虫分为水、陆两类,并且将“无鳞鱼”、虾、海马、海豚等都包括在鳞虫类中。

五行学说中,五虫与五行相对应。其中鳞虫属水,主春季。

相关

  • 生化气体生物气体(英语:Biogas,亦称生化气体或生质气体),泛指包括粪肥、污水、都市固体废物及其他生物可降解的有机物质,在缺氧的环境下,经发酵或者无氧消化过程所产生的气体,这些气体主要包
  • 波兰语波兰 欧盟波兰语(język polski)是波兰的官方语言。也是西斯拉夫语支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种。波兰语在与外来语言的接触中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如早期的拉丁语、捷克语、法语、德
  • 胃小凹胃小凹(英语:gastric pits)是位于胃区表面的微小凹陷,也是胃腺的出口。胃小凹在幽门中的深度比在其他胃的部位中来的深。人类拥有数百万个胃小凹分布在胃的上皮组织中。胃液是由
  • 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是关于细胞是动物和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学说。它是由德国生物学家马蒂亚斯·雅各布·施莱登和泰奥多尔·施旺分别在1838年和1839年提出的。然而,其他许多
  • 绫濑绫濑市(日语:綾瀬市/あやせし Ayase shi */?)位于日本神奈川县中心的都市。东海道新干线通过该市,但没有车站,成为“有铁路通过但没有车站的市”。除该市以外还有青森县十和田市
  • 弥生时代弥生时代(日语:弥生時代/やよいじだい)是北海道与琉球以外的全日本列岛的一个时代划分,处于西元前10世纪到3世纪中期。弥生时代是在经历了以采集为经济主体的绳文时代之后,一个主
  • 文昌话文昌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海南话的一种方言,也是文昌片的代表方言。通行于海南省文昌市。文昌话是海南语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方言。海南话电视广播多以文昌话为播音的标准
  • 电波望远镜射电望远镜(英语:Radio telescope)是一个专门的天线和无线电接收机,在射电天文学用来接收天空中从天文射电源的无线电波。射电望远镜的外形差别很大,有固定在地面的单一口径的球
  • 松下亚纪松下亚纪(11月22日-)是日本的女性声优,所属Office薫。埼玉县出身。1996年2007年
  • 和辻哲郎和辻哲郎(1889年3月1日-1960年12月26日)是日本哲学家、伦理学家、文化史家、日本思想史家,以‘古寺巡礼’‘风土’等著作知名。其伦理学体系被称作和辻伦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