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刺甲鲨

✍ dations ◷ 2025-04-25 13:21:07 #白垩刺甲鲨
白垩刺甲鲨(学名:Cretoxyrhina)是生存于白垩纪的一属大型鲨鱼。白垩刺甲鲨是由路易士·阿格西(Louis Agassiz)于1843年命名。后来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 H. Sternberg)于1890年在美国肯萨斯州发现了一个最为完整的标本。这套标本包含了差不多完整的脊椎及超过250颗牙齿,估计长度达20呎。查尔斯将之命名为Oxyrhina mantelli。近年发现了更多白垩刺甲鲨的标本。其中一个是于1891年由乔治·史登柏格(George Sternberg)所发现,并存放在慕尼黑博物馆。这个标本估计也有20呎长,但因二次大战轰炸而遭受破坏。白垩刺甲鲨可以长达7.5米,比现今的大白鲨还要大。白垩刺甲鲨的牙齿长达7厘米,弯曲,边缘光滑,表面有一层很厚的珐琅质。在肯萨斯州尼奥布拉拉白垩层(Niobrara Chalk)所发现的白垩刺甲鲨标本显示,它们的外观像现今的大白鲨。尾鳍显示它们是一类很活跃的鲨鱼,可以游得很快。白垩刺甲鲨分布在森诺曼阶至坎帕阶的全球海域,包括北美洲的西部内陆海道。白垩刺甲鲨是它们生存时期最大型的鲨鱼,属于海洋中主要的掠食者之一。化石纪录显示它们猎食多类水生动物,如沧龙科、蛇颈龙亚目、剑射鱼及原盖龟科。

相关

  • 牛奶牛乳,俗称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顾名思义,牛乳是牛的乳汁。在不同国家,牛乳也分有不同的等级,目前最普遍的是全脂、高钙低脂及脱脂牛乳。美国将牛乳按照脂肪含量分为五类
  • IgGIgG(免疫球蛋白 G,英语:Immunoglobulin G)是人血清和细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一类免疫球蛋白,约占血清总免疫球蛋白的75%~80%,血清含量9.5~12.5mg/mL,是分子质量最小的一类免疫球蛋白,具
  • 调理素调理素(英语:Opsonin,来源于希腊语:opsōneîn,意思是准备进食),是通过标记免疫应答抗原或标记死细胞用于再循环来增强吞噬作用的任何分子。调理吞噬作用(也称为调理作用)是一种分子
  • 变态反应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也叫变态反应,是免疫反应产生作用分子移除外来抗原的过程,这些作用分子诱导产生轻微、无临床症状或局部性的发炎反应,并不会对宿主造成组织伤害。特殊
  • 爱奥尼亚伊奥尼亚(拉丁语:Ionia;古希腊语:Ἰωνία;土耳其语:İyonya;这三种语言的发音均为“伊奥尼亚”而非“爱奥尼亚”)是古希腊时代对今天土耳其安纳托利亚西南海岸地区的称呼。伊奥尼
  • 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钠,化学式NaH2PO4·H2O,是一种无机酸式盐。 中文别名:磷酸一钠。磷酸二氢钠是制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的原料,主要用于制革、处理锅炉水,作为品质改良剂和制焙粉,及在食
  • 东亚足球锦标赛东亚足球锦标赛(英语:EAFF E-1 Football Championship),又名东亚杯(英语:EAFF East Asian Cup),前身为皇朝杯(音译为戴拿斯杯,英语:Dynasty Cup),决赛圈又称东亚四强赛,是由东亚足球协会主
  • 高雄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专区高雄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专区是中华民国经济部为达成“风力发电4年计划”政策与推动离岸风电产业,借重兴达渔港之潮差小、交通便利、学研单位资源丰富、支援产业健全等地利优势,
  • 段玉裁段玉裁(1735年-1815年10月10日),字若膺,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清朝语言学家,训诂家、经学家。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年),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西门外大
  • 施今墨施今墨(1881年3月28日-1969年8月22日),原名毓黔,字奖生,奉天承德县人,祖籍浙江省萧山坎山镇施家台门,生于贵州省。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学家。祖父施之博是同治乙丑进士,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