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选择理论

✍ dations ◷ 2025-11-28 07:03:42 #K选择理论
r/K选择理论(r/K selection theory)是二十世纪生态学上一个有关生物体如何权衡后代的数量与品质的理论,这个理论需要将性状和自然选择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这两个概念是相对比较出来的,在讨论生物生存策略时,会针对物种进行对比。其中r理论是指以牺牲父母投资为代价从而增加子代的数量,K理论则恰恰相反。本理论试图解释为何虽然两者皆是以“在最短时间t内提升族群数量N”为目标,却选择乍看之下完全相反的策略来达成。具体解释K理论(少而精)的特色可以有:生物成熟的年龄较r理论来得大、体型较大、子代数量较少、较长时间照顾、一生繁殖次数较少。这两种理论并无孰优孰劣之别,并且实际上即使是同一种动物都有采取不同理论的可能,应该以相对来做为比较标准。1970至80年代是该理论的盛行期,并用于辅助启发法。但是在90年代末期被几个实证研究驳倒,从而失去了其重要性。 其一部分被生活史理论取代,但是后者也吸收了r/K选择理论的很多要点。r/K选择理论之术语是由生态学家罗伯特·麦克阿瑟和艾德华·威尔森基于其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研究 而创造出来的。r/K选择理论假定生物进化时只会选择“r”或“K”两条路的其中一个。 “r”和“K”取自标准环境代数学,在费尔哈斯模型中有其进一步阐释:“r”是族群数量N(若讨论对象为人类即为人口)的最大增长率,“K”则是当地环境的承载力。该方程式指出了“r”和“K”的变化对族群数量“N”的影响。如此,r-选择理论强调高增长率的重要性,即以后代的低存活率为代价,扩大生态位并生育更多后代。相反,K-选择理论则强调少生育,从而增加父母投资,以提高后代的存活率。而两者皆是以在最短时间t内提升族群数量N为目标,却选择乍看之下完全相反的策略来达成。由于r选择和K选择是相对定义,在实务研究上缺乏通用的操作定义。1980年代起,引用此理论的论文开始减少。莱斯里矩阵(英语:Leslie matrix)和密度依赖选择(density-dependent selection)等更详细的模型渐渐取代r/K选择。

相关

  • 坟场坟场(cemetery、graveyard)是死者遗体以及火葬遗物如骨灰所埋葬的地方。英文中的“cemetery”来源于希腊文κοιμητήριον,意为“睡觉的场所”。该词暗示此地块专用作
  • 蛋白质能量营养失调饿死,在自愿的前提下,被视为是一种自杀的方式。但是在大多数饿死的例子中,是非自愿的情况下,因缺乏食物而活活饿死。据估算,2018年全球超过8.2亿人挨饿,没有充足的食物,高于前一年
  • 先天性碘缺乏症候群先天性碘缺乏症候群(又称矮呆病、克汀病、呆小病)是指因产妇对碘的摄取不足,使得婴儿先天性缺乏甲状腺激素(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而导致严重阻碍身心发展的一种症状。一般通过
  • 新生儿死亡周产期死亡(PNM, Perinatal mortality)是指胎儿或是新生儿的死亡,是计算周产期死亡率的基础。周产期死亡率的标准定义较多样,特别是涉及到是否须把早期胎儿和晚期新生儿死亡纳入
  • 帕斯卡的赌注帕斯卡的赌注(英语:Pascal's Wager)是基督教辨惑学的哲学一部分,由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提出。帕斯卡假定所有人类对上帝存在或不存在下注。由于上帝可能确实存在,并
  • ScienceDirectScienceDirect是世界上科学研究出版的最大在线收藏。出版商是荷兰的爱思唯尔公司,包含了大约一千一百万篇文章、2500种期刊、6000多册电子图书、参考书、手册,这些文章分为以
  • 阿尔伯特·沙宾阿尔伯特·布鲁斯·沙宾(英语:Albert Bruce Sabin,1906年8月26日-1993年3月3日,原姓Saperstein)犹太裔美国人、医学家、美国陆军退役中校,是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疫苗,又称“
  • 维他命B1Thiamin硫胺(英语:Thiamine),又称维生素B1、维他命B1,命名为“thio-vitamine”(含硫维生素)。分子式C12H17N4OS+。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维生素B族,它
  • 有效性在逻辑中,如果一个论证不能从真前提中得出假结论,则论证的形式是完全有效的。一个论证若被称为是有效的,则如果在其中所有前提都为真的每个模型中,结论也是真的。例如:“所有A是B
  • 化学物质的最小单位在物理学和化学中,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 N A {\displaystyle N_{A}}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