龺部

✍ dations ◷ 2025-11-03 09:45:56 #部首

龺部,是为简体字部首之一,归于八划部首,由于龺部是汉字简化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出版局于1983年发布的《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中添加的新部首,故此在《康熙字典》查无此部首,但仍有提及“�”此字。因此在康熙字典中,含有“龺”这个部件的字都是归类在其他部首。

汉字部件。「幹」、「乾」字左旁。同“卓”字。拼音:跟"卓"一样。

“龺部”是不在康熙字典里的部首,也不存在于繁体中文的简体中文部首。

根据《康熙字典》,这些字的大篆原形都是从“倝”的,例如:

不过由于有些字后来变成楷书时简化了,失去了“倝”的特征,所以只好另造“龺部”。而在汉代的《说文解字》也有说明。

另外,“�(卓)”字的起源与“倝”字事实上毫无关联。“�(卓)”为从匕从早,本作“㔬”;而“倝”最初由“旦”和“㫃”构成。

目前的繁体中文依循康熙字典将龺归类在十部,而简体中文归类在龺部。龺的编码是U+9FBA,在繁体中文中为卓之异体字归十部六划。

而在简体中文中归于其他“龺部”的字,在繁体中文中则以“龺”字旁地另外一边的偏旁或其一部分为部首,例如:乾,简体中文为“龺部”,而繁体中文归为“乙部”;另一例是韩,简体中文归为“龺部”,但在繁体中文归为“韦部”。

但有些时候简体中文为了回应古文需求,因此有些简体中文的资料或辞典会取消“龺部”改为原来的部首,使其与康熙字典保持一致,不过大部分中国大陆出版的简体字字典都会采用“龺部”,另外,有些字典会将一字归于多部。

上列中文字在繁体中文中皆不属于龺部,下面列出它们原本的部首:

补充异体字字典:http://dict.variants.moe.edu.tw/yitia/lda/lda01850.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相关

  • HIOsub4/sub高碘酸,也称过碘酸,是碘(VII)的含氧酸,有两种形式,化学式分别为HIO4及H5IO6。高碘酸的稀溶液中存在H+和IO4−离子。随着浓度的上升,高碘酸开始以正高碘酸H5IO6的形式存在,可以从溶
  • 电火花电火花加工(英语: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是一种借由放电产生火花,使工件成为所需形状的一种制造工艺。介电质液体分隔两电极并施以电压,产生周期性快速变化的电流放
  • LED发光二极管(英语:Light-emitting diode,缩写为LED)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透过三价与五价元素所组成的复合光源。此种电子元件早在1962年出现,早期只能够发出低光度的红光,
  • 威廉·萧克利威廉·肖克利(英语:William Shockley,1910年2月13日-1989年8月12日),英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一生共获得90多项专利。他和约翰·巴丁、沃尔特·布喇顿共同发明了晶体管。他
  • 奥格斯堡同盟奥格斯堡同盟是反对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欧洲诸国在1686年7月9日在德国奥格斯堡建立。1689年后改称“大同盟”,奥格斯堡同盟反而变成非正式名称;同盟前后维持了24年。建立国家是
  • M阿索占M阿索占(马来语:M.Asojan a/l Muniyandy),马来西亚柔佛州议会甘蜜议员兼州团结、人力资源及科技常务委员会主席,国阵国大党党员。2008年代表国阵参加柔佛州议会选举并赢得有关议
  • 航位推算法航位推算法(英语:Dead reckoning,简称 DR)是利用已知位置,结合移动速度跟方位,来推算出现有位置的过程。传统上的航海,现代则的惯性导航系统都应用航位推算法来找出位置。航位推算
  • 汤玛士·萨斯汤玛士·史蒂芬·萨斯(又译汤玛斯·萨兹) (/sɑːs/ ; 匈牙利语:Szasz Tamas Istvan; (1920年4月15日-2012年9月8日))是匈牙利裔美国学者、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分析,他大部分的职业
  • 网络信标网络信标(web beacon),(web bugs),是指暗藏在任何网页元素或邮件内约1像素大小的透明GIF或PNG图片,常用来收集目标电脑用户的上网习惯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写入Cookie,网络信标常见于
  • 第一代达尔豪斯侯爵詹姆斯·布朗-拉姆齐第一代达尔豪斯侯爵詹姆斯·安德鲁·布朗-拉姆齐,KT,PC(James Andrew Broun-Ramsay, 1st Marquess of Dalhousie;1812年4月22日-1860年12月19日),苏格兰政治家、英属印度官员。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