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督公

✍ dations ◷ 2025-11-14 16:13:10 #东南亚民间信仰,马来西亚宗教,新加坡宗教

拿督公(白话:Na Tok Kong,又作嗱督公、蓝卓公、蓝啅公等)是东南亚民间信仰的神祇,通常见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南部和印度尼西亚的马六甲海峡沿岸地区,是一个混合马来亚祖灵崇拜、回教的苏非派信仰和中国民间信仰产生的神祇。

华人信仰拿督公可以追溯至19世纪初,初到南洋的华人将异地的神灵引入传统的中国民间信仰,以线香、火烛、水果、冥钞的传统方式祭祀,祈求庇佑地方的安宁,演变到后来,华人社群会在住宅区、商业区或工业区处的空旷处或角落,设置一个専门供奉拿督公的神龛,视为保佑地方和生活的地主神。华人信仰的拿督公形像是一个身穿马来民族服饰的长者,安置在大马路旁的红色神龛,神龛内有香炉、神主牌、令旗等道教法器,在神主牌位的显眼位置有“唐”、“番”的字样,“唐”代表的是唐人(华人)的土地神,“番”代表的是马来人的土地神,也被称为“Ang Kong”。

马来人信仰的拿督公称为“Datuk Keramat”,是回教传入东南亚以前就已经存在的神灵。所谓的“拿督”,是对马来王国的大臣、长老、酋长或贵族的称谓,当这些“拿督”逝世后,他的子民将他的灵格神化,称之为“圣迹”(Keramat),祈求他的神灵能够庇佑地方上的安宁。

马来人信仰的拿督公并没有固定的形象,野外的洞穴、老树、岩石都可能是拿督公的居处,鳄鱼、老虎、蟒蛇之类的野兽被视作是拿督公的化身。许多迷信者认为,如果一个地方的拿督公性格顽劣的话,必须定期以香花、槟榔、栳叶、烟草与蜡烛等祭品进行祭祀,加以安抚,否则会引起拿督公的不满而招惹麻烦。

自马来亚独立至1980年代以后,马来亚马来人对信仰的认识加深,强调唯一的真主安拉,基本上已经摒弃拿督公信仰。不过,拿督公信仰仍有小部分在马来社群间流传,衹不过马来巫师舍弃召唤拿督公降灵的方式,改以“真主的名义”呼唤拿督公降乩办事。

华人民间信仰认为“拿督公”类似地主神,“大伯公”往往是职能相同的,所以给予两者相同的祭祀仪式,可是马来人并不以同样的方式祭拜华人神祇,并将华人的神祇统称为“Tok Kong”。

印度人信仰的拿督公较接近马来人信仰的原貌,认为拿督公是嗜好血食的神灵,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制造麻烦,也不是华人信仰的“五方五土”说法的衍伸。印度人也认为,信徒可以利用降灵的方式与拿督公进行交流,在付出一定的代价后,满足信徒的个人愿望,一旦无法给予拿督公满意或等价的交换条件的话,就会召来惩罚。

相关

  • 顺式作用元件顺式作用元件(cis-regulatory element,CRE),是非编码DNA的区域,其调节邻近基因的转录。CREs是遗传调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控制形态发生、解剖学的发展以及胚胎发育的其他方面
  • 西胁顺三郎西胁顺三郎(にしわき じゅんざぶろう、1894年1月20日-1982年6月5日)是日本诗人、英文学者。战前的现代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中心人物。长于水墨画,号东山。生前曾获
  • 维也纳盆地维也纳盆地(德语:Wiener Becken;捷克语:Vídeňská pánev;斯洛伐克语:Viedenská kotlina)是一个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与喀尔巴阡山脉之间的沉积盆地。呈梭状,长约200公里,阔约50公里。
  • 齿轮油齿轮油是一种较高粘度的润滑油,专供保护传输动力零件,通常是伴随着强烈的硫磺气味。车辆齿轮油采用性能分类和粘度分类两种方法。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美国石油学会(API)性能
  • 林大有林大有(1515年-?),字端时,号东庐,广东潮州府潮阳县县廓都(今棉城)人,明朝政治人物。广东乡试第六十名举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会试第二百三十五名,登第三甲第二百一十三名。授
  • 二元小波转换二元小波转换(Dyadic Wavelet Transform)是缩放以二的级数为基底且取样过后的小波转换,但时间没有取样。 f {\displayst
  • 盐市口街道盐市口街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盐市口街道下辖以下地区:学道街社区和青年路社区。
  • 钝头蛇属钝头蛇属(学名:)是蛇亚目黄颔蛇科下的一个属,这个属的蛇主要以蜗牛为食物。属下包括以下种:
  •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又译楚伊科夫) (俄语: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Чуйков, 1900年2月12日-1982年3月18日),苏联元帅。崔可夫1900年2月12日出生于俄罗斯帝国
  • 达令港达令港(英语:Darling Harbour)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为悉尼中心商务区西部城区的大型休闲与行人专用区。该区从悉尼唐人街北起,沿着海扇湾(Cockle Bay)两岸,东临国王街码头(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