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运动为唐宋两代改革文章体裁的运动,主要目的在于扭转写作骈文的风气,改为学习三代两汉的古文。
唐朝的骈文过度要求排比、对偶、用典以及格律,缺乏实用价值,于是唐初陈子昂、张说等人开始提倡复古的言论,同时期的文人,例如李华和萧颖士等也开始排斥骈俪浮华的风气,这段时期可以称为古文运动的先驱时期。
以“运动”二字表达唐宋两代古文的复兴,首见于胡适1928年出版的《白话文学史》。到1931年,胡云翼《中国文学史》首次提到“古文运动”一词,从此广泛使用。但也有部分学者不赞同使用此称呼。
自魏晋南北朝骈文大行,文风绮靡,侧重形式,忽略内容,须恢复秦朝、汉代的古文,即古代的散文。陈子昂、萧颖士、李华等提倡诗文复古改革,为韩、柳的古文运动作好准备,为古文运动之先驱,而韩愈、柳宗元正式开始。
安史乱后唐朝国势衰落,藩镇割据,宦官弄权,故韩愈、柳宗元主张古文运动以移风易俗,巩固王室。当时佛、道二教盛行,不事生产,韩愈以捍卫儒家道统为己任,以古文排斥佛老。
初唐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萧颖士和李华提出“宗经”、“说道”和“尚简”;韩会和柳冕提出文章的教化作用,独孤及提出“文师两汉”,梁肃教人要“敦古风”,元结主张为文“救世励俗”,都为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作准备。
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加入从事古文写作,由于有理论有创作,故有成就。附和者有李靓、欧阳詹、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人。韩愈有自信,百折不回,又善于宣传,广收门徒,于是形成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
韩愈主张思想复古、文学复古,以复古道为目的,复古文为手段,而所谓“道”,是指儒家的道。韩愈在继承的基础上,亦有所创造和革新,主张学古文“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
柳宗元论文意见,与韩愈不尽相同,但反六朝与复古的观点却一致。柳宗元所谓的“道”,比韩愈更广泛。柳宗元散文创作成绩优美,是韩愈古文运动有力的支持者。
李翱、皇甫湜继续倡古文,其后又有孙樵、刘蜕等人继承余绪,但是已衰落,不如之前兴盛。
韩愈主张文以“载道”之思想(然此一名词至周敦颐始正式提出),宣扬儒道,攘斥佛、老,“破骈为散”,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文风,主张恢复三代两汉自然质朴的文体,“言贵独到”,“词必己出”,要“文从字顺”,唯陈言之务去。
韩愈、柳宗元提倡平浅质朴的散文,使空虚华美的骈文遭受打击而一度衰落。韩、柳诸人致力于古文创作,使唐代的古文得到很好成绩;元稹、白居易一派的社会诗,也受他们理论的影响。古文运动也影响唐代传奇的发展。
唐代古文运动直接影响到宋代古文运动,而其对散文的影响则远及清代。由于重视古文,经史遂成为文学的正统。但过于偏重文学的实际功用,而轻视了艺术的生命与美的价值,也容易造成后代贵古贱今的观念。
宋代古文运动源于骈文的再度流行。韩愈、柳宗元以后唐代散文衰落,李翱过于重道,但他的文章不足以继续领导风气;皇甫湜则使散文走上怪僻艰涩之途。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等人专事雕章琢句,六朝风气又盛行起来。宋初文风绮靡,文人多写歌功颂德、华而不实的骈文。宋真宗时,西昆派更重视雕章丽句。另一方面,宋代尊王攘夷思想与哲理风气兴起,亦推动古文运动盛行。
宋代古文运动可分两阶段。第一阶段的鼓吹者有石介、柳开、孙复、穆修、尹洙和王禹偁,主张有明道、致用、尊韩、重散体及反西昆体五点。
第二阶段以欧阳脩为领导者,主张文道并重,先道后文,除理论外他还有优秀的作品,支持者有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及曾巩。(古文运动成功)
宋代古文运动阻遏纤巧绮靡文风的流行,反对艰涩怪僻,建立了平易流畅的文章风格,使散文更具表达力和生命力。宋代古文运动并主张文道合一,建立古文的正统地位,也影响了散赋。古文成为文章正宗,直至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