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尔·维尔哈伦

✍ dations ◷ 2025-08-13 20:06:56 #1855年出生,1916年逝世,比利时诗人,比利时剧作家,象征主义诗人

埃米尔·维尔哈伦(1855年5月21日-1916年11月27日),比利时法语诗人,剧作家。象征主义诗歌的创始人之一。

维尔哈伦生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省圣阿曼兹一个说法语的中产阶级家庭,不过维尔哈伦也可以说当地的弗拉芒语。在布鲁塞尔的学校学习两年后,十一岁时他被送到根特的圣巴伯学院,一所校规严格的耶稣会寄宿学校就读。他和Georges Rodenbach是同学;几年之后莫里斯·梅特林克和Chales Van Lerbarghe也进入学院就读。毕业后,维尔哈伦在叔父的油业工厂里工作一年,随后进入天主教鲁汶大学学习法律。维尔哈伦在大学里结识了一些兴趣相投的朋友。1879年,他在学生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再没有诗人》。1881年,从鲁汶大学毕业的维尔哈伦到埃德蒙德·皮卡德的律师事务所实习,皮卡德是一位积极组织文艺圈活动的人,维尔哈伦也得以接触很多年轻和激进的艺术家和作家。

1881年文艺刊物《年轻的比利时》创刊,主要刊登文艺评论。维尔哈伦积极在上面发表评论文章,把英语:詹姆斯·恩索尔,转写:James Ensor这样有天赋的艺术家介绍给公众。1883年他积极参与了艺术家圈子二十人协会的建立,并在二十人协会的刊物《现代艺术》上发表艺术评论文章。此时,他和二十人协会中的新印象派画家西奥·范里希尔伯格建立了终生不渝的友谊。两人之间进行了大量的通信,在其中一封信中,里希尔伯格这样描述维尔哈伦“他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是一股不可战胜的旋风,他不会用布尔乔亚的那套规则来烦自己,他以自己的直率激励和征服其他人。”

受到左拉的自然主义观点和雅各布·乔登斯、扬·斯特恩等人画作的启发,维尔哈伦写了一些反映弗拉芒人热情乐观的诗歌,于1883年以《弗拉芒的女人》为名出版。这部诗集立即受到了法国高蹈派的欢迎,但在宗教气氛浓郁的故乡引起了反对,他的父母甚至想过把出版的诗集都买下来毁掉。到了1885年,维尔哈伦去了希迈附近的修道院寻求宁静,不久他的第二部诗集《修道士》出版,这部作品一反之前的风格,强调禁欲,带有宗教神秘感。《修道士》未取得他预想的成功,这一打击加上身体上的疾病,使维尔哈伦陷入了危机。他到各国旅游,最后旅居英国,陆续发表了《黄昏》、《瓦解》和《黑色的火炬》三部诗集,反映了自己的精神危机。

1891年8月24日,维尔哈伦和颇有天赋的列日艺术家Marthe Massin结婚,之后搬到布鲁塞尔居住。他开始接近工人运动,发表了诗集《我的道路上出现的事务》。1892年他加入了比利时工人党,协助建立“人民之家”的艺术分会,还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次年他以自己调查所得素材写了诗集《妄想的农村》,描绘了城市的迅速发展给农村带来的灾难。在1895年的诗集《像触手一样扩展的城市》和《幻想的农庄中》,维尔哈伦深化了这一主题,塑造了很多劳动人民的形象。

1898年,维尔哈伦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戏剧《黎明》 这部四幕剧由散文和诗交替写成,《黎明》继续了诗歌的主题,抨击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乡村生活的衰败。《黎明》上演后不久,维尔哈伦离开比利时,移居巴黎附近的圣克劳德,他在这里写了五册歌颂欧洲各国人民间友谊和团结的诗集。1910年代维尔哈伦已经誉满全欧,受到罗丹、埃德加·德加、马拉美、梅特林克、斯蒂芬·茨威格等人的崇敬。他影响了瓦勒里·勃留索夫为代表的俄国象征主义运动。1911年他和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当年的奖颁给了他的朋友梅特林克。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其德文译者茨威格1912年,他创作了悲剧《斯巴达的海伦》该剧除了在法国,还在德国和俄国上演。

维尔哈伦是个和平主义者,一战的爆发和德国入侵中立的比利时让他十分痛心。他在欧洲四处旅行,发表演讲。他到英国避难,出版了散文集《浴血的比利时》和诗集《德国的罪行》等作品,谴责德国对比利时的入侵。1916年11月27日维尔哈伦到鲁恩作一次演讲。演讲结束后,维尔哈伦赶到火车站时发现回巴黎的末班火车正要开动,他正想登上火车,却不幸掉下铁轨身亡。同行的里希尔伯格和安德烈·纪德将此事通知了维尔哈伦的夫人。维尔哈伦被葬回他的故乡。1955年,在维尔哈伦的故乡圣阿曼兹建立了博物馆,陈列他的手稿和朋友们之间的通信。

相关

  • 相公堂子相公堂子,在中国古代是指为男性提供性服务的男妓的场所和住所。此处的“相公”是男妓的意思。中国清代的北京城,娈童的风气猖獗,乾隆年间,将内城相公堂子赶出内城,堂子遂在八大胡
  • 页岩气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和吸附为主要赋存方式而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并且该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自发进行以及放热为特征。过去十年内,页岩气已成为美国一种日益重要的天然气资
  • 新拉丁文新拉丁语(拉丁语:Lingua Latina temporis humanistici、英语:New Latin 或 Neo-Latin)指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20世纪前(约1375年至1900年之间)这段时间在学者间与科学文献上使用的拉
  • 史密斯学院史密斯学院(英语:Smith College)是一所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的独立私立女子文理学院。史密斯学院创立于1871年,是著名的七姊妹学院成员之一。史密斯学院按索菲亚·史密斯(
  • 侨务委员会侨务委员会(简称侨委会)是中华民国有关侨民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设立于1926年,原先隶属于国民政府,1932年才改隶属行政院;侨务工作随着国家情势及海外侨社的演变,不断地调整、创新,并
  • 虚拟专用网虚拟私人网络(英语:Virtual Private Network,缩写:VPN)是一种常用于连接中、大型企业或团体与团体间的私人网络的通讯方法。它利用隧道协议(Tunneling Protocol)来达到发送端认证、
  • 碳吸存碳截存(Carbon sequestration,或Carbon dioxide sink),也称作碳吸存、碳封存或碳固定,是将二氧化碳以各种形态储存起来。自然界中主要的碳截存者是海洋和植物与其他行光合作用
  • 尤马蒂拉尤马蒂拉国家森林(英语:Umatilla National Forest)位于俄勒冈州东北部、华盛顿州东南部的蓝山山脉间,面积1.4 × 106英亩(5,700平方千米)。依照林地面积降序排列,森林分布于尤马蒂
  • 汉乐逸汉乐逸(Lloyd Haft,1946年11月9日-),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希博伊根(英语:Sheboygan, Wisconsin),荷兰诗人、翻译家和汉学家。原籍美国,毕业于哈佛大学。1968年赴荷兰莱顿大学,修得硕士及
  • 阮攀龙阮攀龙(越南语:Nguyễn Phan Long;1889年-1960年7月16日)是越南政治人物。阮攀龙1889年出生在西贡一个地主家庭。曾任保大帝为国家元首的越南国(南越)总理。1950年1月21日,被君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