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监狱围墙遗迹

✍ dations ◷ 2025-08-11 03:39:07 #台北监狱围墙遗迹
坐标:25°1′58″N 121°31′37.15″E / 25.03278°N 121.5269861°E / 25.03278; 121.5269861台北监狱围墙遗迹位于台北市大安区金山南路二段44巷(爱国东路底、金山南路交叉口附近),也就是今中华电信台北南区营运处(电信金山大楼)的周围。分倨中华电信台北南区营运处南北两端各百米的两石材边墙,不但是台北府城城墙仅存的遗迹,也是台湾日治时期台北刑务所的四周围墙。1895年,台湾迈入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为了维持社会治安与镇压反日运动,研拟兴建临时性监狱。在台湾北部方面,总督府特地将位于台北城内的清朝参府衙门略加修改,成为台湾第一座西方式监狱。名称就定为台湾总督府台北刑务所。在城内兴建刑务所同时,入台北城后的日本统治者,于1899年公告第一次市区改正计划后,开始以街地整理与贯通道路为由,动手拆除台北府城城墙及城内文庙、武庙。台湾总督府并将台北石城城墙的安山岩与唭哩岸石堆积于城外四处。不久,1904年底,除了刻意留存的四座城门之外,台湾总督府几乎已将台北城所有城墙拆除。从南城墙拆除的石材,则大多运往南门附近。1910年代左右,以台湾总督府主导的维护治安与镇压行动日渐兴盛,台籍犯人增多。为此,总督府特别使用城墙遗留下的石材兴建新的台北刑务所,而此刑务所即为战后的台北监狱。充当犯人牢狱的该刑务所,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仍被中华民国政府拿来当作关押犯人的“台北监狱”,设于围墙内的该监狱直至1963年才渐次拆迁移监,仅存四周围的边墙。今日建物全部拆除殆尽的台北监狱,只剩南北两边,高约三米,长约百余米的石墙。而该两堵墙所用石材,大多取自1900年台湾总督府所拆除的台北城东与南城墙所遗留下来的安山岩及唭哩岸石。因为有着双重且二维的历史空间标定,因此于1998年被台北市政府指定为市定古迹。台北刑务所于日治时期为总督府对死刑犯的绞刑行刑所在,抗日人士罗福星即于此被日人绞杀。围墙遗址有处石造拱门,即是旧时的“运尸门”,现已用红砖封死。2017年,台北捷运万大线人行道侧沟工程挖到清代台北城城墙被日本政府拆除后的石材移到前公卖局后方做的排水沟遗址,开挖部分并无涉及捷运站体施工,文化局将协助捷运局原地保留回填处理,挖到的遗迹也考虑以捷运北门站现有的文物展示方式处理。

相关

  • 厌恶疗法厌恶疗法(Aversion therapy)是以古典制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疗法。治疗者利用某些非制约刺激(如反胃、呕吐),以古典制约的原理使某些中性刺激(如性行为)转变为制约刺激,使被治疗者
  • 惠特尼山惠特尼峰(英语:Mount Whitney)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山脉中的一座山峰。惠特尼峰海拔高度为4,421米,是美国本土最高的山峰。惠特尼峰位于美洲杉国家公园内。名称来自于当
  • 曼内·西格巴恩曼内·西格巴恩(瑞典语: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1886年12月3日-1978年9月26日),瑞典物理学家,1925年,他因为发现X射线的光谱,而获得192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殊荣。值得一提的是,他
  • 多肽合成多肽合成(英语:Peptide synthesis)为有机化学中多肽的合成过程,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借由肽键连接起来的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中,合成长型多肽(蛋白质)的过程,称作蛋白质生物合成。液相
  • 麦克斯·霍克海默麦克斯·霍克海默(德语:Max Horkheimer,1895年2月14日-1973年7月7日), 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之一。霍克海默1895年2月14日生于斯图加特一个工厂主家庭。1922年在法兰克
  • 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学(comparative politics)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利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一门学科,一般分为作为方法论的比较政治学和作为理论知识的比较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 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NADPH)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 (NADPH)(英语:hydroxymethylglutaryl-CoA reductase (NADPH),EC 1.1.1.34)是一种以NAD+或NADP+为受体、作用于供体CH-OH基团上的氧化还原酶。这种
  • 川芎川芎,又称为大川芎、芎䓖、江离、糜芜,是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的干燥根茎。复伞形花序,羽状复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起,并略带紫色时采收,除
  • 皇室天皇 德仁 皇后 雅子上皇 明仁上皇后 美智子日本的皇室(日语:皇室/こうしつ Kōshitsu ?)包括天皇及皇族,具体的构成包括天皇与内廷皇族(日语:内廷皇族)组成的“内廷”、加上其他
  • 佩尔指数佩尔指数(英语:Pearl Index),又称为珍珠指数,是用来衡量不同避孕方式有效性最常用的标准。该方法由美国生物学家雷蒙德·佩尔(英语:Raymond Pearl)于1933年提出。佩尔指数是指一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