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密码
✍ dations ◷ 2025-11-09 14:13:00 #密码
在密码学中,加密(英语:Encryption)是将明文信息改变为难以读取的密文内容,使之不可读的过程。只有拥有解密方法的对象,经由解密过程,才能将密文还原为正常可读的内容。虽然加密作为通信保密的手段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但是只有那些对安全要求特别高的组织和个人才会使用它。在1970年代中期,“强加密”(Strong Encryption)的使用开始从政府保密机构延伸至公共领域,并且当前已经成为保护许多广泛使用系统的方法,比如因特网电子商务、手机网络和银行自动取款机等。在对称密钥加密方案中,加密和解密密钥是相同的。通信方必须具有相同的密钥才能实现安全通信。对称密钥的一个典型例子:德国军方的恩尼格玛密码机。这种密码机每天都有密钥设置。当盟军弄清楚机器如何工作时,他们能够在发现给定日期传输的加密密钥后立即解密消息中编码的信息。在公钥加密(即公开密钥加密)方案中,发布加密密钥供任何人使用和加密消息。但是,只有接收方才能访问能够读取消息的解密密钥。公钥加密最早是在1973年的一份秘密文件中描述的; 之前所有加密方案都是对称密钥加密(也称为私钥)。加密可以用于保证安全性,但是其它一些技术在保障通信安全方面仍然是必须的,尤其是关于数据完整性和信息验证。例如,信息验证码(MAC)或者数字签名。另一方面的考虑是为了应付流量分析。加密或软件编码隐匿(Code Obfuscation)同时也在软件著作权保护中,用于对付反向工程,未授权的程序分析,破解和软件盗版及数字内容的数字版权管理(DRM)等。加密算法就是加密的方法。加密算法可以分为两类: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在密码学中,加密是将明文信息隐匿起来,使之在缺少特殊信息时不可读。对称加密就是将信息使用一个密钥进行加密,解密时使用同样的密钥,同样的算法进行解密。非对称加密,又称公开密钥加密,是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算法,广泛用于信息传输中。
相关
- 邓析邓析(前545年-前501年),春秋时代末年郑国思想家。名家的重要人物。 邓析与政治家子产同时,名家思想之创先者,著有《邓析子》, 有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二十一段, 转辞篇十七段。
- 艾罗斯·拉玛佐第艾罗斯.拉玛佐第(Eros Ramazzotti,又译艾罗斯.雷玛若提,1963年10月28日-),意大利歌手,生于罗马Cinecittà区,父亲是油漆工。他在十几岁搬去米兰后开始他的歌唱生涯。他在1984年以“应
- 碳的同素异形体碳的同素异形体指的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即纯碳元素所能构成的各种不同的分子结构。包括了:碳同素异形体系统横跨完全极端且十分不同的范围。以钻石及石墨为例:另以不定形碳及
- 离子晶体离子晶体指的是内部的离子由离子键互相结合的固态物质。离子晶体中含有电荷量相等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并且这两种离子交替排列,整齐有规律,往往呈现出规则的几何外形。比如:NaCl晶
- 趋化因子受体趋化因子受体(英语:Chemokine receptor)是表达在一些特定的细胞表面的G蛋白偶连的七跨膜域受体。这些受体与细胞外的配体趋化因子结合。与特异的趋化因子结合后,趋化因子受体引
- 贝鲁特坐标:33°53′13″N 35°30′47″E / 33.88694°N 35.51306°E / 33.88694; 35.51306贝鲁特(阿拉伯语:بيروت,转写:Bayrūt;亚美尼亚语:Պէյրութ,转写:Peyrut 希腊语:Βη
- 甲四醇硅酸原碳酸是一种假想的酸或官能团,化学式H4CO4。它是带有RC(OH)3结构的一种酸。在一个原碳酸分子中,碳原子与4个羟基以共价键相连。这种化合物至今未被发现,因为它极不稳定,立
- 华妃刘华妃,唐玄宗李隆基妃。生奉天皇帝李琮(710年前出生)、靖恭太子李琬(711年至713年出生)、仪王李璲(716年至718年出生)。除知道刘氏生三子外,并推测出她在玄宗登基前即已成为他的妾
- 高格孚高格孚(法语:Stéphane Corcuff,1971年-),法国政治学者,巴黎政治学院政治学博士,研究专长为台湾认同政治、台湾史以及两岸地缘政治、台海关系,精通中文,曾因研究及工作而待在台湾十多
- 古无舌上音古无舌上音是音韵学中的一个假说,认为中古汉语中属于舌上音的知、彻、澄三个声母在上古汉语中不存在,是后来才从属于舌头音的端、透、定三纽中分化而来的。这一论断最早由清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