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蕨

✍ dations ◷ 2025-11-15 09:19:37 #真蕨
真蕨纲(Polypodiopsida),又称为链束植物(Monilophytes)是植物界中真叶植物下的两个演化支之一,是种子植物的姊妹群。真蕨纲比起较原始的石松门多了真正的叶子,但比起较进化的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则缺少了种子。和所有的维管植物一样,链束植物有着一个世代交替的生命周期,由双套的孢子体和单套的配子体两者循环著。和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不同的,配子体是一游离的器官。链束植物典型的生命周期如下:就一般的印象而言,链束植物是生长在阴暗潮湿的林地角落里,但其实链束植物可以生长的栖地范围要比这多出许多,亦有居住在高海拔的山区、干燥的沙漠岩地、水里或原野等地区的物种。链束植物一般认为大多生长在特定的边缘地带,通常是在环境限制了种子植物兴盛的地方。但某些链束植物却是这世上最烦人的杂草,包括生长在英国高地的蕨属或生长在赤道附近湖泊的满江红属,两者都形成了广泛且具侵略性的领域。链束植物的栖地主要有四种特定的类型:湿暗的森林、岩地的裂缝,尤其是可以挡住全部太阳的地方、泥塘和沼泽等酸性湿地、以及赤道的树上,其中许多物种为附生植物。许多链束植物和具有菌根的菌类有着关连性。许多链束植物只生长在特定的酸碱值下,如海金沙只生长在潮湿且酸性的土地上,而球茎冷蕨则只生长在石灰岩上。链束植物的孢子中含丰富的脂质、蛋白质及卡路里,所以一些脊椎动物会以蕨类的孢子为食物,例如欧洲的小林姬鼠及新西兰的小短尾蝙蝠等。在类似种子植物孢子体的部分,链束植物包含:蕨类通常都是利用孢子囊所产生的孢子来繁殖后代,而且在世代交替的过程中,孢子体和配子体各自独立生活。由于生存不易,在保护及传播孢子的机制上便演化出极为多样的形态特征与构造。以下就是蕨类最重要的四项特征。链束植物的配子体和种子植物的非常不同,基本上包含有:依据链束植物的化石记录,其首先出现的时期是泥盆纪早期。而到了三叠纪时,和一些现今的科有关的蕨类首次地出现了。“蕨类尖峰”则是出现在白垩纪晚期,当时有许多链束植物现今的科首先出现。链束植物传统上是被归类在植物界的一门-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里的,但因为蕨类植物是一个并系群而被现代的分类法拆分,并将链束植物单列为一个单系群。传统上,有三个植物类群被认为是蕨类:两个厚囊蕨类-瓶尔小草科Ophioglossaceae(瓶尔小草属、阴地蕨属和蕨萁属)和合囊蕨科Marattiaceae,以及薄囊蕨类。合囊蕨科是赤道蕨类的主要类群,有着肥大的地下茎,且被认为是蕨类主要类群-薄囊蕨类的近亲。而还有其他一些的植物类群被认为是“拟蕨”:石松门里的石松、卷柏、水韭、松叶蕨科里的松叶蕨和木贼科里的木贼。但是,较现代的基因研究却显示,石松门和任何其他的维管植物之间都只是远远地关连着,是由维管植物分支的基底演化伸展出去的。而松叶蕨与木贼则和瓶尔小草跟合囊蕨一样是“真正的”蕨类。事实上,松叶蕨和瓶尔小草毫无疑问地是一个分支,而木贼跟合囊蕨则可以认为是另一个分支。处理此一情形的一种可能方法是只将薄囊蕨类视为“真正的”蕨类,而将其他三个类群视为“拟蕨”。而在实际上,也已有数个分类法在规划着,并已有了少许的共识。2006年,Smith等人基于基因系统学研究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2016年,广义蕨类植物系统发育组(英语:Pteridophyte Phylogeny Group)发表了PPG I的分类法,此一分类法将真蕨类视为纲级分类元,下辖4个亚纲:真蕨亚纲包含着大多数主要被视为蕨类的植物。现今的研究支持以前基于形态学,将紫萁科认为是由薄囊蕨类演化史早期分支出来的一科;在某种意义上,这一科是介于厚囊蕨类和薄囊蕨类的中间位置上。下列的分类树参考自2016年PPG I的论文:木贼植物亚纲 Equisetidae瓶尔小草亚纲 Ophioglossidae合囊蕨亚纲(英语:Marattiidae) Marattiidae真蕨亚纲 Polypodiidae链束植物在经济上并不如种子植物那么重要,但还是有着一定的重要性。一些蕨类被当做食物来食用,包括蕨、荚果蕨和分株紫萁的嫩蕨。另外,过沟菜蕨亦被一些赤道上的人们做为食物食用。满江红属的蕨类很小且浮在水面上,看起来一点也不像蕨类。它们在东西亚被当做稻田的生物肥料,因为它们可以利用固氮作用从空气中得到可以被其他植物使用的元素。许多的链束植物被当做观赏植物,尤其是波斯顿蕨。此外山苏花亦很受欢迎,而鹿角蕨也有一定的数量。某些链束植物为有毒的野草或外来种,此类植物包括海金沙、宿生槐叶萍 、满江红和球子蕨。重要的化石燃料煤炭是由包含蕨类等主要植物的残余所组成的。其他有着些许经济重要性的蕨类包括:在斯拉夫神话里,链束植物被相信一年会开花一次,在施洗约翰节的夜里。虽然其极难被发现,但只要找到了,那个人在他的余生都将会变得很快乐且富有。类似地,在芬兰亦有传说若有人找到了在仲夏夜开花的蕨类的种子,他将能够经由一不可见的魔力而被引导至永恒闪烁著的鬼火所标示的藏宝地。蕨叶,绝对不是“乌毛蕨(Blechnum nudum)”带着新蕨芽的树蕨树蕨,可能是“软树蕨(Dicksonia antarctica)”树蕨,可能是“软树蕨(Dicksonia antarctica)”多鳞耳蕨 Polystichum setiferum瓦哈卡州内未确认的树蕨加州圣地牙哥内树蕨的孢子蕨类的叶子新西兰罗托路亚内未确认之带着孢子的蕨类圣塔克鲁斯内长在一棵加州红木下的蕨类

相关

  • 生育权生育权(英语:reproductive rights),又称生殖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1968年联合国国际人权会议通过的《德黑兰宣言》提出“父母享有自由负责决定子女人数及其出生时距之基本人权”
  • 忘怀洞“忘怀洞”(英语:Memory hole,又译:思旧穴)是出现在英国著名作家乔治·欧威尔所创作的小说《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中,真理部中温斯顿·史密斯使用的一种文件销毁工具。
  • 角龙科角龙科(Ceratopsidae)属于头饰龙类,是一群多样性的演化支,例如:三角龙、戟龙、牛角龙。所有已知物种都为四足草食性恐龙,都拥有喙状嘴、颌部后方有多排切割用牙齿、以及延长的头盾
  • 康拉德·格斯纳康拉德·格斯纳(德语:Conrad Gesner,1516年3月26日-1565年12月13日),瑞士博物学家、目录学家。他的五卷本巨著《动物史》涵盖广泛,且配有精确的插图,被认为是动物学研究的起源之作。
  • 额头在人体解剖学中,前额是指头部前端、脸部上面的部分。前额的上方边界为发际线,其下界为眶上脊(在眼睛上方的骨头),两侧的边界则为颞骨(连接眶上脊、冠状缝以及更后方的骨头)。在解剖
  •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膜攻击复合物(MAC),是一种通常生成于致病细菌表面的结构。人体补体系统的替代补体途径、经典补体途径、凝集素途径均可产生这种复合物。该复合物是免疫系统的效应蛋白之一,它可
  • 沃尔夫冈·保罗沃尔夫冈·保罗(德语:Wolfgang Paul,1913年8月10日-1993年12月7日),德国物理学家,离子阱的开发人之一,198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9年在柏林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头衔,1944年在哥廷根大
  • 乙烯腈丙烯腈(CH2=CH-C≡N)是有刺激性气味,极易燃的有机液体。IUPAC名称是2-丙烯腈(英文:2-propenenitrile)。丙烯腈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易燃液体。有毒。略溶于水,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 华沙犹太区起义犹太地下抵抗运动 犹太战斗组织(ŻOB) 犹太军事联盟(ŻZW) 波兰抵抗运动(英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波兰抵抗运动) 波兰救国军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
  • 台湾世界纪录列表台湾过往及现在均拥有多项世界之最纪录,以下为现时的纪录。2012年6月23日新竹市立4247颗鸡蛋,破立蛋最多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