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山(1837年-1911年),名文会,字仁山,安徽石埭(今安徽池州石台)人。清朝末年著名佛教居士,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的奠基人,被尊称为“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
杨仁山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杨朴庵,与曾国藩是同年的进士。但是杨自小不喜欢举业,喜爱击刺任侠,太平天国之乱时,曾襄助曾国藩办理军粮事务。精于工程事业,但富于民族情感,不愿为官,曾国藩、李鸿章“咸以国士目之”,后服职于江宁筹防局。
同治年间,杨仁山移居杭州时,曾想娶一名杭州姑娘为妻,但受到母亲及正室的反对,只同意让他纳为妾,后遂作罢。但经此事后,杨终日闷闷不乐,漫步西湖。在杭州书店中,见到《大乘起信论》,大为激赏,从此嗜读佛教经典,开始他的佛教事业。
同治五年(1866年),移居南京,创立金陵刻经处。
光绪二年(1878年)受聘曾纪泽幕府,1880年(光绪四年)随曾纪泽出使欧洲。
光绪12年(1886年),随刘芝田出使英法,Holmes Welch 说他是第一个到过欧洲的中国佛教徒。在光绪12年的出使中,他在伦敦结识了日本学者南条文雄,归国后与他密切合作,将在中国已失传的佛教经典,重新自日本传回中国,并编印出版。希望振兴佛教,以佛教振兴中国,作〈支那佛教振兴策〉。
光绪34年(1908年),在金陵刻经处之下,建立祇洹精舍,这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化的佛学教育机构。但因经费短缺,两年后停办。
死于宣统辛亥年(1911年)阴历八月十七日,武昌起义前数日,享寿七十八岁。
关于杨仁山的生平,经蓝吉富整理,可见的文献资料如下:
以“行在弥陀,教尊贤首”知名,平生志在诸宗并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