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泽-威德曼炸弹测试问题

✍ dations ◷ 2024-09-20 05:31:46 #伊利泽-威德曼炸弹测试问题
在量子力学里,伊利泽-威德曼炸弹测试问题(Elitzur-Vaidman bomb testing problem)是由阿舍朗·伊利泽(Avshalom Elitzur)与列夫·威德曼(Lev Vaidman)于1993年提出的思想实验,其使用零作用测量(英语:interaction free measurement)来检试一个物体是否处于某位置。“零作用测量”是一种量子测量,其能够探测物体是否存在于某位置,而又不与该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安东·蔡林格、保罗·奎艾特(Paul Kwiat)、哈劳德·温弗特(Harald Weinfurter)、汤玛斯·荷绍葛(Thomas Herzog)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克·凯瑟威(Mark Kasevich)于1994年成功体现这思想实验。在这实际实验里,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被用来检试一个物体是否存在,而又不与该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假设在武器库里有一堆炸弹,其中有一些是可爆弹,另外有一些是不爆弹。在每一枚可爆弹里都装有“光子触发感应器”,当感测到光子时会引发爆炸。由于不爆弹没有光子触发感应器,不会与光子相互作用,因此不能感测到光子,也不会发生爆炸。伊利泽与威德曼提出疑问:有没有办法在这些炸弹中辨识出一些可爆弹,而不引起所有可爆弹发生爆炸?在经典力学里,这是不可能达成的任务;但在量子力学里,使用零作用测量可以给出解答。在经典力学里,测量仪器与被测量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被视为减缩至任意微小,因此可以被忽略。在量子力学,这是不被容许的,不确定性原理阐明,对于粒子位置的测量不可避免地搅扰了粒子的动量,反之亦然。这结论可以从海森堡显微镜实验与多普勒速率表实验(英语:Doppler speed meter experiment)获得:8-11:281-283照此看来,似乎在任何测量的动作里,测量仪器都必须与被测量的粒子发生相互作用。然而,伊利泽-威德曼思想实验的测量方法可以避免发生相互作用,这种测量是一种零作用测量。这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与发射单独光子的光源。在马赫-曾德尔干涉仪里有两个分束器(半反半透镜,半反射、半透射的镜子),其透射率与反射率相同,分别为50%。如图所示,当光源A发射出的光子抵达分束器时,光子的概率波会被分束器分成两个部分:反射部分(波函数标记为 ψ 1 {displaystyle psi _{1}} )与透射部分(波函数标记为 ψ 2 {displaystyle psi _{2}} )。每一个部分都会被在其移动路途中的镜子反射,然后在第二个分束器又进一步分成两个部分,最后分别被探射器C、D吸收。注意到光子都可以通过两条不同路径抵达任何探测器,而且无法判断光子会通过哪条路径,因此会发生干涉现象,每一个探射器所吸收的光子,其波函数都是 ψ 1 {displaystyle psi _{1}} 与 ψ 2 {displaystyle psi _{2}} 的量子叠加。通过调整两条路径的径程,可以改变量子叠加态的相对相位,从而因为相长干涉而使得探射器C测得所有的光子,又因为相消干涉而使得探射器D观测不到任何光子。假设保持实验设置不变,只将其中一条路径切断,则光子通过这条路径不能抵达第二个分束器,光子必需通过另外一条路径才能抵达第二个分束器,所以,探测器C、D测得光子的概率相同,都是25%。值得注意的是,只当有一条路径被切断时,探测器D才会测得粒子,否则,探测器D观测不到任何粒子。波粒二象性是光的一种内秉性质,由于这种性质,才会出现上述状况。当干涉仪内有两种可供光传播的路径,而且无法判断光到底会选择哪条路径传播之时,光会展示出波动性质,从而导致干涉现象。当干涉仪内只有一条可供光传播的路径之时,光会展示出粒子性质,因此干涉现象会消灭殆尽。假设置放一枚炸弹于位置B(下路径)。总结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一些结果:1994年,安东·蔡林格实验团队设计出体现这思想实验的实际实验,证实零作用测量(在不接触到检验物体的前提下,探测这物体)确实可行。1996年,保罗·奎艾特实验团队对于这实验加以改良,应用量子芝诺效应(quantum zeno effect),可以将产额率提升至100%。按照哥本哈根诠释,不被观测的粒子不具任何物理性质。换句话说,物理性质的客观实在与观测有关,不被观测的物体不具有物理性质。帕斯库尔·约当强调,“观测不只搅扰了被测量的性质,它们造成了这性质……我们自己造成了测量的结果。”理查·费曼在著作《费曼物理学讲义》里提出一个问题:假若有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而没有人在附近聆听,它会不会发出声音?费曼本人认为倒下的树当然会发出声音。但是,有很多其他人士持有不同的意见。:81按照伊利泽-威德曼炸弹测试问题的分析,费曼所提出来的问题应该反过来表述:只要有人在森林里聆听,则必定会听到在附近倒下的树所发出的声音,即使树尚未倒下。:第60分钟

相关

  • 约翰·班扬约翰·班扬(英语:John Bunyan,1628年11月28日-1688年8月31日),本仁约翰英格兰基督教作家、布道家,著作《天路历程》可说是最著名的基督教寓言文学出版物。1628年,约翰·班扬生于英
  • 西夏区西夏区,即原新市区,2002年11月1日改为现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辖下的一个区。面积共1129.3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5.8万。银川市西夏区本为农业区,近年也发展工业
  • 黄长烨黄长烨(韩语:황장엽,1922年2月17日-2010年10月10日),祖籍咸镜南道,生于平安南道江东郡(现已并入平壤),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思想家,以其对主体思想的理论化而著名。曾任朝鲜最高
  • 理查德·莱德克理查德·莱德克(英语:Richard Lydekker,/lɪˈdɛkər/;1849年7月25日-1915年4月16日),是英格兰博物学家,地质学家和作家。莱德克出生在伦敦的塔维斯托克广场,父亲是有荷兰血统的律师
  • 阿兰·德龙阿兰·德龙(法语:Alain Delon,1935年11月8日-),出生于法国上塞纳省,1999年取得瑞士国籍,他是六、七零年代最受欢迎的法国演员,迄今依旧是美男子的代名词。阿兰·德龙的父母在他刚出生
  • 当费尔-罗什罗广场当费尔-罗什罗广场(法语:Place Denfert-Rochereau,曾经称为Place d'Enfer)位于法国巴黎十四区蒙帕纳斯(Montparnasse)地区7条道路的交汇处:拉斯帕伊大道(Boulevard Raspail)、阿拉贡
  • 查尔斯·巴克拉查尔斯·巴克拉(英语:Charles Barkla,1877年6月27日-1944年10月26日),英国物理学家。任教于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的他,致力于基础物理研究。1918年,他因发现X射线的散射现象,获得了191
  • C01B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C01(心脏病治疗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
  • 乳化乳浊液(英语:emulsion)也称为“乳液”、“乳剂”、“乳状液”或“乳化液”,是指一相液体以微小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由油和水混合组成的乳浊液
  • 双缝实验在量子力学里,双缝实验(double-slit experiment)是一种演示光子或电子等等微观物体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实验。双缝实验是一种“双路径实验”。在这种更广义的实验里,微观物体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