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台湾菜
✍ dations ◷ 2025-11-20 19:21:38 #台湾菜
台湾菜(简称台菜)在广义上指在台湾创造、或富有台湾特色的菜肴,狭义上则限定于传统台湾闽南人的菜色。整体而言虽然和传统的中华料理大部分相同或接近,但是因为在台湾能够取得的食材与中国大陆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演变,当年以闽南与客家为大宗的在地菜色,已融合原住民、外省、外国而发展成各式有新意的美食,闻名全球的牛肉面、珍珠奶茶都是不断演进的特色餐饮。且因地处亚热带地区,蔬菜、水果种类繁多、香甜可口,有“水果王国”的美誉,所以“水果入菜”也是台菜一大特色。而每遇节庆,台菜师傅喜爱以中药材熬炖各种食材作为药膳食补,因此依节气进补也是台湾饮食的主要习惯之一。另外,台湾茶叶闻名于世,也有一些料理以茶入菜,如客家美食。糖、酱油、米酒、麻油、豆豉、九层塔、油葱酥、香菜是台菜最常使用也最有特色的调味料与香料。台湾人口超过7成是由闽南移民后裔组成,与闽菜(闽南菜、福州菜)及广东潮汕潮州菜渊源深厚,也受到同属广东菜的客家菜及广府菜影响;日治时代台湾菜专指有别于日本料理的酒楼宴席大菜,日人称为台湾料理,战后由酒家菜、办桌菜继承特色如七仙女转盘、鱿鱼螺肉蒜、红烧水鱼(鳖)、芦笋蟳羹、金钱虾饼、雪白官燕、金银烧猪、炒鸡片、火腿冬瓜、挂炉烧鸭等;清治时期即流传于台南府城的“阿舍菜”亦是经典台菜,如咸蛋四宝汤、白玉凤眼、布袋鸡、白玉圆枣、鲁班鸭、文武过桥、猪脚鱼翅等。
再加上有台湾日治时期长达半世纪的历史,因此日式烹饪的风格也渐加入台菜料理中。生鱼片、味噌汤、炸虾、天妇罗、关东煮等也经改良,成为相当普遍的台湾小吃或菜肴。1949年后,许多外省人士相继随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到台湾,也各自将家乡的料理特色融入台菜中。此外,饮茶、点心(dim sum)港式烧腊文化亦在台湾流行,街头可见许多茶餐厅、烧腊店。之后美国、东南亚、韩国及欧洲等世界各国的料理也进入台湾社会,使得台湾饮食文化显得更加的多元化。大致有海鲜丰富、水果、酱菜入菜、节令食补等特色;倾向自然原味,调味不求繁复,“清、淡、鲜、醇”是台湾菜烹调的重点,不论炖、炒、蒸或水煮,趋于清淡,且喜以额外的蘸料佐味。而台湾普遍炎热的天候也使不少带有“酸甜味”、开胃的菜肴出现在台湾菜中。台湾因为四面环海,海资源丰富,又在日治时期受到日本料理的影响,出现了不少海鲜开胃菜,所以生鲜冷盘也是台菜中的一大重点。海鲜滋味本就鲜美,不需使用太多繁复的佐料或复杂的方法烹调。也正因为烹调方式容易,海鲜料理如虾、鱼、蟹、贝类,以及花枝、小卷、软丝、鱿鱼等,普遍攻占了台菜酒席。清代早期因渡台禁令,移民来台的汉人限男性;因忙于农耕开垦,当时物质也不如今日充裕,为了方便,时常煮一锅“可为汤又可为菜”的羹菜,既营养又方便。羹汤类至今在台湾民间依然受各族群喜爱,如花枝羹、虾仁羹、香菇肉羹汤、鱿鱼羹、虱目鱼羹、旗鱼羹、西鲁肉、卤白菜……等。
相关
- 肺癌肺癌(英语:Lung cancer)是恶性的肺部肿瘤,肇因于肺部组织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英语:cell growth)。如不治疗,肿瘤细胞会转移至邻近组织或身体的其他地方。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 谈迁谈迁(1594年11月23日-1658年1月14日),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明朝诸生,浙江杭州府海宁枣林(浙江海宁西南)人。《国榷》作者。万历二十一年(1594年)甲午十月
- 叠氮化物叠氮化合物在无机化学中,指的是含有叠氮根离子的化合物(N3-);在有机化学中,则指含有叠氮基(-N3)的化合物。叠氮根离子为并非直线型结构,不论是离子型态抑或是有机物皆有微微弯曲(约1
- 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属于血管内管的一种,放置于大静脉中。常置入之大静脉包括有:全血 · PF24/新鲜冷冻血浆 (冷上清制剂 + 冷沈淀制剂)基于血红蛋白的
- 同源器官在生物学种系发生理论中,若两个或多个结构具有相同的祖先,则称它们同源(Homology)。这里相同的祖先既可以指演化意义上的祖先,即两个结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在这个意义上,蝙
- 电视剧电视科幻作品是指将具科学幻想的内容以电视节目呈现,其最早上映源自于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电视科幻作品主要透过特殊效果等制作技术,让创作者的发想不必被现实社会拘束,而得以重
- 石灰岩石灰岩(灰石)(CaCO3)简称灰岩,又叫石灰石,是以方解石(矿物)为主要成分的碳酸钙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堆积形成);生物骨
- 75号州际公路75号州际公路(Interstate 75,简称I-75)是美国州际公路系统的一部分。南端在佛罗里达州海厄利亚(迈阿密近郊)与826号佛州州道和924号佛州州道交汇,北至密歇根州苏圣玛丽(经苏圣玛丽
- 莱洛伊尔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伊尔(西班牙语:Luis Federico Leloir,法语名勒卢瓦尔,1906年9月6日-1987年12月2日),阿根廷籍法裔生物化学家。因研究了核苷酸糖及其在碳水化合物合成中的作
- 衍射效应衍射(英语:diffraction),又称绕射,是指波遇到障碍物时偏离原来直线传播的物理现象。:559-560在经典物理学中,波在穿过狭缝、小孔或圆盘之类的障碍物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散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