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超现实主义
✍ dations ◷ 2025-09-18 15:54:59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法语:Surréalisme)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化运动,直接地源于达达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其理论背景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帕格森的直觉主义。强调直觉和下意识。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超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得到确立,是此派理论家安德烈·布勒东于1924年在巴黎发表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以后。在宣言中他给超现实主义下了定义:“超现实主义,名词。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头或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人们对这场超现实主义运动了解得最多的是超现实主义的视觉艺术作品和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艺术家将作品画的像照片一样,制造出让人感到不舒服,觉得不合逻辑的意象,在作品中把日常的东西变为怪异的生物,还发明了许多利用无意识去表达自我的画画技法。超现实主义源于达达主义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主要的文化活动中心在巴黎。1920年以后超现实主义运动蔓延至各个领域,最终影响全球多个国家及语言的视觉艺术,文学,电影和音乐,乃至政治思想及政策实施,哲学及社会学理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创造了术语“超现实主义”,人们第一次在他戏剧作品《蒂蕾西亚的乳房》的序言中了解到这个词,作家在1903年完成这部戏剧,首演于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很多在巴黎活动的作家和艺术家四散,期间达达主义运动陷入停滞,达达主义者认为过度的理性思想与中产阶级价值观为世界带来了令人发指的战争,他们以反艺术的集会、表演、文章和艺术作品反其道而行之。战争结束后,他们回到巴黎,达达主义运动继续进行。艺术上的表现以探索潜意识和世界中的矛盾为主,如生与死、过去和未来等,超现实主义的画家也为了表现这样的奇发异想,大多运用拓印法、黏贴法、自动性技法等,特殊的表现技法来创作。另外为了表现想像与真实世界的扭曲或矛盾,他们也常常采用精细而写实的手法来表达超现实的世界,甚至出现幽默的效果。很多艺术家和作家都参加了超现实主义,比较著名的有以下几位:
相关
-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英语:malnutrition)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是指由不平衡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素缺乏、过剩、或比例失调。重要的营养成分包括:产生热量的蛋白质、脂质与糖类,还有不产生热
-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是对于引起植物疾病的病原体(感染性微生物)和环境条件(生理因素)的科学研究 。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生物体包括真菌,卵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病毒样生物,植原体,原生动物,线虫和寄
- 药物成瘾物质依赖(英语:Substance dependence)或称药物成瘾(drug addiction),指需要服用药物才能使日常生活表现正常的强迫行为。出现物质依赖状况后,若突然停止服用药物,可能出现药物戒断症
- 正统派犹太教正统派是犹太教中最大的宗派群体,是犹太教的保守派及传统淡系,在以色列拥有特殊地位。犹太教正统派内分三个支派,分别是极端正统派、现代正统派和哈西迪教派。犹太教正统
- β-酮硫解酶缺乏症β-酮硫解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代谢疾病,全世界仅报告有50至60例。患者机体无法正确处理异亮氨酸或脂质分解产物,典型发作年龄为6个月至24个月。该病症由ACAT1基
- 腋窝腋窝(Axilla)是一个解剖构造,又称腋下、胳肢窝。腋窝位于肩关节下方,是描述躯干与手臂连接并接触的部位,腋窝内具有许多血管及神经经过,并具有许多汗腺。在人体中,腋臭最常发生于腋
- 血球血细胞又称“血球”,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细胞,能随血液的流动遍及全身。以哺乳动物来说,血细胞主要含下列三个部分:
- 腺甾烷腺甾烷,常简称为甾烷(英语:Gonane,C17),也被称为全氢环戊烷并菲(perhydrocyclopentaphenanthrene),是一种四环烃类化合物,是甾体物质的结构母核,包括一个全氢菲环和一个环戊烷环。和通
- 芬那酸芬那酸(Fenamic acid),是一系列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的基本组成分子,衍生的药物包括甲芬那酸、托芬那酸(英语:tolfenamic acid)、氟芬那酸(英语:flufenamic acid)及甲氯芬那酸(英语:meclof
- 氖燃烧过程氖燃烧过程是大质量恒星(至少8MSun)内进行的核聚变反应,因为氖燃烧需要高温和高密度(大约1.2×109 K和4×109千克/米3)在如此的高温下,光致蜕变成为很重要的作用,有一些氖核会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