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鹗翔

✍ dations ◷ 2025-02-23 21:43:29 #1839年出生,1907年逝世,郭姓,澎湖乡绅,马公人,文石书院山长,中法战争人物,同治九年庚午科举人,台湾府儒学教授,台湾县儒学训导,闽南裔台湾人,清朝福建乡

郭鹗翔(台湾话:Keh Hio̍h-siông,1839年-1907年),名杏林,字鹗翔,号荐秋,台湾澎湖厅东西澳妈宫社东甲人(今澎湖县马公市),同治庚午科(大清同治九年、1870年)举人,澎湖文石书院第35任山长,清领时期澎湖最后一位举人,故又称末代举人。:100

郭鹗翔祖上郭其读原籍福建漳州府龙溪,约莫于乾隆中叶因经商徙澎。郭鹗翔生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为迁澎第四代子孙,其出生于妈宫东甲为澎湖地区文风鼎盛之处,曾出过多名秀才,仅郭家一门便包括其父郭朝勋(名妈建)、堂伯父郭朝熙(名妈喜)以及胞弟郭健秋等在内,首位妈宫举人郑步蟾亦出身于妈宫东甲,故当时有“东甲好笔尾”之美誉流传。

郭鹗翔幼承庭训使然,聪敏勤学,惟当年因澎湖交通不便,应试时受舟车劳顿之苦,迟至32岁才中榜,为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科赵启植榜第62名的举人。:103-106同治十年(1871年),郭鹗翔在中举第二年即出任文石书院第35任山长。

光绪元年(1875年),东甲北极殿发起重修,当时鸠资主导的有乡绅高其华(后出任清代武官千总),妈宫举人郑步蟾以及郭鹗翔三人,为东甲北极殿建庙有史以降,首度非由官方主导的重建工程。:114

光绪十年(1884年),台湾清法战事(西仔反)起,澎湖为戒备法军入侵,郭鹗翔曾偕其他澎湖士绅头人蔡玉成、黄济时等奉朝廷谕令操办民团,共同保卫乡里、抵御外侮。在法军撤退后,因妈宫城隍庙外观受损,郭鹗翔亦出面募款重建庙宇,相关事迹载录于时任(代理)澎湖通判程邦基所撰的“重修城隍庙碑记”之中。:104

光绪十五年(1889年)赴往彰化县,出任台湾府儒学教授,光绪十七年(1891年)调任台湾县的儒学训导。光绪十八年(1892年),金门举人林豪应时任澎湖通判潘文凤之聘重修《澎湖厅志》,在翌年刊行之前,郭鹗翔曾参与修撰、校正的工作,对澎湖文、武两途可谓贡献殊胜。

光绪廿一年(1895年),马关条约之后台湾、澎湖地区逢清日易帜,郭鹗翔因不愿接受日本帝国统治,从彰化县携眷悉数迁往祖籍福建省漳州府居住。光绪卅一年(明治卅八年、1905年),郭鹗翔曾短暂返澎,与胞弟郭健秋(字鹗腾)协分家产,延请时任妈宫街长郑步云见证,并在当年九月十八日留下“诒我孙谟”之著名分家文件。:100-104

光绪卅三年(1907年),郭鹗翔病逝于福建后,其子孙即举家迁返澎湖定居。:105

光绪乙亥年季秋之月落成
胡然帝胡然天俨帝天而共凛
美哉轮美哉奂合轮奂以重新

相关

  •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类抗生素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剂类抗生素是一类通过抑制原核生物内蛋白质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杀死病原体目的的抗生素。原核细胞合成蛋白质包括氨基酰-tRNA合成、肽链合成的起始、延伸及
  • 约登指数约登J统计,也称约登指数,是一个单一统计参数,用以评价诊断结果性能。该指数于1950年由 W.J. Youden 提出  ,是总结诊断结果性能的一个参数。
  • 户部官票户部官票,是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由朝廷户部发行的纸币。以银两为单位,分成1两、3两、5两、10两、50两等若干种面额。形似大明宝钞而略小,上端有“户部官票”满文、汉文,中间印着
  • 李惠林李惠林(1911年-2002年),男,江苏苏州人,中国植物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其命名人缩写为H.L.Li。1930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学士学位。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42年毕业于哈佛
  • 东帝汶经济东帝汶,被世界银行列为低收入经济体。人类发展指数排在第158位,表明人类发展水平较低。20%的人口失业,52.9%的人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大约一半的人口是文盲。据2010年人口普
  •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是根据爱利克·埃里克森描述,将正常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到成人晚期,分为8个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个人都面临、并克服新的挑战。每个阶段都建筑在成功完
  • 转殖转殖可能是指:
  • 日本世界遗产列表1992年6月30日,日本表示愿意接受《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其历史遗迹获得了列入《
  • 郭仁郭仁(?-?),字静甫,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三十一名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式丁未科会试第三十七名,登第三甲第九十名进士。同年,接替姚仲韶任福建
  • 董健董健(1936年1月-2019年5月12日),山东寿光人,中国戏剧学家、文学史家,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原副校长。1956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1957年转入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