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彦

✍ dations ◷ 2025-07-18 18:07:49 #1901年出生,1944年逝世,王姓,镇海县人,中国小说家,中国散文家,中国世界语者

鲁彦(1901年-1944年8月20日),原名王衡、王燮臣,字返我、忘我,曾用笔名王鲁彦、鲁彦,浙江镇海人,中国现代作家。他创作了以《柚子》和《黄金》为代表的一批短篇小说,以乡村小有产者和农民的生活为描写对象,深刻地刻画了受资本主义文明亲戚的东南沿海传统社会的世态炎凉,被认为是“乡土文学”的代表。

鲁彦生于浙江镇海一个商人家庭。六岁入私塾读书,少年时期曾受过高小教育。1918年到上海当学徒。1920年,在北京参加由李大钊、蔡元培等创办的工读互助团,课余到北京大学旁听,并学习世界语,受到五四运动影响,开始走上文学之路。1922年工读互助团解散之后,和朋友组成文学团体“明天社”,开始发表由世界语转译的作品,还曾参加文学研究会。

1923年夏,鲁彦先后到湖南长沙平民大学、周南女学和湖南省第一师范任教。同年,在11月号的《东方杂志》发表处女作《秋夜》。此后陆续发表不少小说,其中包括描述军阀杀人暴行的早期代表作《柚子》。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柚子》。1927年任湖北武汉《民国日报》副刊编辑。1928年春至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部任世界语翻译。同年小说集《黄金》出版。1930年,鲁彦至福建厦门任《民钟日报》副刊编辑。此后辗转在福建、上海、陕西等地的中学任教。抗战前夕,鲁彦的唯一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野火》出版。

全面抗战爆发后,鲁彦到武汉的军委会政治部任职,创作了《炮火下的孩子》、《伤兵医院》等短篇小说并结集出版。1939年去广西桂林行营政治部工作,主编大型文学刊物《文艺杂志》,将其办成了为抗战时期大后方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之一。同年并在《广西日报》副刊《漓水》上连载长篇小说《春草》,但未完成。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组织工作。1942年出版了最后一部小说集《我们的喇叭》,其中的《陈老奶》《千家村》等篇获得好评。1944年于贫病交困中在桂林逝世。

相关

  • 酯质脂类(英语:Lipid),又称脂质,这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溶剂(醇、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由脂肪酸与醇作用脱水缩合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其中包括脂肪、蜡、类固
  • 德尔塔-3德尔塔3号运载火箭为波音公司所研制的不可重复使用火箭,于1998年8月26日进行首次发射,三次飞行中,前两次 皆失败,第三次才成功,酬载卫星只是模拟酬载。德尔塔3号运载火箭能运载38
  • 个人主页个人网站是指由个人或团体、工作室(一般不超过3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价值取向,为了展示自我、与人交流,以非盈利为目的而在网络上创建的供其他人浏览的网站。在 WWW 刚开始流
  • 年代学年代学(英语:Chronology)是确定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科学。根据发生时间顺序从最早到最近或者相反的顺序排列一系列事件的列表叫做年表(或者历史年表),而这种记录历史的体裁叫做编年
  • 阿努克·艾梅阿努克·艾梅(法语:Anouk Aimée,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白垩纪-古近纪界线白垩纪-古近纪界线(K-Pg界线)旧名白垩纪-第三纪界线(K-T界线),K代表希腊文的kreta,是白垩的意思。是介于白垩纪和古近纪之间的界线,富含铱的黏土层,大约出现在六千五百万年前。这段期
  • 结构和属性一氧化碳的一些性质如下所述。一氧化碳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可以参见此页面。不指明时,均指标准状态。其余信息参见Wikipedia:化学信息框。
  • 英格兰人名英格兰人名大多起源及使用于英格兰。在英格兰及英语圈的其他国家,多数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名字由名(Given name,通常是教名)和姓(Last name,通常是家族的姓)构成。名可以有多个,他们通
  • 科学 (期刊)《科学》(英语: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该期刊的主要关注点是出版重要的原创性科学研究和科研综述,此外《科学》也出版科学
  • 摇铃话摇铃话是中国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摇铃乡当地使用的语言,位于四川方言中保留入声的岷江小片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方言岛之中。摇铃话及临近金仙一带方言在剑阁县方言中最为特殊,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