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MHC-I
✍ dations ◷ 2025-08-08 12:44:24 #MHC-I
MHC1类分子(MHC class I),为两种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分子之一,能够与长8-13氨基酸残基的内源性肽段结合,并将之呈递到细胞表面。MHC1类分子由一条较长的重链(α链)和一条较短的轻链(β)组成。MHC1类分子的轻链又称为β-2微球蛋白(β2m),并非由MHC基因编码。人β2m由15号染色体上的B2M基因编码(人HLA(在人体内MHC称为HLA,人类白血球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属于第一类MHC的HLA(HLA-A, HLA-B, HLA-C),MHC1类分子的功能为呈递内源性抗原,并激活CD8+ 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与MHC2类分子(英语:MHC class II)不同,MHC1类分子在哺乳动物的大部分细胞中都有分布。。可以将MHC1类分子比作细胞的“告示板”,它能够将细胞内肽(蛋白质)的合成情况展示给CD8+ T细胞,如果后者检测到不正常之处(如细胞感染病毒时,病毒的蛋白质就会被MHC1类分子呈递到细胞表面),CD8+ T细胞就会将这个细胞杀死。人体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无用”(如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被蛋白酶体水解,产生大量的小肽段。之后,内质网上的TAP转运蛋白(英语: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会将这些肽段转运到内质网腔内,之后,这些肽段会与MHC1类分子前体组合,符合要求的肽段(8-13个氨基酸残基)会被装载到MHC1类分子之上,之后,途径高尔基器,被运到细胞表面。已有研究表明 ,MHC1类分子存在于所有现存有颔类脊椎动物基因组内,起源于有颔类的最近共同祖先,之后MHC1基因家族在物种形成中经历了许多不同的进化路径。表位(线性、构象)抗体(单株抗体、多株抗体、自身抗体) · 多株 B 细胞反应 · 同种异型 · 同种型 · 遗传型
相关
- G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G00-G09)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全身性萎缩(G10-G13)锥体外束和运动疾患(G20-G26)神经系统的其他变性性疾病(G30-G32)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G35-G37)发作性
-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Invertebrate)是背侧没有脊柱的动物,包括棘皮动物、软体动物、刺胞动物、节肢动物、海绵动物、线形动物以及脊索动物门的头索动物及尾索动物等。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
- 补体系统补体系统(英语:complement system)由一系列的蛋白质组成,属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补体系统透过一连串的酵素(酶)相互切割启动,最终在目标微生物上形成类似孔洞的膜攻击复合物(Memb
- 双鞭毛生物无根虫门 Apusozoa 泛植物 Archaeplastida 有孔虫界 Rhizaria 囊泡藻界 Chromalveolata双鞭毛生物是其真核细胞具有两个鞭毛的一种生物,是真核生物的两大类群之一。双鞭毛生
- 纳西尔丁·图西纳西尔丁·图西(Nasir al-Din al-Tusi),十三世纪波斯天文学家、数学家。生于图斯(今伊朗东部),早年在图斯和尼沙普尔学习,后来到伊斯梅利供职,曾受到蒙古统治者的重用。他是中世纪著
- TASS苏联电讯社(俄语:Телеграф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缩写为“ИТАР-ТАСС”),缩写音译为塔斯社,是前苏联的国家通讯社,成立于1925
-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事业可以追溯到1956年,那时中国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是现在中国国家航天局的前身。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从第一颗人造卫星
- 酒酿圆子酒酿圆子,又称酒酿丸子、酒酿汤圆、酒酿水子,云南称为白酒汤圆,是一种与醪糟同吃的汤圆。广泛流行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台湾。做法是,先用糯米和好后搓成细长型的条状,再切成一厘米大
- 四氯乙烷四氯乙烷可以指以下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
- 能带理论在固体物理学中,固体的能带结构 (又称电子能带结构)描述了禁止或允许电子所带有的能量,这是周期性晶格中的量子动力学电子波衍射引起的。材料的能带结构决定了多种特性,特别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