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8年阿勒颇大地震

✍ dations ◷ 2025-10-20 00:07:53 #1138年阿勒颇大地震
1138年阿勒颇大地震是发生在1138年10月11日一场在叙利亚南部城镇阿勒颇附近(现主要道路Ghrintana St.上)的地震,被美国地质调查局列为历史上第三大具破坏性的地震。地震所造成的死亡人数的统计是在15世纪的Ibn Taghribirdi(英语:Ibn Taghribirdi)首次提及;然而,230,000人死亡的数字是基于1137年11月贾兹拉平原(英语:Al Jazira, Mesopotamia)大地震以及1139年9月30日阿塞拜疆占贾更大规模的地震的两组数据所推测的。叙利亚南部城镇阿勒颇是位于阿拉伯版块和非洲版块的分界断层,死海断层北部之上。而这次的正是两个版块间断层活跃所造成的一系列地震之一,此次系列地震以1138年10月开始至1139年6月为止共九个月;而下一次的地震已经是十数年后,1156年9月至1159年5月超过两年且造成更大规模破坏的地震。首波地震为阿勒颇及其周边地区、埃德萨西部(现土耳其萨穆法(英语:Şanlıurfa)带来严重伤亡,而余震更对叙利亚西北部、黎巴嫩北部、安条克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而在 12世纪中叶,叙利亚北部战乱频繁;西欧曾占领该地并建立十字军国家(如:安条克公国),并与阿勒颇、摩苏尔为首的穆斯林国家不断在叙利亚北部和贾兹拉平原(英语:Al Jazira, Mesopotamia)一带爆发武装冲突。根据当时一位身处大马士革的编年史学者伊本·开拉尼希记载,阿勒颇大地震主震时发生在1138年10月11日;他同时指出在10月10日有一次轻微的地震,很有可能是大地震的前波;另外,他亦记载在10月20日、10月25日、10月30日至11月1日数晚以及11月3日清晨都有出现余震。但是另一位学者Kemal al-Din在其编年史中指出,该地震衹在10月19日至20日发生,与伊本·开拉尼希的记载有出入However, Kemal al-Din, an author writing later recorded only one earthquake on 19–20 October, which disagrees with al Qalanisi's account. Given that al Qalanisi was writing as the earthquakes occurred and that accounts from other historians support a 10 or 11 October date, his date of 11 October is considered authoritative.The worst hit area was Harem, where Crusaders had built a large citadel. Sources indicate that the castle was destroyed and the church fell in on itself. The fort of Atharib, then occupied by Muslims, was destroyed. The citadel also collapsed, killing 600 of the castle guard, though the governor and some servants survived, and fled to Mosul. The town of Zaradna, already sacked by the warring forces, was utterly obliterated, as was the small fort at Shih. The residents of距离震中较远的Azrab、Bizaah(英语:Bizaah)、Tell Khalid(英语:Tell Khalid)及Tell Amar(英语:Tell Amar)也录得地震并留下破坏;大马士革同样亦能感受到地震,但在耶路撒冷却感受不到任何地震。

相关

  • 序列序列(sequences)在数学领域,是被排成一列的对象(或事件);这样,每个元素不是在其他元素之前,就是在其他元素之后。这里,元素之间的顺序非常重要。例如,(C,Y,R)是一个字母的序列:顺序是C
  • 前哥伦布时期前哥伦布时期(英语:Pre-Columbian)包括,在明显受到来自欧洲的文明影响前,美洲的全部历史和史前史。时间跨度上,从旧石器时代人类最初迁入并居住于美洲,直到近代欧洲人殖民美洲。就
  • 纤维二糖纤维二糖(英语:Cellobiose)是由两分子β-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二糖,纤维二糖是纤维素这种多糖的基本重复单位。是由一分子β-D-吡喃葡萄糖提供半缩醛羟基和一分
  • 约翰·施里弗约翰·罗伯特·施里弗(英语:John Robert Schrieffer,1931年5月31日-2019年7月27日),伊利诺伊州奥克帕克人,美国物理学家。1972年,因为与约翰·巴丁、利昂·库珀联合创立了超导微观理
  • 2s22, 2蒸气压第一:899.5 kJ·mol−1 第二:1757.1 kJ·mol−1 第三:14,848.7 kJ·mol−1 (主条目:铍的同位素铍(Beryllium,旧译作鋍、鑉、鋊)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Be,原子序为4,属
  • 光学望远镜光学望远镜是用于收集可见光的一种望远镜,并且经由聚焦光线,可以直接放大影像、进行目视观测或者摄影等等,特别是指用于观察夜空,固定在脚架上的单筒望远镜,也包括手持的双筒镜和
  • Scsub2/subOsub3/sub氧化钪(化学式:Sc2O3),是钪最常见的氧化物。它是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易溶于热酸,但经高温灼烧的氧化钪较难溶解。氧化钪可借由直接燃烧钪而得:含挥发基的钪化合物经氧化灼烧也可以
  • 拉普拉斯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侯爵(法语:Pierre-Simon marquis de Laplace,1749年3月23日-1827年3月5日),法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的工作对天体力学和统计学有举足轻重的发展。1749
  • 共主联邦共主邦联,又可译作君合国、身合国或人合国(英语:Personal 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国际承认的主权国家,共同拥戴同一位国家元首所组成的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共主邦联和联邦制国
  • 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世界科技城市联盟(World Technopolis Association),在韩国大田市成立,有30个国家共63个会员城市,2010年曾于台湾新竹市举行会议。世界科技城市联盟的会员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