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克斯

✍ dations ◷ 2025-08-10 16:55:58 #古罗马人,刃器致死,前71年逝世

斯巴达克斯(希腊语:Σπάρτακος;拉丁语:Spartacus,约前120年-前71年)是一名色雷斯角斗士。他与高卢人克雷斯、俄诺玛俄斯、以及甘尼克斯一起领导了反抗罗马共和国统治的斯巴达克斯起义。

有关斯巴达克斯的文献,除了与此次战争相关的之外鲜有人提及。现存的很多历史资料之间相互矛盾,因此并不都可信。但是所有的文献都认为其是一名角斗士,并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

被描述为反抗压制人民的罗马奴隶寡头政治,并起身为自己自由而战的起义军,为很多政治思想家提供了灵感,并被很多文学、电视、电影所演绎。虽然这些作品与经典历史学家的观点相矛盾,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记录表明起义军的出发点是为了终结罗马共和国的奴隶制度,或者这些杀戮了很多罗马人的起义军领导者有意终结奴隶制。

古代文献都认为斯巴达克斯是色雷斯人。普鲁塔克描述他是“色雷斯游牧民族”。阿皮安说他是“生于色雷斯,曾服役于罗马军队,但此后沦为阶下囚并被卖做角斗士”。

弗洛鲁斯将他描述为一名“色雷斯雇佣兵,并成为罗马军人,后因逃兵罪而被卖为奴,因为骁勇善战而成为角斗士”。作者指的是占领色雷斯西南边缘的色雷斯梅迪部落,位于今天保加利亚西南部。普鲁塔克还写道,斯巴达克斯的妻子是该部落的先知。

斯巴达克斯这个名字被证实也用于黑海地区:色雷斯王朝波斯普拉王国和本都的国王都曾使用过这个名字。而称谓“斯巴达”(Sparta)、“斯巴大克斯”(Spardacus)或奥德李希(色雷斯一部落)撒西斯一世的父亲的名字“斯巴多克斯”(Sparadokos)也广为人知。

根据不同的历史资料和以及它们的描述,斯巴达克斯或许是罗马军团的后备军并在后来被贬为奴隶,或者是被罗马军团所抓获的俘虏。斯巴达克斯之后被送往卡普亚巴蒂塔斯家族的角斗士训练场,并接受训练成为角斗士。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斯和一群角斗士密谋出逃。

这个计划后来被人出卖泄密,大约70人拿着厨具杀出训练场,寻求自由。他们还拾取了一些角斗士的武器和盔甲。这些出逃的角斗士击败了前往追捕他们的一小群部队,并抢夺了位于卡普亚附近的军团。他们此后还招募了很多奴隶进入他们的行列,并最终退守到易守难攻的维苏威火山上。

获得自由后,出逃的角斗士选举斯巴达克斯和另外两名高卢人——克雷斯和俄诺玛俄斯——为他们的领袖。虽然罗马的学者认为这些奴隶是以斯巴达克斯为首的同质体,但是他们可能将他们的军队的等级制度投射到这群自发组织的奴隶群体上,并因此将其他的领袖降低到从属的地位。至于克雷斯和俄诺玛俄斯——以及后来的Gannicus和Castus——都无法从来源得知他们的真实地位。

电影

电视

文学

电子游戏

相关

  • 哥特体哥特体或哥德体是约1150年起至17世纪在西欧广泛使用的字体,特点是非常夸张华丽。在德国,哥特体沿用至二战结束。德文尖角体为哥特体的典型字体,在西方有时指代全部哥特体;有时也
  • 民科民间科学家(英语:crank),又称民科、妄人科学家、科妄,具有偏执倾向,在缺乏科研素养的同时,运用大规模宣传、向有所属单位的科研工作者寄送电子邮件、求见权威科研工作者等方法强行
  •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指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
  • 醋酸铝乙酸铝,也叫醋酸铝,是铝的乙酸盐。常见的乙酸铝有三种形式:三乙酸铝的合成是通过混合硫酸铝和乙酸钡,反应式如下:二乙酸铝则是通过NaAlO2和乙酸发生反应制得。而混合氢氧化铝、醋
  • 卡森勒内·萨米埃尔·卡森(法语:René Cassin,1887年10月5日生于法国巴约纳塞法迪犹太人家庭,1976年2月20日逝世于法国巴黎),法国法学家、法学教授和法官。他曾任教于里尔大学、法国法
  • 克雷莫纳的杰拉德克雷莫纳的杰拉德(拉丁语:Gerardus Cremonensis;英语:Gerard of Cremona;约1114年-1187年)是意大利翻译家,他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托莱多从事将托莱多图书馆的科学书籍从阿拉伯语
  • 211年
  • 通古斯通古斯一词可以有以下几个意思:
  • 光禄寺光禄寺是中国古代掌理膳食的官署。 光禄寺原称为光禄勋,由汉朝郎中令演变而来,统属宫廷宿卫及侍从等。至魏、晋仅存其名,北齐则易名为光禄寺,职责亦变为掌理皇室膳食。自此各代
  • 埃·奥·卜劳恩埃·奥·卜劳恩(德语:E.O.Plauen,1903年3月18日-1944年4月5日),原名埃里希·奥泽尔(德语:Erich Ohser),是一名德国漫画家,以其作品《父与子》(德语:Vater und Sohn)最为人所知。1903年,奥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