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 dations ◷ 2025-05-17 11:38:07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李世民)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只使用一个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隋朝的兴亡,所以常用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他像孟子一样,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在文臣武将之中,魏徵当过道士,原是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励臣下直谏,魏徵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太宗多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魏徵死后,太宗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镜矣。”太宗在经济上特别关注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人民衣食有余,安居乐业。在文化方面,则大力奖励学术,组织文士大修诸经正义和史籍;在长安设国子监,鼓励四方君长遣子弟到来留学。此外,太宗又屡次对外用兵,经略四方,平东突厥、定薛延陀、灭高昌、并西域,使大唐国威远播四方。太宗则被西北诸国尊为“天可汗”,成为当时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因此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1.用人唯才(选用人才任贤方面)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

相关

  • 词法学词法学(英语:morphology,“组织与形态”),又称形态学、构词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单词(word)的内部结构和其形成方式。如英语的dog、dogs和dog-catcher有相当的关系,英语使用者能
  • Pt4f14 5d9 6s12, 8, 18, 32, 17, 1蒸气压第一:870 kJ·mol−1 第二:1791 kJ·mol主条目:铂的同位素铂(拼音:bó,注音:ㄅㄛˊ,粤拼:bok6,英语:Platinum),化学元素,俗称白金,化学符号为Pt,原子
  • 氧化剂氧化剂是一类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化合价有改变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由高价变到低价(即抢到电子)的物质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可以被还原,其产物叫还原产物。另一方面,氧化剂也是一类危
  • 2#成对的概念<< 0 1 2 3 4 5 6 7 8 9 >>2(二)是1与3之间的自然数,2是唯一的偶数素数 (又称偶素数)。在现代标准汉语中,数词2在不同情况下,常常需要变换用字以适应需要,这一点在其他数词中是不存
  • 名人证言证言法,又称为名人证言法或代言,是一种普遍使用于广告及宣传的手法,让知名公众人物或一般民众利用书面或实际演说的方式,替特定事物证明或背书,借此提高事物的可信度。证言法现在
  • 心理疗法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
  • 永续设计可持续设计,是一种以符合经济、社会及生态学三者可持续经营为方针的设计方法。可持续设计领域旨在通过采用综合方法创造“三赢”设计来平衡这些领域的需求。可持续设计的范畴
  • 翼状胬肉手术翼状胬肉手术或翼状胬肉切除术是针对翼状胬肉做的手术。以单纯切除术为例:转头术为将翼状胬肉头部缝合在结膜下。干细胞移植术为将角巩膜缘处的正常结膜组织移植到空白带,使角
  • 原始生命体原初生命体(英语:protocell 或 protobiont)被认为有可能是原核细胞的祖先,是由膜或膜样的结构包围非生物生产的有机分子的集合体。其表现出一些与生命相关的属性,如简单的繁殖,代
  • 墙壁之间《墙壁之间》(法语:Entre les murs),2008年法国电影,由洛宏·康铁导演。根据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贝戈多(法语:François Bégaudeau)的2006年同名小说改编,小说是根据作者在巴黎的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