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索维斯兽属

✍ dations ◷ 2025-04-29 19:39:43 #二齿兽下目,三叠纪合弓类,2019年描述的分类群

利索维斯兽是一种已灭绝巨大的二齿兽,生活在晚三叠纪时期的波兰,是已知体型最大的二齿兽,估计重5至6吨,大小可与现代大象相提并论。它也是最后的二齿兽之一,不久之后二齿兽就在三叠纪末期全部灭绝。它的化石在2008年就被发现,但直到2018年才被正式命名。

虽然体型巨大,但利索维斯兽和其他的三叠纪史达勒克兽十分类似。它是一个巨大的四足动物,圆桶形身体,巨大的头,喙状嘴,短脖子,四肢结实,尾巴很短。

它的头骨化石不完整且零散,但仍可以确定和其他的史达勒克兽头骨很类似。

尽管化石不完整,但其巨大尺寸表明利索维斯兽是一种非常巨大的动物,比任何其他二齿兽都大。通过将其骨骼与其他二齿兽进行比较,估计其体长约为4.5米,高度为2.6米。体重估计从4.87吨到7.02吨,平均5.87吨,可与现代非洲象相媲美。在始新世大型哺乳动物(如雷兽)出现之前,它是已知最大的合弓纲动物,大于最大的恐头兽。

科学家在2006年获知了在波兰西里西亚省发现该化石的消息,2007年起开始进行挖掘,在2008年正式对外宣布。不过由于尚未鉴定出该动物的种类,当时并没有命名。

最初科学家根据化石的大小认为这是某种蜥脚类恐龙,后来发现它与二齿兽有相似之处,最终通过对头骨和四肢骨头碎片的鉴定,确定这是一种有史以来最大的二齿兽。论文在2018年11月发表在《科学》杂志网站上。

在历时11年的现场挖掘中,共发现了1000多个骨骼化石碎片。

利索维斯兽(Lisowicia)的名称来自于化石发现地Lisowice村,种名bojani是以德国博物学家路德维希·海因里希·博亚努斯(Ludwig Heinrich Bojanus,1776-1827年)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在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2007年在附近的沃伊尼基镇也出土过大型的二齿兽化石,但其与利索维斯兽的亲缘关系尚不清楚。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史达勒克兽分类图:

相关

  • 德意志人德意志人,或中译德国人(die Deutschen)这个术语在使用中可能有多种含义。族群意义上的“德国人”的概念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变化。譬如,瑞士说德语的人早已形成了完全异于德
  • 早王朝时期 (埃及)第 八第 十大约在公元前3150年,上下埃及的统一标志着古埃及早王朝时期的开始。早王朝时期包括了第一王朝与第二王朝,时间由前王朝时期直至公元前2686年,又或者直至古王国时期。
  • 蓝色师第二次世界大战 蓝师(西班牙语:División Azul,德语:Blaue Division),西班牙陆军正式名称为西班牙志愿师(西班牙语:División Española de Voluntarios),德军正式名称为步兵第250师(德
  • 风机过滤机组风机过滤机组(英文: Fan Filter Unit,简称: FFU),是一种结合送风机与高效滤网(HEPA/ULPA)气流循环与过滤之无尘室洁净设备,主要是用来过滤来自作业场所空气中所存在有害空气中
  • 金简金简(满语:ᡤᡳᠨᡤᡳᠶᠠᠨ,穆麟德:,?-1794年),金佳氏,字可亭,满洲正黄旗人,淑嘉皇贵妃的三兄,历任总管内务府大臣、镶黄旗汉军都统、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为乾隆年间重臣。金简出身内
  • 米歇尔·韦勒贝克米榭‧韦勒贝克(Michel Houellebecq;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
  • 片仓景纲片仓景纲(1557年-1615年12月4日)是日本战国时代至江户时代前期的武将。伊达氏家臣。伊达政宗的近习,后来担任军师。仙台藩片仓氏初代,通称“小十郎”为片仓世袭的当家名称。父亲
  • 衰减系数衰减系数,(attenuation coefficient) 通常是指某些物理量例如光子、声波、电子、粒子的数量或能量等等,在物体中单一方向行进贯穿的难易程度。以光线为例,衰减系数大,代表光线进
  • 井本英一井本英一(井本 英一,いもと えいいち),1930年7月20日-2014年1月26日,日本神户市人,日本历史学家。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言语学科,之后在福岛大学任文学部助教授、大阪外国语大学助教
  • 恰姆普阿恰姆普阿(Champua),是印度奥里萨邦Kendujhar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8310(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8310人,其中男性4418人,女性3892人;0—6岁人口1184人,其中男601人,女583人;识字率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