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角鲨

✍ dations ◷ 2025-04-04 11:36:59 #白斑角鲨
白斑角鲨(学名:Squalus acanthias),又名棘角鲨或萨氏角鲨,软骨鱼纲角鲨目角鲨科的其中一种,是一种很著名的角鲨属成员。它们的特征是在两个背鳍上都有鳍棘,且没有臀鳍。它们分布世界上大部分的浅水及海面海域,尤其是在温带的水域。白斑角鲨背鳍有鳍棘,没有臀鳍,背部有白点。尾鳍有不同称的突,形成了歪形尾。雄性约于11岁时达至性成熟,长0.8至1米。雌性约于18至21岁性成熟及较雄性稍大,达1至1.24米。它们的身体呈灰褐色及反荫蔽。雄性的一对腹鳍变成了输送精子的器官,称为“鳍脚”,于交配时将鳍脚伸入雌性的阴沟中。白斑角鲨的鳍棘是用来保护自己的:当被捕捉曷,它会屈曲身体,以棘来割伤捕猎者。棘的底部会分泌轻微的毒素。白斑角鲨的群族达数百至数千条。群族一般会由差不多体型及性别所组成。它们以硬骨鱼、细少的鲨鱼及多种无脊椎动物为食物。它们亦是其他大型鱼类、其他鲨鱼及水中的哺乳动物的猎物。白斑角鲨是卵胎生的。卵子在母体内受精。雄性会将鳍脚伸入雌性的输卵管,并沿鳍脚上部分的沟排出精子。在受精后,卵子会由一层薄膜所包围,一般会包裹几颗卵子。它们会在冬季交配,妊娠期长达22至24个月,是脊椎动物中最长的。每胎平均约有6至7条幼鲨,最多及最少分别可达11条及12条。白斑角鲨在欧洲、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及智利都会用作食物。鱼肉主要销往英格兰、法国、比荷卢三国关税同盟的国家及德国。鳍及尾巴则会作为价值较次等的鱼翅。它们会被作为肥料、肝油及饲料,加上它们的体型,很适合作为实验教学的材料。

相关

  • 氟氯西林氟氯西林,英文名Flucloxacillin(INN), 又名氟氯苯甲异恶唑青霉素钠、氟氯青、氟氯青霉素钠、氟氯西林、氟沙星、奥佛林、氟氯苯唑青霉素钠。是一种半合成的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
  • 植物人神经科神经科 ICD10 =持续性植物状态(英语: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缩写为 PVS),是指大脑已经完全或大半失去功能,亦即已经失去意识,但尚存活的人。这类病患俗称为植
  • 牙齿牙齿存在于很多脊椎动物(鸟类除外)的头部(或口部)内、功能用于咀嚼食物的钙化组织。肉食性动物尤其倚赖牙齿进行猎食或搏斗、御敌。牙齿的构成成分不是骨骼,而是由动物体内不同
  • 八目鳗七鳃鳗科(学名:Petromyzontidae),又名八目鳗、七星子,是圆口纲七鳃鳗亚纲七鳃鳗目的一个科,其下生物是至今少数仅存的无颌类脊椎鱼形动物之一。最古老的七鳃鳗化石,有3.6亿年历史,在
  • 梅第奇家族美第奇家族(意大利语:Medici,/ˈmɛdᵻtʃi/ MED-i-chee;意大利语发音:),或译为麦地奇家族、梅迪奇家族、梅迪契家族、梅第奇家族,是佛罗伦萨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
  • 瓦勒留斯·科尔杜斯瓦勒留斯·科尔杜斯(德语:Valerius Cordus,1515年2月18日-1544年9月25日)是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医生和植物学家。著有多本药典作品,在德国植物学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515年,科
  • 碱性磷酸酶结构 / ECOD碱性磷酸酶(英语:Alkaline phosphatase,简称ALP或ALKP) (EC 3.1.3.1)是一类水解酶,可在核苷酸、蛋白质、生物碱等分子上去除磷酸基,进行去磷酸化作用,在碱性环境下最为
  • 萨巴萨巴(英语:Saba),为加勒比海一岛屿,原属荷属安的列斯,现为荷兰的一个特别市(正式名称是“公共实体”),与同为荷兰特别市的博奈尔和圣尤斯特歇斯合称为“BES群岛”。岛屿面积13平方公
  • 汪景琇汪景琇(1944年5月21日-),中国太阳物理学家。生于辽宁抚顺。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87年获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2013年当选
  • 争取高铁到屏东联盟争取高铁到屏东联盟是台湾的社团,于2011年成立,由许多屏东人组成,其诉求是希望台湾高铁(目前最南站是高铁左营站)可以延伸到屏东。 此联盟的目标为“号召民众支持高铁延伸到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