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赛特氏症

✍ dations ◷ 2025-09-17 12:04:46 #贝赛特氏症
贝赛特氏症(Behçet / Behçet's disease),或称贝歇氏病 (Behçet's syndrome)、白赛病 (Morbus Behçet)、贝赛特氏症候群 (Behçet-Adamantiades syndrome),或贝赛特氏综合症,因多发于丝路国家,故亦称丝路病。它是一种罕见的免疫系统的微血管全身性血管炎,此症会造成各种溃疡及眼睛视觉的问题,20至40岁的青壮年人较易发病。贝赛特氏症(BD),于1937年被土耳其的皮肤科医生贝赛特(Hulusi Behçet)而命名,他首先发现了因基因问题引起的自体免疫异常而致病,主要症状为:反复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s)及口疮三重复合症、反复性生殖部位溃疡(recurrent genital ulcers)及葡萄膜炎(uveitis)。这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牵涉的内脏器官包括胃肠道、肺动脉、肌骨骼、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由于此症可影响几乎人体内的每个器官,其他情况如血管炎,纤维肌肉痛、偏头痛或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视力问题、心跳过速和关节疼痛,肿胀通常也与贝赛特氏症有关。此症在中纬度地区有较高的病发率,例如土耳其一带,日本的发生率亦较其他国家来得高。目前台湾的全民健保将此一疾病列为重大伤病之一。此一疾病与基因HLA-B51有较高的相关性。贝赛特氏症(BD),于1937年被土耳其的皮肤科医生贝赛特(1889-1948)而命名,他亦是一名科学家,他于1924年是第一位从病人身上发现这种疾病,并在1936年在《皮肤期刊》发表这种疾病和性病的报告。白赛病这个名称在1947年9月于日内瓦皮肤科国际会议中正式通过。此症的症状在公元前5世纪由希波克拉底于他的《Epidemion》第三册案例七中描述过。它在现代的正式描述在1922年发表。有些来源指"Adamantiades' syndrome"或"Adamandiades-Behçet syndrome"一词,Benediktos Adamantiades的研究成果。然而,目前的世界卫生组织ICD-10的标准是命名为“贝赛特氏症”。1991年,沙特阿拉伯籍的医学研究人员描述神经贝赛特氏症,是一种贝赛特氏症的神经活动,是此症最具破坏性的表现之一,这个机制可以由免疫介导或血栓形成。这术语可追溯至1990年。有中国学者认为,《伤寒论》中记载的狐惑病,有可能即指的是贝赛特氏症。几乎所有患者都有某些形式的疼痛性口腔黏膜溃疡、口疮性溃疡或无结疤口腔损伤。口腔损伤类似于那些在炎性肠道疾病中找到,并且可以是复发性。疼痛的生殖器溃疡通常在肛门、外阴或阴囊周围形成,并导致75%的患者结疤。此外,患者可能出现结节性红斑,侵犯皮肤的脓疱性血管炎,病变类似同源染色体。炎症眼疾会于发病早期形成,有个案导致失去20%的视力。视觉系统受损的形式可以是前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或视网膜炎。前葡萄膜炎会呈现疼痛的眼睛、结膜充血、前房积脓、而且视力下降。同时,后葡萄膜炎会呈现出无痛性视力下降和飞蚊症视野。在贝赛特氏症,牵涉眼睛出现视网膜血管炎的形式是很罕见的,当中视力可能在无痛的情况下出现下降及飞蚊症,以及视野缺损的情况。视神经萎缩已被确定为视觉障碍的最常见原因。贝赛特氏症会导致原发性或继发性视神经受损,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静脉窦血栓形成导致的结果及视网膜疾病萎缩引致,它已被定性为贝赛特氏症视神经萎缩的的次要原因。视神经病变的迹象与症状包括无痛丧失视力会影响一只或双眼,使视力下降、降低了辨色能力、相对传入性瞳孔缺陷、中央盲点、视神经盘肿胀、黄斑水肿及眼球后疼痛。当这些病症与皮肤黏膜溃疡同时出现,医生会提出贝赛特氏症引发的急性视神经病变的怀疑。 视神经渐进性萎缩,可能导致视力和颜色视觉下降,那时颅内高血压及视乳头水肿可能会同时出现。

相关

  • 结核分支杆菌结核杆菌,即结核分枝杆菌(学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专性需氧微生物,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柯霍在柏林宣告它是结核病的病原体。他凭着此发现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
  • 牙体技术师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牙体技术师(英语:Certified Dental Tech
  • 药物的副作用在医学中,副作用(英语:side effect)是指药品往往有多种作用,作用于不同身体部位受体,治疗时利用其一种或一部分受体作用,其他作用或是受体产生作用即变成为副作用。虽然副作用一词
  • 3s22, 8, 2蒸气压第一:737.7 kJ·mol−1 第二:1450.7 kJ·mol−1 第三:7732.7 kJ·mol−1 (主条目:镁的同位素镁(Magnesium)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Mg,它的原子序数是12,是
  • 人类菌群人类微生物群系(Human microbiome)又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是某些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共生关系,对生物体无害的一类细菌。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古菌,和病毒。虽然
  • 阑尾炎阑尾炎,是指由阑尾发炎而引起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阑尾,是大肠起始段的管状器官。由于其生长位置关系,容易因受到感染、腔隙阻塞等而发炎。一般常说的盲肠炎其实就是指阑尾炎(Ap
  • 罗萨林·耶洛罗莎琳·萨斯曼·耶洛(英语:Rosalyn Sussman Yalow,1921年7月19日-2011年5月30日),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因开发多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而与罗歇·吉耶曼和安德鲁·沙利共同获得197
  • 世界洗手日世界洗手日是一项运动,目的旨在呼吁全世界人民利用肥皂洗手作为一个预防感染疾病的重要方法。2008年是联合国大会订立的国际环境卫生年,健康促进组织PPPHW发起第一届世界洗手
  • 志贺氏菌志贺氏菌属(学名:Shigella)通称志贺菌或者痢疾杆菌,为肠杆菌目肠杆菌科的一属,是一类革兰氏阴性、不活动、不产生孢子的杆状细菌,可引起人和其他哺乳类动物的细菌性痢疾。1897年,由
  • 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又称为种型转换,种型交换,或者类型转换重组(英文简写CSR))是一种可以使得B细胞所生产的抗体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例如从IgM转换成IgG)的生物学机制。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