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医学

✍ dations ◷ 2025-04-26 12:06:08 #维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又称维吾尔族医药学、维吾尔医药学、维吾尔医学、维吾尔医药,亦可简称维吾尔医、维医学、维医,是流传于维吾尔族中的传统医学。由于维吾尔族所居处的丝路,系欧亚大陆上的东西方文化之交会地,因此,维吾尔医学即深受波斯、希腊、罗马、伊斯兰等其他地域医学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宗教色彩;与汉医学、藏医学、蒙医学间也有密切地交流,并相互影响彼此的医学内容。维吾尔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形成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时期、奠基时期、发展和争鸣时期、繁荣时期、新生时期等五个时期。维吾尔医学的萌芽时期是指公元前5世纪以前,当时的维吾尔族先民们在农牧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处理疾病的简单方法,其中除了朴素的草药、物理疗法外,巫术治疗也占了重要位置。 公元前5世纪左右,维族先民就开始了较为先进的医药活动,如:用水浸柳叶裹身、热敷炒麸皮、沐浴草药水、按摩、烤灼、接骨及尸体防腐的方法等。而从墓葬出土的骨骸,尤其是一些头颅骨的钻孔可知,生活在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先民已有较高水平的外科技术和接骨方法。维吾尔医学的奠基时期是指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之间。古代塔里木河流域的医药学家哈孜巴义(前450-前330年)编著的《哈孜巴义药书》中详述了多种药材的别名、生态、性味及功能主治等,还记载了丰富的疾病治疗经验。维吾尔医学的发展和争鸣时期是指公元1世纪至9世纪中叶。维吾尔医学,承继古希腊的医学理论-体液学说,认为人有四种“赫立特”(意为“素质”),即:血液质(kan)、黏液质 (belghem)、胆液质(Sapra)和黑胆质(Savda)。西汉年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许多西域药材。中原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汉代史书《史记》中都记载了出自很多西域的药材。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这个记载说明汉医学中借鉴了许多维吾尔族的药方来进行治疗。《隋书·经籍志》医方类有书256部,其中就有多部为西域名医所著,如已失佚的《西域名医所集要方四卷》、龟兹国名僧鸠摩罗什翻译自他母亲耆婆的《耆婆五脏论》等。中药古籍《神农本草经》在唐代再次新添114种药物,其中多数是西域药材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103种草药是来自于维吾尔医学传统。

相关

  • 药物过量药物过量(英语:drug overdose或overdose,简称OD)是指因个人或经他人蓄意、无意或误认下,摄取或服用超过医师指示用药量、或超过建议用药量、或超过常规用药量,而产生中毒或导致死
  • 分体病毒科分体病毒属 Partitivirus α隐藏病毒属Alphacryptovirus β隐藏病毒属 Betacryptovirus分体病毒科(Partitiviridae)
  • 肛交肛门性交(英语:Anal intercourse),简称肛交,一般是指将勃起的阴茎与人类的肛门或直肠互相接合并彼此摩擦的过程,主要目的是为了令自身获得性快感。 其他形式的肛交包括以假阴茎、
  • 磺胺甲氧甲嘧啶磺胺甲氧甲嘧啶是一种长效磺胺类药物,其INN名称是“Sulfametomidine”。该药物可用于治疗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等病症。该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尚不明确。该药物依化学本质可
  • 聚乙烯吡咯酮碘聚维酮碘(英语:Povidone-iodine,简写PVP-I),又称优碘(英语:Excellent-iodine)、中国大陆称碘伏,是用于手术前后皮肤消毒的杀菌剂。它可以用于消毒患者的皮肤和医护人员的手,用于轻微的
  • 智力智力或智能(英语: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推理、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尽管智力的定义与重要
  • 但丁但丁·阿利吉耶里(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意大利语:,1265年-1321年9月14日)全名杜兰提·第·阿利吉耶罗·戴尔·阿利吉耶里,也就是著名的意大利中世纪诗人但丁。他是现代意大利语
  • 失认症失认症(英语:agnosia)是指由大脑受损而导致的认知障碍。患者在意识正常、无感觉障碍的情况下,对传入的感觉刺激缺乏认识能力,包括物体失认、相貌失认、听觉失认等。须注意的是,此
  • 原肠原肠(archenteron、digestive tube)是在囊胚时期经由原肠形成所完成。最后会形成动物的消化道。有些细胞向囊胚腔内折形成的过程称为内凹。这些细胞重新排列直到宽又浅的凹陷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也称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