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维医学
✍ dations ◷ 2025-11-07 06:56:07 #维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又称维吾尔族医药学、维吾尔医药学、维吾尔医学、维吾尔医药,亦可简称维吾尔医、维医学、维医,是流传于维吾尔族中的传统医学。由于维吾尔族所居处的丝路,系欧亚大陆上的东西方文化之交会地,因此,维吾尔医学即深受波斯、希腊、罗马、伊斯兰等其他地域医学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宗教色彩;与汉医学、藏医学、蒙医学间也有密切地交流,并相互影响彼此的医学内容。维吾尔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形成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时期、奠基时期、发展和争鸣时期、繁荣时期、新生时期等五个时期。维吾尔医学的萌芽时期是指公元前5世纪以前,当时的维吾尔族先民们在农牧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处理疾病的简单方法,其中除了朴素的草药、物理疗法外,巫术治疗也占了重要位置。
公元前5世纪左右,维族先民就开始了较为先进的医药活动,如:用水浸柳叶裹身、热敷炒麸皮、沐浴草药水、按摩、烤灼、接骨及尸体防腐的方法等。而从墓葬出土的骨骸,尤其是一些头颅骨的钻孔可知,生活在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先民已有较高水平的外科技术和接骨方法。维吾尔医学的奠基时期是指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之间。古代塔里木河流域的医药学家哈孜巴义(前450-前330年)编著的《哈孜巴义药书》中详述了多种药材的别名、生态、性味及功能主治等,还记载了丰富的疾病治疗经验。维吾尔医学的发展和争鸣时期是指公元1世纪至9世纪中叶。维吾尔医学,承继古希腊的医学理论-体液学说,认为人有四种“赫立特”(意为“素质”),即:血液质(kan)、黏液质 (belghem)、胆液质(Sapra)和黑胆质(Savda)。西汉年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许多西域药材。中原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汉代史书《史记》中都记载了出自很多西域的药材。
《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这个记载说明汉医学中借鉴了许多维吾尔族的药方来进行治疗。《隋书·经籍志》医方类有书256部,其中就有多部为西域名医所著,如已失佚的《西域名医所集要方四卷》、龟兹国名僧鸠摩罗什翻译自他母亲耆婆的《耆婆五脏论》等。中药古籍《神农本草经》在唐代再次新添114种药物,其中多数是西域药材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103种草药是来自于维吾尔医学传统。
相关
- 古菌古菌(拉丁语:Archaea,来自古希腊语:ἀρχαῖα,意为“古代的东西”)又称古细菌、古生菌或太古生物、古核生物,是单细胞微生物,构成生物分类的一个域,或一个界。这些微生物1970年前
- ICD-9编码列表 (280–289)Template:Diseases of megakaryocytes
- 上南方上南方(Upper South或Upland South)指的是美国南部偏北的地区,与其相对的是深南部(Lower South或Deep South)。在英语中"Upland South"和"Upper South"有些微分别。前者通常以地
- 股骨股骨(Os femoris或者简为Femur)是人体最长最粗壮的长骨。股骨位于四肢动物的下肢(或后肢)深面。股骨上方弯曲,在此有股骨头(Caput femoris),近圆形,其关节面与骨盆形成髋关节。弯曲的
- Right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简称RBBB)是一类心脏电传导系统阻滞疾病(英语:heart block)。乃肇因于心脏的右束支传导阻断,进而造成电讯号无法经由此途径传入右心室,而
- 锌指结构锌指(英语:Zinc finger),又称锌手指,是一种小的蛋白质结构模体,其特征在于配合一个或多个锌离子(Zn2+)以稳定折叠。最初用来描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转录因子IIIA假说结构的手指状外观,
- 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又称糖淀粉,是一种由葡萄糖组成的线性聚合物,各葡萄糖单体主要以α(1→4)糖苷键连接,每个直链淀粉分子通常含有数千个葡萄糖单体。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胶淀粉)组成生物中
- 中时电子报中时电子报是中国时报集团旗下的电子报,目前隶属于时报资讯。时报资讯成立于1989年,是台湾第一家取得加值网络服务执照的公司;中时电子报则在1995年创立,是台湾历史上最为悠久的
- 同音文章同音文章常指的是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使用同一或相近读音的汉字所写成的文章。因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很多的同音字,所以只能用现代汉语普通话文言文才能写作。英语中也有相似
- 壮游壮游(英语:Grand Tour)是指自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贵族子弟进行的一种欧洲传统的旅行,后来也扩展到中欧、意大利、西班牙富有的平民阶层。壮游尤其盛行于18世纪的英国,留下了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