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于杏城置东秦州(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南),北魏正光二年(521年)改名北华州,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北华州置敷州,治所在中部县(今陕西省黄陵县西南)。隋朝大业二年(606年)改鄜州,大业三年(607年)以州为郡改鄜城郡,寻又改为上郡,郡治迁往洛交县(今陕西省富县)。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复为鄜州。治所在洛交县,领六县:洛交县、三川县、伏陆县、洛川县、中部县、鄜城县。辖境约当今陕西省甘泉县以南,宜君县及黄陵县以北洛河中游地区。武德二年(619年),分中部、鄜城二县设坊州(治所在中部县),辖境后缩小为今甘泉县、富县及洛川北部地地区。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洛交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鄜州。
北宋属永兴军路。金属鄜延路。元至元六年(1269年),坊州废,以中部、宜君二县来属,辖境扩大到富县以南,铜川金锁关以北的洛河中游,西南境至今旬邑马栏镇、铜川玉华宫。属延安路。明朝时,属延安府。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升为鄜州直隶州,直属陕西省。1913年降州为县。今名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