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全球主义
✍ dations ◷ 2025-11-09 10:12:57 #全球主义
全球主义(英语:Globalism)是一个国际关系理论术语,指称一个倡导全球化概念的意识形态。它倾向于倡导移民、自由贸易、降低关税、干预主义(英语:Interventionism (politics))和全球治理等政策。它通常被认为与民族主义是相反的。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全球主义研究教授曼弗雷德·史泰格(英语:Manfred Steger)区分了不同的全球主义:如正义全球主义、圣战全球主义、市场全球主义和市场全球化,包括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全球主义若在一些有能力者的手中执行,将会缩小为市场全球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单一意识形态,导致世界局势混乱。例如,加拿大哲学家约翰·拉尔斯顿(英语:John Ralston Saul)在2005年的《全球主义崩溃与世界重建(英语:John Ralston Saul#The Collapse of Globalism)》一书中,将全球主义视为新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关键。他认为,全球化远远不是一个必然的力量,它已经分裂成矛盾的一面,公民正以积极和破坏性的方式重申国家利益。另外,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尔认为,全球主义是指跨越多个大陆距离的连接网络(英语:Network theory);而全球化是指全球主义程度的增减。这个词自1940年代初以来一直在美国广泛使用。当时也是美国开始位居全球权力高峰的时期:该国拥有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实力,以及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军事机器。正如乔治·凯南的国务院政策规划幕僚(英语:Policy Planning Staff (United States))在1948年2月所说的:“我们(美国)有约50%的世界财富,但只有6.3%的人口。我们今后真正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国际关系模式,这将使我们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差距”。当然,在这个时候,美国的欧亚的盟军和敌人正在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可怕影响。在他们获得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下,美国的规划者制定了政策来塑造他们所期望的战后世界,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全球跨越的资本主义秩序,使全人类完全依靠美国生活。1941年底,美国是第一个使用现代意义上的“经济一体化(英语:Economic integration)”这个术语(将不同的经济体组合成更大的经济区域)。到了1948年,“经济一体化”越来越频繁的在美国文件和演讲中出现。美国经济合作总署(英语: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署长保罗·霍夫曼(英语:Paul G. Hoffman)在1949年的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演讲中最为明确的使用“经济一体化”这一术语。正如《纽约时报》所说:虽然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二十世纪末期,全球主义就成了一个主要的相关意识形态。随着这些意识形态的固定,以及各个全球化的议程加剧,它们有助于巩固一种连贯全球的想像力。在一些著作中,曼弗雷德·史泰格和西雪梨大学政治学教授保罗·詹姆斯(英语:Paul James (academic))从四个层面的变化中理解了这个过程:改变思想、意识形态、想像力和本体。Compare this with globalism in the British-English corpus, where its appearance is later and much more muted.One American historian has gone as far as to describe this particular American version of globalism as visionary, in order to highlight its potently ideological nature—indeed, "Washington's most impressive Cold War ideological achievement". Visionary globalism was a far-reaching conception of "American-centric state globalism using capitalism as a key to its global reach, integrating everything that it can into such an undertaking". And "integrating everything" crucially meant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hich had collapsed under the blows of World War I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Peck 2006,第19, 21页)
相关
- 高热高热(英语:hyperthermia),亦称体温过高是指由于体温调节失衡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的症状。当身体吸收热量高于散发热量时,这种症状便会出现,而若是出现急剧的体温升高症状的话,则需送往
- 碱基核碱基(英语:Nucleobase)是指一类含氮碱基(nitrogenous base),在生物学上通常简单地称之碱基(base)。是在DNA和RNA中,起配对作用的部分。核碱基都是杂环化合物,其氮原子位于环上或取代
- 广泛性发展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简称PDD),又称社交障碍、发育迟缓,是一个与特殊性发育障碍(Specific Developmental Disorders;SDD)相对的名词,专指一组五种与多种
- 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地图这是一份按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排列的国家或地区列表。
- 淋巴因子淋巴因子(Lymphokine)是细胞因子的一亚类,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通常是由T细胞产生的通过影响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而改变免疫系统的反应。这一分类方法已经过时。现常
- Y RNAY RNA系一种短非编码RNA。它是Ro60核糖核蛋白颗粒的组分之一。在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它是患者自身抗体的攻击目标之一。Y RNA对DNA复制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能与染色质和
- 法国国家足球队法国国家足球队(法语:Équipe de France de football),通常简称为“法国队”,为第一支连续取得世界杯冠军及欧洲国家杯的球队,法国队史上的齐达内、普拉蒂尼等均是世界足球史上的
- 多伊西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英语:Edward Adelbert Doisy,1893年11月13日-1986年10月23日)是一位美国生物化学家,由于发现维生素K以及其结构和生理作用,而与亨利克·达姆(Henrik Dam
- 褒姒褒姒(?-前771年?),《史记》作襃姒,《列女传》作褎姒,姒姓,西周君主周幽王王后,太子伯服的生母。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女,也是导致西周灭亡的关键人物之一。在《史记》的记载中,褒姒的出
- 乌瑟卡拉乌瑟卡拉(Userkare)是埃及第六王朝的第二位法老,可能以不正常手段登位,在位时间短促,后来由前任法老特提之子佩皮一世取代。托勒密时期的历史学家曼涅托记载特提被自己的卫队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