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淋巴癌
✍ dations ◷ 2024-12-22 21:34:38 #淋巴癌
淋巴瘤(英文:lymphoma)又称淋巴癌,是由淋巴细胞病变造成的血液细胞瘤(英语:blood cell tumors)。有时候这个词汇被用来单指癌症、而不包括良性的肿瘤。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 (通常为无痛性)、发烧、盗汗、皮肤痒、体重减轻,以及疲倦感。而盗汗则通常在夜晚发生。淋巴瘤主要分为两大类:霍奇金氏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而其他包含在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中的尚有多发性骨髓瘤及淋巴增生性疾病(英语:Lymphoproliferative_disorders)。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占所有淋巴瘤的90%,其中包含各种次分类。淋巴瘤为造血淋巴组织肿瘤(英语:Tumors of the h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的一部分 。霍奇金氏淋巴瘤的风险因子包含EB病毒和其他同病毒科。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风险因子则包含自体免疫疾病、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或艾滋病、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英语: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感染、摄取过量肉类及脂肪、使用免疫抑制剂、及部分杀虫剂。通常借由血液、尿液、骨髓检查诊断淋巴癌,而淋巴结切片可能有助于诊断。医学影像可用于淋巴癌细胞是否转移,而可发生转移处有肺、肝、脑等。治疗淋巴瘤可能会合并化学治疗、放射线治疗、标靶治疗及手术等多种方式。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的血液可能因蛋白质成分增多而较浓稠,需要接受血浆置换(英语:Plasmapheresis)的治疗。某些型态的淋巴瘤可能必须采用所谓“观察等待(英语:Watchful waiting)”的策略,而某些型态则可治愈。在美国,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五年整体存活率约85%,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则仅69%。在2012年,约有566,000人罹患淋巴瘤,并造成305,000死亡,占所有癌症的3至4%,为第七常见,而在儿童则为第三常见。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淋巴瘤通常多发生在发达国家。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在美国的五年存活率为72%,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五年存活率为87%。淋巴瘤的成因包括遗传基因病变、病毒感染、辐射、化学药物及体内免疫系统失常等有关。淋巴腺肿大是淋巴瘤患者最常见的病征,若癌细胞扩散至骨髓并损害造血系统时,会出现贫血、瘀肿及经常受细菌感染等现象。其他病征包括持续发热、出汗、消瘦、皮肤瘙痒和疲倦等。幼淋巴细胞(幼T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关
- 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生物用来储存遗传讯息的物质。目前已知的所有生物中,几乎全部都以DNA为遗传物质分子,少数如部分病毒,则以RNA作为遗传物质。除此之外,过去科学家曾经以为生物的遗传物
- 胃胃是人和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一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胃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肠。位置大约位于人体的左上腹,肋骨以下。胃主要将大块食物研磨成小块,将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
- 降血脂药物降血脂药(英语:Hypolipidemic agents),又称调血脂药或antihyperlipidemic agents、lipid-lowering drugs,是一类用来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常用的降血脂药有两大类,分别为他汀类药
- 长春花属生物碱长春花属(学名:Catharanthus)包含了八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中七种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岛,而第八种C. pusillus则来自斯里兰卡。先前这属植物被列于近亲属—蔓长春花属(Vinca)—之
- 滴管滴管(Pasteur pipette、Pipette)是实验室中用于转移少量液体的器皿。滴管为一根开端很窄的中空玻璃管,末端有橡胶球。滴管通常是玻璃制的,但也有的是塑胶制的。通常滴一滴为0.05
- 杯状病毒Lagovirus Nebovirus 诺如病毒 Norovirus Sapovirus Vesivirus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又称嵌杯病毒科,是巴尔的摩分类法(Baltimore classification)第四纲病毒,它们具有正股不
- 面心立方堆积立方晶系,也叫等轴晶系,它有4个三重对称轴以及3个互相垂直的4次对称轴或者3个相互垂直的二重对称轴。其中的3个互相垂直的4次对称轴或者3个相互垂直的二重对称轴是晶体结晶轴
- 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又可以称为复层鳞状上皮,由不同层数的细胞所组成,其细胞形状由底部的立方状逐渐转变成表面的扁平状。基底细胞可持续分裂,新形成的细胞会逐渐推向游离表面,之后便会
- 负回授负反馈(英语:negative feedback),是反馈的一种。是指系统的输出会影响系统的输入,在输出变动时,所造成的影响恰和原来变动的趋势相反;反之,就称为正反馈。另一种说法是系统在一个条
- 陈木法陈木法(1946年8月-),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后田院东村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1965年,陈木法毕业于惠安一中。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