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丝点

✍ dations ◷ 2025-08-10 20:59:01 #着丝点
动粒或着丝点(英语:Kinetocho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3层盘状特化结构,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非染色体性质物质附加物。动粒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前、中、后期等几个阶段,纺锤体的纺锤丝(或星射线)需附着在染色体的动粒上(而非着丝粒上),牵引染色体移动、将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动粒在真核生物中形成并在着丝粒上组装。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丝点将染色体连接到微管聚合物上。动粒和着丝粒并非同一结构,它们的功能也不同,但这两种结构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的。在非正规场合中,有时也用动粒或着丝粒泛指它们所在的染色体主缢痕位置。着丝粒包括两个区域:一个内动粒,该区域用于与DNA着丝粒紧密连接;一个外动粒,用于和微管发生作用。单着丝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霉菌和众多植物)在每个染色体中有一个单独的动粒区,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动粒。全着丝粒生物(包括线虫和蛔虫等)顺着染色体的延伸方向组装动粒。在细胞有丝分裂S期期间,染色体自我复制,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各自的方向相反的动粒结合在一起。在分裂中期到分裂后期的转变中,姐妹染色单体各自分离,各染色单体上的独立动粒驱动它们向纺锤体的两极运动,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因此动粒是经典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分离必不可少的要素。即使是最简单的动粒也包括超过45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大部分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包括一类专用的组蛋白H3变种(称为“CENP-A”或“CenH3”)。这些蛋白质在动粒和DNA连接中起辅助作用。动粒中的其他蛋白质使动粒附着于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微管上。同时还需蛋白质发动机(如动力蛋白和驱动蛋白)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运动提供动力。其他一些蛋白(如MAD2)监测微管的附着情况及姐妹动粒的张力大小,并在这两项中任意一项出现问题时激活纺锤体检查点来阻止细胞复制的循环周期。在染色体被碱性染料染色后,由于动粒几乎把着丝粒覆盖,所以染色后观察染色体的外形时在动粒部分染色很浅或几乎观察不到着色。

相关

  • 新西兰坐标:40°54′48.65″S 172°26′29.06″E / 40.9135139°S 172.4414056°E / -40.9135139; 172.4414056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9年9月估计家用电源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
  • 黄体制剂黄体制剂(英语:Progestin)是一种合成的孕激素,与孕酮有类似效果。Progestin的两种最重要用途为激素避孕(英语:Hormonal contraception)(独立或与雌激素一同使用)以及作为激素替代疗法
  • CZn有机锌化合物是指含有碳-锌化学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有机锌化学是一门研究有机锌化合物理化性质、合成和反应的学科。第一个被发现和制备的有机锌化合物是二乙基锌(Diethylzin
  • 流行性疾病流行病(Epidemic)指可以感染众多人口的疾病,但不一定为传染病。流行病可以只是在某地区发生,亦可以是全球大流行。欧洲语言中,辞源均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epidemic,法语的épidémie
  • 习得性失助习得性无助(英语:Learned helplessness,或称习得性失助、习得无助、习得无助感、无助学习)是描述学习态度或心理疾患的心理学术语,主要用于实验心理学。“习得性无助”可解释为“
  •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是拜伦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他的成名作,1812年-1818年出版,献给Charlotte Harley夫人。诗中主人公恰尔德·哈罗尔德是一位高
  • 低陆平原低陆平原(英语:Lower Mainland)是一个常用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与其近郊城镇的合称,经常会在新闻报导中提及。此词为一非正式称谓,并没有官方地位,因此“低陆平原”一词
  • 戴利侦测器戴利侦测器是一种由“门把”(doorknob)、闪烁器(荧光屏)与光电倍增管组成的真空离子侦测器。戴利侦测器的名称是依其发明者诺曼·理查·戴利(英语:Norman Richard Daly)(Norman Rich
  • ɻ̊清卷舌近音是一种辅音,使用于一些口语中。国际音标写作⟨ɻ̊⟩,X-SAMPA音标则记作r\`_0。清卷舌近音的特征包括:当符号成对出现时,左边的是清音,右边的是浊音。阴影区域表示被认
  • 波尔卡点波尔卡点也称为波卡圆点(英语:Polka dot),是一种由一系列实心圆点构成的花纹。这些圆点通常大小一致,排列紧密,但也有波尔卡点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圆点构成。波尔卡点常见于儿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