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丝点

✍ dations ◷ 2025-02-23 10:07:43 #着丝点
动粒或着丝点(英语:Kinetocho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3层盘状特化结构,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非染色体性质物质附加物。动粒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前、中、后期等几个阶段,纺锤体的纺锤丝(或星射线)需附着在染色体的动粒上(而非着丝粒上),牵引染色体移动、将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动粒在真核生物中形成并在着丝粒上组装。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丝点将染色体连接到微管聚合物上。动粒和着丝粒并非同一结构,它们的功能也不同,但这两种结构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的。在非正规场合中,有时也用动粒或着丝粒泛指它们所在的染色体主缢痕位置。着丝粒包括两个区域:一个内动粒,该区域用于与DNA着丝粒紧密连接;一个外动粒,用于和微管发生作用。单着丝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霉菌和众多植物)在每个染色体中有一个单独的动粒区,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动粒。全着丝粒生物(包括线虫和蛔虫等)顺着染色体的延伸方向组装动粒。在细胞有丝分裂S期期间,染色体自我复制,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各自的方向相反的动粒结合在一起。在分裂中期到分裂后期的转变中,姐妹染色单体各自分离,各染色单体上的独立动粒驱动它们向纺锤体的两极运动,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因此动粒是经典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分离必不可少的要素。即使是最简单的动粒也包括超过45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大部分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包括一类专用的组蛋白H3变种(称为“CENP-A”或“CenH3”)。这些蛋白质在动粒和DNA连接中起辅助作用。动粒中的其他蛋白质使动粒附着于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微管上。同时还需蛋白质发动机(如动力蛋白和驱动蛋白)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运动提供动力。其他一些蛋白(如MAD2)监测微管的附着情况及姐妹动粒的张力大小,并在这两项中任意一项出现问题时激活纺锤体检查点来阻止细胞复制的循环周期。在染色体被碱性染料染色后,由于动粒几乎把着丝粒覆盖,所以染色后观察染色体的外形时在动粒部分染色很浅或几乎观察不到着色。

相关

  • 医疗事故医疗事故(英语:medical malpractice;也称为医疗失当或医疗疏失),是一法律诉讼原因,泛指医疗院所与医疗从业人员,在对病患提供医疗服务时,出现不当或怠忽的专业医疗行为过失(失当行为),
  • 塔梅县塔梅县(越南语:Huyện Tháp Mười)是越南同塔省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同塔梅平原,此地多芦苇。1976年,美安县并入高岭县,隶属同塔省。1981年1月5日,高岭县以兴盛社、美安社、美和社、
  • 主题标目权威控制或规范控制,是图书馆信息学中一个整理图书馆目录(英语:Library catalog)和目录信息的方式,使同一主题使用相同、唯一的标题。这些标题贯彻整个目录库并且能与其他交叉引
  • 听筒耳机(Headphone),又称耳筒或听筒,是一对转换单元,它接受媒体播放器或接收器所发出的电讯号,利用贴近耳朵的扬声器将其转化成可以听到的音波。耳机一般是与媒体播放器可分离的,利用
  • 半生期半衰期(英语:Half-life)是指某种特定物质的浓度经过某种反应降低到剩下初始时一半所消耗的时间,半衰期是研究反应动力学的一个容易测定的重要参数,数学上可以证明,只有一级反应的
  • 强制送医紧急治疗,在台湾称为戒护就医。在英格兰及威尔士称sectioning或being sectioned 是指在当有心理疾患等情形时,为防止突发情形会将病患送至精神病院(inpatient)或社区(outpatient)
  • 腹部冲击腹部冲击(英语:Abdominal thrusts),又名海姆立克急救法或海姆立克法(Heimlich maneuver),是一种清除上呼吸道异物堵塞(噎)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法”得名于美国医师亨利·海姆立克(He
  • 毕摩教毕摩(彝语北部方言:ꀘꂾ,注音:bi mox)是彝族从事原始宗教和文化活动的人,相当于巫师,祭司,经师。“毕”意即诵经者,“摩”即大。毕摩有文化,掌握古彝文和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历史和宗教等
  • 保罗·范迪克保罗·范迪克(Paul van Dyk,本名马蒂亚斯·保罗(Matthias Paul), 1971年12月16日-)是一位曾获葛来美奖的电子舞曲DJ、音乐家和唱片制作人。保罗·范迪克的《Reflections》专辑在200
  • 基塘农业基塘农业(Pond Agriculture)是中国一种特殊的耕种模式,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将低洼易有水患之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