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着丝点
✍ dations ◷ 2025-05-16 16:08:56 #着丝点
动粒或着丝点(英语:Kinetocho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3层盘状特化结构,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非染色体性质物质附加物。动粒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前、中、后期等几个阶段,纺锤体的纺锤丝(或星射线)需附着在染色体的动粒上(而非着丝粒上),牵引染色体移动、将染色体拉向细胞两极。动粒在真核生物中形成并在着丝粒上组装。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丝点将染色体连接到微管聚合物上。动粒和着丝粒并非同一结构,它们的功能也不同,但这两种结构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的。在非正规场合中,有时也用动粒或着丝粒泛指它们所在的染色体主缢痕位置。着丝粒包括两个区域:一个内动粒,该区域用于与DNA着丝粒紧密连接;一个外动粒,用于和微管发生作用。单着丝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霉菌和众多植物)在每个染色体中有一个单独的动粒区,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动粒。全着丝粒生物(包括线虫和蛔虫等)顺着染色体的延伸方向组装动粒。在细胞有丝分裂S期期间,染色体自我复制,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由各自的方向相反的动粒结合在一起。在分裂中期到分裂后期的转变中,姐妹染色单体各自分离,各染色单体上的独立动粒驱动它们向纺锤体的两极运动,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因此动粒是经典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分离必不可少的要素。即使是最简单的动粒也包括超过45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大部分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包括一类专用的组蛋白H3变种(称为“CENP-A”或“CenH3”)。这些蛋白质在动粒和DNA连接中起辅助作用。动粒中的其他蛋白质使动粒附着于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微管上。同时还需蛋白质发动机(如动力蛋白和驱动蛋白)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运动提供动力。其他一些蛋白(如MAD2)监测微管的附着情况及姐妹动粒的张力大小,并在这两项中任意一项出现问题时激活纺锤体检查点来阻止细胞复制的循环周期。在染色体被碱性染料染色后,由于动粒几乎把着丝粒覆盖,所以染色后观察染色体的外形时在动粒部分染色很浅或几乎观察不到着色。
相关
- Archive.isarchive.is(又名为archive.today)是一个私人资助的网页存档网站, 数据中心位于欧洲法国的北部-加来海峡。 这个网站典藏(英语:Web archiving)档案馆使用Apache Hadoop与Apache Acc
- 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语:Leonardo da Vinci;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又译达文西,全名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为“芬奇
- K选择理论r/K选择理论(r/K selection theory)是二十世纪生态学上一个有关生物体如何权衡后代的数量与品质的理论,这个理论需要将性状和自然选择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这两个概念是相对比
- 盘星石所谓的盘星石是一种在始新世便绝种的钙质微体生物。他们是第三纪的指标化石。盘星石的造型像星星,但有四到三十个壁状结构,上下两面还不大相同。他们生活在比较温暖得地方,且在
- dADP去氧腺苷二磷酸(Deoxyadenosine diphosphate,dADP)是一种与腺苷二磷酸相似的核苷酸,在五碳糖2号碳上的-OH基被氢原子取代。含有两个磷酸根、一个碱基腺嘌呤,以及五碳糖。
- 胸喙亚目胸喙亚目(学名:Sternorrhyncha)是半翅目之下的三个亚目之一,包括有:蚜虫之类的物种。胸喙亚目的物种在旧的分类被归入同翅亚目,这分类现时已废止。胸喙亚目的取名源于本物种的口器
- 肌内注射肌肉注射(英语:Intramuscular injection,常常简称为 IM),是指将物质直接注射至肌肉之中的注射方式。在医学领域中,它是几个给药途径之一。由于肌肉比皮下组织中的血管更多更大,肌肉
- 自动化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它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学、液压气压技术、自动控制等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其中又以“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对
- 860110 数学 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30 力学 140 物理学 150 化学 160 天文学 170 地球科学 180 生物学210 农学 220 林学 230 畜牧、兽医科学 240 水产学310
- 台地台地(英语:Plateau、table land)是一种凸起的面积较大且海拔较低的平面地形。台地中央的坡度平缓,四周较陡,直立于周围的低地丘陵。有人认为台地是高原的一种。但一般而言,海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