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齐

✍ dations ◷ 2025-01-11 01:44:45 #约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齐

约翰·海因里希·裴斯泰洛齐(德语: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德语发音: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聆听),意大利语发音:;1746年1月12日-1827年2月17日)是瑞士教育家、教育改革家,要素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尊为西方“教圣”、欧洲“平民教育之父”。

1746年1月12日,裴斯泰洛齐出生在苏黎世的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早逝,由寡母和女仆巴贝丽抚育长大。在苏黎世大学他结交了拉瓦特尔和改革党。他的早年投身于提高人民生活条件的计划。他朋友布伦奇利的死使他从政治转向献身教育。他二十三岁结婚,在新庄买了一块废地,试图种植茜草。裴斯泰洛齐丝毫不懂商业,计划失败。

在他开放农场办学校之前;写了《隐士的黄昏》(Die Abendstunde eines Einsiedlers,1780年), 接下来又完成了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德语:Lienhard und Gertrud)》(1781年),描述一个善良而专心的女人所作渐进的改革,先是一家,然后是全村。这本书在德国广受欢迎,裴斯泰洛齐的名字不再默默无闻。

1775年在“新庭”(Neuhof)自费设立贫民学校,收容孤儿50余人。1798年法国侵略瑞士,显示出他真正的英雄品格。许多孩童离开翁特瓦尔登州没有父母、家、食物和住处,裴斯泰洛齐于施坦斯一个荒废的修道院成立孤儿院,收容孤儿尽力教养他们。在冬季他亲自用极大的热诚照料他们,但1799年6月该建筑被法国人征作医院,他的控诉遭到驱散。

1801年,裴斯泰洛齐写了《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Wie Gertrud ihre Kinder lehrt)一书,介绍他的教育理念。他的方法是从易到难。开始于观察,然后是知觉、讲述,再然后是测量、绘画、写作、数字和计算。

1799年他在布格多夫建立一所学校,直到1804年。1802年,他受托前往 巴黎,尽最大努力使拿破仑关心国民教育体系;但这位伟大的征服者说他不会为字母自找麻烦。

1805年,他搬到纳沙泰尔湖边的伊韦尔东,二十年之久按部就班地完成他的工作。所有对教育感兴趣的人士参观。他受到洪堡和费希特的赞扬。他的学生包括阿朗·卡尔代克、卡尔·尤斯图斯·布洛赫曼(法语:Karl Justus Blochmann)、卡尔·李特尔和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

大约1815年学校教师中爆发了纠纷,裴斯泰洛齐的最后十年是疲惫和悲伤交替。1825年他回到出生地新庄;完成他最后的著作《天鹅之歌》后,他死于布鲁格。正如他所说,他一生真正的作品不是在布格多夫或伊韦尔东,而是他实践的教育原则,发展观察力,全人训练,以同情的方式对待学生,他曾在斯坦兹劳动六个月。他对教育的几乎所有分支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影响力还远远没有用尽。

被称为平民教育之父。

死后墓志铭被尊称“人中之神,神中之人”。

裴斯泰洛齐全集1819年在斯图加特出版。

相关

  • 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为免疫系统细胞表达的,与病原微生物或细胞应激相关的蛋白。可以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的微生物特定分子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包括细菌的碳水化合物(如脂多糖和甘露
  • 珀乌利什乡坐标:46°7′N 21°35′E / 46.117°N 21.583°E / 46.117; 21.583珀乌利什乡(罗马尼亚语:Comuna Păuliș, Arad),是罗马尼亚的乡份,位于该国西部,由阿拉德县负责管辖,面积128平方
  • 北畠显家北畠显家(1318年-1338年6月10日)是日本南北朝时代的公家兼武将。准大臣北畠亲房长子。官位从二位权中纳言,死后追赠从一位左大臣。北畠显家出身于村上源氏庶流北畠家,其父亲北畠
  • 平太平太(满语:ᡠᡴᠰᡠᠨ ᡦᡳᠩᡨᠠᡳ,转写:;1726年8月25日-1776年6月7日,雍正四年七月二十八日戌时-乾隆四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辰时),爱新觉罗氏,又名平泰,字朗轩。清朝正蓝旗第八族宗室
  • 奇恩乔利奇恩乔利(Chincholi),是印度卡纳塔克邦Gulbarga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17158(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17158人,其中男性9042人,女性8116人;0—6岁人口2765人,其中男1476人,女1289人;识
  • 葛步海葛步海(1922年-1981年12月25日),江苏沛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担任青年团华北工委书记。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2年,接替陈志方,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
  • 顶枕沟顶枕沟(英文:Parieto-occipital sulcus),又称顶枕裂(parieto-occipital fissure),是大脑皮层中一个较深的脑沟,是顶叶和枕叶之间的边界,在大脑半球内侧
  • 米兰达米兰达可以指:
  • 文生·德·保禄文生·德·保禄(英语:Vincent de Paul,1581年4月24日-1660年9月27日),普世圣公宗译云信·特·保罗,生于法国加斯科涅朗德省,天主教神父,遣使会的创办者,毕生致力于服务穷人。1729年列为真福,1737年被祝圣,天主教会及普世圣公宗都承认他是圣人,经常被称为圣文生 或圣云先。1625年创办遣使会。
  • 英国哲学英国哲学(英语:British philosophy),是一种哲学传统,由英国人发展。英国哲学之特征包括常识、不喜欢复杂、强烈倾向于具体而非抽象。霍布斯是一位英国哲学家,他的政治哲学理论在现今仍然是非常著名。他在1651年完成著作《利维坦》,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为大多数西方政治哲学奠定了基础。约翰·洛克著有《人类理解论》和《政府论》。于《人类理解论》中,他指出人类的知识全部都是来自经验,并且否定有先天知识。《政府论》中,他指出政府必须得到民众同意,才可以管治民众。休谟是苏格兰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