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畠显家

✍ dations ◷ 2025-04-04 23:37:04 #1318年出生,1338年逝世,镰仓时代公家,室町和安土桃山时代公家,北畠家,日本战争身亡者,日本人物神,浪冈氏

北畠显家(1318年-1338年6月10日)是日本南北朝时代的公家兼武将。准大臣北畠亲房长子。官位从二位权中纳言,死后追赠从一位左大臣。

北畠显家出身于村上源氏庶流北畠家,其父亲北畠亲房为后醍醐天皇近侍,与万里小路宣房、吉田定房并称后三房。下有二弟北畠显信与北畠显能。北畠显家之子为北畠显成,即后来改名并成为村上水军始祖的村上师清。

北畠显家16岁(1334年)时同父亲一起奉义良亲王(即后来的后村上天皇)前往陆奥国多贺城(今宫城县多贺城市),开始经营东北地方。同年叙从二位,次年担任镇守府将军。

就在他被任命为镇守府将军的同一年,权臣足利尊氏在镰仓造反,兵锋直指京都;于是北畠显家在12月22日南下勤皇,率奥州兵追击足利尊氏。显家行军神速,1月5日就到达了远江,仅仅在16天之内就行军600公里的路程,平均每天至少行走了40公里。1月13日到达近江国的爱知川,包括渡河翻山等等在内行军速度仍能维持在每天30公里。这样的行军速度在日本史上除了后世丰臣秀吉的中国大返还之外是没有其他例子的。

此后又联同新田义贞、楠木正成等大败足利军,迫使足利尊氏退出京都。翌年正月足利尊氏企图再攻京都,被显家大破于摄津国,迫使尊氏逃往九州。

3月担任权中纳言,为了扫平叛乱的足利家的支持者而再次回到奥州。4月在相模击破足利氏派出的阻击军斯波家长部。延元2年 / 建武4年(1337年)足利军攻打多贺城,显家逃往灵山(今福岛县相马市和伊达市)。同年9月在武藏国儿玉郡浅见山(别名大久保山)周边地区(现琦玉县本庄市至儿玉町一带)发生蓟山合战,击破足利军(若根据《元弘日记》的记载,此战对官军皆有利)。

延元3年 / 建武5年(1338年)5月,北畠显家再度南下征讨足利尊氏,奉义良亲王为主帅攻打镰仓,在此战中击毙足利家方面的斯波家长。夺取镰仓之后,显家与北条时行合流,势力急剧膨胀。此后显家军向西推进,但此时显家的行军方式变为掠夺性的进攻。《太平记》记载,显家军队所过之处草木不存,并对此进行批判。这可能是由于其根据地灵山被包围后物资断绝的不得已之举。

足利家纠集各地的守护对抗其军队,在美浓国的青野原之战(位于今岐阜县大垣市)被显家军彻底击败,总大将土岐赖远行踪不明,损失极惨重。但显家军也元气大伤,因此并未由美浓直接经近江进攻京都,而是退往伊势整顿,并率军进出伊贺,企图由大和进攻京都。他以奈良等地为中心,与足利家手下细川家等相战,在大阪附近的四天王寺之战中大败。旋即纠集力量,与足利军再战于京都附近的男山,获胜。但因兵力不足,无法攻入京都。退至和泉国堺浦的石津作战。然因援军迟至,导致与足利大将高师直作战时大败溃走,与二百余骑力战而死(石津之战),年仅21岁。

北畠显家出身公家中的学问世家,年纪轻少时即学养甚高。其好读《孙子兵法》,相当善战,是日本有名的少年将军之一,后世誉之为“花将军”。他在战死之前曾向后醍醐天皇呈上谏奏文,共七条,总结了建武新政失败的原因,并对南朝军事、政治、税收、人事、法令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此外,他在讨伐足利尊氏时以风林火山为阵旗,是风林火山阵旗的发明者。200年后战国时代的武田信玄也使用风林火山为阵旗,可能有受到北畠显家事迹的影响。

相关

  • 日本的城日本的城,是一种提供予地方领主(大名)居住的武装建筑,主要由城门、围墙及主城组成。起始于弥生时代,全盛时期在战国时代的关原之战后,后来因为德川家康的“一国一城令”而式微,幕末
  • 汞毒汞中毒(英语:Mercury poisoning ),又称为水银中毒,系指因暴露汞(水银)而导致的一种金属中毒(英语:metal poisoning)。症状依类型、剂量、方法及暴露时间长短而有所不同,可能的症状有肌
  • 硬颚音硬颚音(英语:Palatal consonant,也称硬颚辅音、上颚音),为以舌面接近或抵著硬颚部分(口腔上中部)而发出之辅音,属舌面音(舌面中音)。如以舌尖卷起回抵著硬腭而发的辅音则称之为卷舌音
  • 篮板篮板是篮球设备中的一种,是一片直立的板子,在其下方有篮筐(英语:Breakaway rim)及篮网,是用平的、硬质材质(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作,在NBA、NCAA正式比赛中的篮板多半是长方形,但也
  • 感觉神经元感觉神经元是指传递感觉信息(视觉、听觉、触觉)的神经细胞。在感觉输入时他们被激活,将向神经系统中其它的感觉神经元投射信号,最终将感觉信息运输到大脑或脊髓。在复杂器官中
  • 安托诺夫安-14安托诺夫 安-14 Pchelka (俄文: «Пчелка», "Little Bee",小蜜蜂,北约代号:"Clod",寒冷)。首飞于1958年3月15日,是一架苏联制的多功能短程起降(STOL)飞机。特色是悬吊在机翼上
  • 提格兰·彼得罗相提格兰·彼得罗相(俄语:Тигра́н Варта́нович Петрося́н,亚美尼亚语:Տիգրան Պետրոսյան,1929年6月17日-1984年8月13日),苏联亚美尼亚国际
  • 瓦西尔·康斯坦丁诺夫·塔涅夫瓦西尔·康斯坦丁诺夫·塔涅夫(保加利亚语:Васил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 Танев;1897年11月21日-1941年10月9日)是保加利亚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劳工运动的领导人。1933
  • 保罗·海泽保罗·约翰·路德维希·冯·海泽(德语:Paul Johann Ludwig von Heyse,1830年3月15日-1914年4月2日),德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19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泽在德国柏林出生,父亲
  • 蒂姆·克里蒂莫西·詹姆斯·“蒂姆”·克里(Timothy James "Tim" Curry,1946年4月19日-)是英国演员,歌手,作曲家和配音演员,他参加出演各种电影、电视节目,他目前居住在美国洛杉矶。蒂姆·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