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

✍ dations ◷ 2025-04-04 12:16:21 #未来航天,火星探测器,中国空间探测器,2020年中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天问一号是中国正在计划的一项火星探测任务,隶属于中国火星探测计划。预定于2020年7月至8月间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016年1月11日中国火星探测项目正式立项。2020年4月2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将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

“天问”一词取材来自“楚辞”由屈原所创作的长诗“天问”,以此提出自己的疑问,表达了对真理执著的追求。此命名并非为火星任务的专属命名,其他的行星任务将也会以此为命名方向(只是编号不同)。

因为火星探测的难度要比月球探测的难度更高,所以中国国家航天局星球探测的主要对象是月球,而不是火星。为此中国探月工程发射了一系列“嫦娥”探测器对月球进行探测。而中国的火星探测计划仅发射了一枚。即2011年11月9日变轨制动失败的萤火一号任务。萤火一号搭载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福布斯-土壤之上,原预定任务是进入火星轨道进行探测。2012年1月15日再入地球大气层,并坠毁于太平洋海域。这次任务并没有轮到考验中国自主研制的萤火一号探测器的性能即结束。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原计划分为“绕”、“落”、“巡”、“回”四个阶段。即轨道器环绕火星进行探测、着陆器软着陆于火星表面进行固定位置的地面探测、巡视器在火星表面进行不固定位置的巡视探测、以及火星表面土壤岩石的采样返回器任务。萤火一号来完成“绕”步任务,萤火二号来完成“落”步任务。然而萤火一号失败后,任务有所改变,选择使用中国国产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系统来发射深空探测器任务,而不再借助他国运载器。

天问一号在2014年第十届中国珠海航展展出。拟定于2020年7月至8月间的地火转移轨道发射窗口择机发射。任务由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三个部分组成。用一个任务来完成绕、落、巡这前三个步骤。该任务在正式名称确定前,暂时命名为“火星一号”。2020年4月24日,该任务最终命名为“天问一号”。巡视器(火星车)的初步名称征集活动也已经完成,包括“赤兔”等16个名称入围。

相关

  • 马格拉夫马格拉夫(Andreas Sigismund Marggraf,1709年3月3日-1782年8月7日),德国化学家,分析化学的创始人。他在1746年通过加热炉甘石和碳成功地分离了锌。虽然他不算是历史上第一个做到这
  • 行为能力行为能力(capacity)为一种法律上的概念,其与“权利能力”及“意思能力”不同,乃指为法律行为之资格,亦即个人以独自的意思表示,使其行为发生法律上效果的资格而言。民法中基于私法
  • 降主动脉主动脉(希腊语:αορτή)是一大血管,体循环动脉系统的起始主干,它发自左心室。主动脉是身体最大的动脉,直径有2.5-3.5 cm。形如拐杖,弓形开端,向下直到骨盆区。在解剖学、外科学上
  • 尼斯1法国统计部门在计算土地面积时,不计算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池塘、冰川和河口。尼斯(尼斯普罗旺斯语及利古里亚语:Niça/Nissa ;法语:Nice )是地中海沿岸法国南部港口城市,位
  • 丰臣秀吉丰臣秀吉(日语:豊臣 秀吉〔豐臣 秀吉〕/とよとみ (の) ひでよし Toyotomi (no) Hideyoshi;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后将
  • 焦念志焦念志(1962年12月-),山东潍坊人,中国生物海洋学家,厦门大学教授。1991年于青岛海洋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巴伐利亚夺权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德语:Bayerische Räterepublik)是德国十一月革命期间在巴伐利亚短暂出现的 一个国家。1919年4月6日由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无政府主义者和巴伐利亚农民
  • ZeniMax MediaZeniMax Media Inc.是美国媒体公司,通过其子公司开发并发行电子游戏。ZeniMax持有id Software(毁灭战士系列、雷神之锤系列、德军总部系列开发商)、贝塞斯达游戏工作室(上古卷轴
  • 人类多地起源说现代人类多区域起源说(Multiregional origin of modern humans,又译多地起源说)是一个用来解释人类演化的科学模型。该学说的现代版本称为多地进化(英语:multiregional evolution
  • 氯铂酸钠氯铂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2。氯铂酸钠可由氯铂酸和氯化钠按化学计量比反应得到:氯铂酸钠是可溶于水的橙黄色固体。六水合物在110 °C失去结晶水,生成无水物。 Pt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