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结理论

✍ dations ◷ 2025-11-21 07:53:15 #结,纽结理论,几何拓扑学,代数拓扑

纽结理论 (英语:Knot theory) 是拓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纽结的拓扑学特性。

结绳纪事由来远古,但从数学上研究纽结,始于德国数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高斯研究电磁场的性质,认为与纽结有关。1867年开尔文勋爵认为原子是以太漩涡的纽结,可用不同种类的纽结将原子分类,并用来解释为何原子的吸收光谱呈现不连续的现象。

苏格兰理论物理学家彼德·G·泰特用多年时间研究出纽结分类表,相信他正在创造一个元素表。1887年迈克耳孙-莫雷实验证明“以太”不存在,“以太漩涡论”成为过时理论。十九世纪末叶,产生拓扑学,纽结论再次成为热点研究课题。今日纽结论的应用包括弦理论、DNA复制和统计力学等领域。

1927年,J.W. 亚历山大 和G.B. Briggs,以及 Kurt Reidemeister 独立地提出了如何判定两个结是相同的方法:如果由一个结可以透过几种基本的动作变成另一个结,它们便是相等的。这些运算称为Reidemeister移动。

一个 n {\displaystyle n} 维球,只可以在 n + 2 {\displaystyle n+2} 维空间扭成结,而且必定能在 n + 3 {\displaystyle n+3} 维空间解结。(E.C. Zeeman)

两个结可以“相加”。考虑两个结的平面投影,假设投影不相交。在平面找出一个长方形,使得每个结都有一条线在长方形内,结的边靠近长方形的对边,而且长方形其他部分没有和结相交。将两线剪开,上面的部分和上面的部分连起,下面的和下面的连起。这运算称为连通和。

这个在结的运算,形成了一个交换的幺半群,且有素分解:如果一个结K只可以写作K+0=K或0+K=K,K便是素纽结。(0表示没有扭过的结。)

三维的陈-西蒙斯理论生成很多重要的纽结多项式和纽结不变量:

相关

  • 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
  • 卫里话燕话,又名卫里话,是中国浙江省慈溪市的一个闽语方言岛,位于观海卫镇,形成于明代,目前面临消失的危险。燕话的使用者主要分布于观海卫镇西北角,卫西村 、卫北村一带,目前仅有不足千
  • K-12K–12 ,是将幼稚园、小学和中学教育合在一起的统称。这个名词多用于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K–12”是指从幼儿园(Kindergarten,通常5-6岁)到十二年级(grade 12,通常
  • 佛教斋食,现在往往是素食的代称。原本指的是过午不食,过午不食从字面理解就是过了中午或午时(上午11时到下午1时)直到次日黎明都不再进食了。最早来源于佛教,是释迦佛为出家比丘制定
  • 高延扬·雅各布·马里亚·德赫罗特(荷兰语:Jan Jakob Maria de Groot,1854年2月18日-1921年9月24日),汉名高延,荷兰汉学家和宗教史学家。他1854年出生在荷兰,曾先后任教于莱顿大学和柏林
  • 莎拉·保罗森莎拉·凯瑟琳·保罗森(英语:Sarah Catharine Paulson,1974年12月17日-),美国影视、舞台剧演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在舞台上活跃,出演《American Gothic》(1995–96)和《Jack & J
  • 类氢原子类氢原子(hydrogen-like atom)是只拥有一个电子的原子,与氢原子同为等电子体,例如,He+, Li2+, Be3+与B4+等等都是类氢原子,又称为“类氢离子”。类氢原子只含有一个原子核与一个电
  • 秘境车站秘境车站(日语:秘境駅)一词源自日本,意指因为地处偏僻而人烟罕至和不易抵达的火车站,但通常能够激起铁道迷一探究竟。以日本铁道迷普遍的定义,大致符合以下条件,便可称为秘境车站。
  • 高以馨高以馨(英文名:Sun,1992年2月21日-),原艺名孙羽希,台湾女歌手,毕业于台北科技大学创意设计学士班建筑组。2014年12月23日发行首张迷你专辑《褪壳》,在发行首张专辑前曾参加选秀节目《
  • 尼古拉斯·迈耶尼古拉斯·迈耶(英文:Nicholas Meyer,1945年12月2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艾奥瓦大学并获得了戏剧与电影制作的学位,是一位电影剧作家、制片人、导演与小说家,以参与《星际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