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哥兰(Togoland)是德国在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非洲西部的保护国。其国土除了包括现时之多哥全境以外,尚包括今日加纳东部的部分土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战败,国土被英国及法国瓜分,分别被称作“英属多哥兰”及“法属多哥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各国寻求独立,多哥兰的前途及统一问题一度成为焦点。最后英属多哥兰决定与英属黄金海岸合并成为加纳,而法属多哥兰则决定独立,成为今日的多哥共和国。
多哥兰位于非洲西部,东连达荷美(贝宁),北界上沃尔特(布基纳法索),西至沃尔特河下游东岸,与英属黄金海岸相对,南方是几内亚湾。多哥土地干燥,产柚木、橡皮、椰子等,主要作出口之用。
多哥兰的人口以敏纳族(Mina)为主,其次是埃维族(Ewe)。
多哥兰位处于非洲大陆历史上两大势力的夹缝:来自今日尼日利亚及贝宁的埃维族(Ewe)与来自加纳的敏纳族(Mina)及谷因族(Guin)。西方历史并未有记录在葡萄牙人在15世纪来到这里之前,原住民的生活如何。不过,根据之后的记载,这两大势力在当时西非沿岸及流出海的各条河流两岸居住,族群间战斗频仍,而战败者很多时都被当作奴隶卖给欧洲国家。在16世纪奴隶贸易最兴盛之时,敏纳族是最大的得益者:他们成为了欧洲奴隶商的买手,不断把北方的Kabye等民族贩卖与欧洲人。由于多哥维尔一带缺乏天然良港,欧洲人只在邻近的Elmina(位于今日的加纳)及Ouidah(位于今日的贝宁)设置哨站。在往后的二百年,几内亚湾沿岸一直都是欧洲人贩卖奴隶的热点,而这片海岸亦赢得了“奴隶海岸”的恶名。
多哥兰成立于1884年7月5日,由俾斯麦亲王派遣到多哥维尔的特使古斯塔夫·纳赫蒂加尔(Gustav Nachtigal)与当地原来的统治者姆拉巴三世签订的保护条约确认。在这次前,其实在多哥维尔附近地区已陆续出现来自欧洲的移民,主要来自葡萄牙及丹麦,不过这段移民史缺乏足够的历史纪录。1885年柏林会议正式承认为其势力范围之后,德国不断于北部扩张保护国的领土,与其他欧洲国家继续在非洲的圈地。但另一方面,德国透过本身较为先进的科学化农业技术,提高当地的可可、咖啡豆及棉花的产量,作出口之用。当时多哥兰的基建及生产水平在一战前的非洲来说,算是数一数二的。当时的多哥兰除了向德国出口农产品以外,其经济尚能自给自足,成为了非洲殖民地的榜样;相反,邻近的其他欧洲殖民地却要继续靠向欧洲出口奴隶而维生。
由于多哥兰的富庶,在一战后期它成为了协约国的入侵对象。当时多哥兰立处于英国殖民地黄金海岸及法国殖民地上沃尔特和达荷美之间。1916年8月26日,英法联军入侵多哥兰,境内德国人只支持了五日,就向联军投降,结束了多哥兰32年的历史。同年12月27日,两国把多哥兰瓜分:东部连同首都洛梅及海岸线归法代管,是为“法属多哥兰”;西部归英代管,是为“英属多哥兰”。1920年,国际联盟承认两国对多哥兰的占领,并把两个多哥兰列为国际联盟委任管治国,并委任英、法英国管治两个多哥兰。而从这段时间开始,英国把英属多哥兰与原来的殖民地一起管理,是为英属黄金海岸。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联合国取代了国际联盟的地位,原来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国都成为了联合国的托管地。1946年12月13日,联合国取消了英、法两国的委任统治,但仍把国境交给两国托管。居住在沿岸的敏纳族,由于其地理因素及长期以来与欧洲人的关系,在殖民期间掌屋了政治及经济命脉,对于统一或分治并没有太多的意见;相反的,散居于两个多哥兰的埃维族却希望在多哥兰统一后,能够加强自身民族的实力。
然而,1956年12月,英属多哥兰的居民投票,加入从原来的黄金海岸独立的新国家加纳,粉碎了多哥兰统一的希望。随着联合国托管法属多哥兰与法国的修约于1960年4月27日失效,法属多哥兰宣布独立,取名为“多哥”。
东部在联合国监管之下进行全民投票,支持从法国完全独立的多哥国家联盟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党魁斯尔法纳斯·奥林匹欧就任国家首任总理。1960年2月,奥林匹欧拒绝了加纳总统克瓦米·恩克鲁玛的合并建议,并于同年4月27日宣告独立,成立多哥共和国。新成立的多哥共和国在同年9月加入联合国。
虽然多哥兰曾是德国的保护国,但由于40年的分裂,使两国对当地的影响较32年的德国保护来得更大。所以现时独立后的多哥依然以法语而非德语作官方语言。同样地,加入了加纳的英属多哥兰旧地亦以英语作官方语言,而非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