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

✍ dations ◷ 2024-12-23 18:16:32 #族群,民族学,人类学

族群(英语:Ethnic Group),是指一群人,他们认为彼此共享了相同的祖先、血缘、外貌、历史、文化、习俗、语言、地域、宗教、生活习惯与国家体验等,因此形成一个共同的群体。为区分我族及“他者”的分类方式之一。这些区别我者和他者的族群性被称为种族划分(英语:ethnicity),其特质可能包括“客观”及“主观”(如认知和感情的成分)。

族群,这个名词译自英语Ethnic,源自于古希腊语ἔθνος(ethnos)的形容词形态ἐθνικός(ethnikos),字面意思为家庭的,或人群的,指具有共同起源祖先、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人群。这个单字成为拉丁语ethnicus,在中世纪时成为中古英文的单字。在中世纪时,它对应到英语folk,在中世纪晚期,它对应到英语people。族群(ethnos)在19世纪的含义是欧洲人用来指代国内的少数族群乃至非欧洲的移民、种族,1900年后的含义转变到以文化特征区分,而最新的看法则认为族群是社会过程后的产生的结果。因此,族群可能因历史及时空环境,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地域、宗教、血缘祖先认同、行为、生物/外貌特征而形成“一群”与其它有所区别的群体。

据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学者郝时远考据,族群的古汉语“民族”有可能在近代传入日本,然而现代意义的赋予主要是在日译西书(主要是德人著作)中对应了“Ethnic group(族群)”和“Nation(国族)”等名词。

族群可以指民族或种族,也可以指具有相同语言、行为取向、地缘、祖籍、文化背景或宗教信仰的群体,属于文化人类学或社会学概念。

群族并不是客观事物,而是由人界定和划分的,有很大的伸缩性。族群身份有时是自我界定的,为了谋求群体团结、抵抗歧视、争取政治经济权益、自我标榜炫耀等等;族群身份有时则是外在决定或“被划分”的。

相关

  • 两统迭立两统迭立是日本镰仓时代到南北朝时代的一个政治现象,指的是后嵯峨天皇之后的两位天皇--后深草天皇和龟山天皇和其子孙之间的斗争。后深草子孙为持明院统皇室,和龟山后裔的大觉
  • 起义犹太战争,亦称大起义或犹太人大起义,是位于地中海东岸黎凡特的犹太人在公元66年至135年间,对抗罗马帝国的一连串战争大规模的起义。历史上第一次的犹太-罗马战争(公元66-73年)以
  • 西阿森斯西阿森斯(英语:West Athens)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的一个人口普查指定地区。西阿森斯的座标为33°55′21″N 118°18′04″W / 33.92250°N 118.30111°W / 33.92250;
  • 合成 (谬误)合成谬误(英语:Fallacy of composition),又译为构成谬误,是一种非形式谬误,系基于整体中的某些部分具有某性质,而整体本身并非具备该性质,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与合成谬误相反的是分割
  • 达马特·哈利勒帕夏达马特·哈利勒帕夏(土耳其语:Damat Halil Pasha;?-1629年),亚美尼亚人出身的奥斯曼帝国政治家。他曾在1616年-1619年和1626年-1628年两次出任大维齐尔 ,他曾任职于奥斯曼海军,并参加
  • 中日修好条规《中日修好条规》,日本方面称《日清修好条规》,是清朝与日本在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日本明治4年)9月13日签订的双边条约。日本大使为大藏卿伊达宗城,而清朝大使为直隶总督李鸿章
  • 打口带打口带是指西方市场积压的音像制品处理后被作为塑料垃圾进口,却以音像制品的身份在中国各地的非主流渠道进行流通,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产物和文化现象,在
  • 李克俭李克俭,可以是:
  • 海锟海锟(1867年11月15日-1913年1月26日,同治六年十月二十日亥时-民国元年十二月二十日),爱新觉罗氏,清朝宗室正白旗第二族溥字辈,官至吏部郎中。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授笔帖式。二十九
  • Windows搜索Windows搜索(在Windows XP 和Windows Sever 2003中常被称为Windows桌面搜索)是微软为操作系统设计的带有索引的桌面搜索平台。Windows搜索在Windows Vista, Windows Sever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