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城邦

✍ dations ◷ 2025-09-08 14:44:50 #希腊城邦

城邦(古希腊语:πολις,古希腊语:,英语:Polis,复数形为πόλεις,,poleis),希腊文的字面意思是城市。它也代表了公民以及公民组成的群体。是古希腊一种政治共同体,以城市为单位形成自治国家。古希腊的众多城邦中,雅典和斯巴达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形式的城邦。

在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450-1100年)被巴尔干半岛北部地区的部族攻占后,由于整个古希腊没有能统一全希腊的领袖,因此古希腊长达300年的的黑暗时代开始。在黑暗时期里,古希腊人大多聚居在被山岭分隔的细小村落里。至公元前800年,各个村落逐渐发展为拥有各自政府和军队的城市,就像一个独立的邦国,所以历史学家称它们为“城邦”。城邦的兴起,标志着古希腊文明(公元前800-146年)的开始。

希腊城邦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经济、历史及思想等各方面有一定的关连性。思想方面,公元前五世纪时,希腊人视城邦制度为最理想的政体。发展成熟的城邦是让自由公民不具约束地表达意志的自治社会,而不是代表神明、世袭国王或祭司旨意的社会。早期的希腊城邦宗教色彩十分浓厚,人民觉得神明无所不在,后来神明在政治的作用中慢慢淡化,改由全体人民的共识来建立政府;历史方面,当多利亚人大举入侵希腊半岛与爱琴海地区,使得原来希腊人的旧部落瓦解,不管是当地的居住或是新来的征服者,都需要防卫,于是挑选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建立卫城(军事堡垒)防守敌人的攻击。卫城不仅是当地的权力中心,自然也是城邦人的聚集之地及宗教场所。自然环境方面,希腊拥有许多的山脉、岛屿、港湾、河流等等,这些都是统一的天然障碍,易于形成自然的经济单位,进而成为个别的政治单位,因此不论是希腊本土或是爱琴海上的岛屿,建立将近上百个城邦,著名的有雅典、底比斯、墨伽拉、斯巴达与科林斯;小亚细亚沿岸有米利都与以弗所;爱琴海沿岸有米蒂利尼、哈尔基斯等。

希腊城邦规模都很小,面积与人口相差很大,如斯巴达面积有三千余平方英哩,雅典面积有一千零六十平方英哩,他们是古希腊城邦中最大的两个城邦,其他城邦都不到一百平方英哩;斯巴达与雅典在鼎盛时期人口达到四十万,人口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城邦。

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体型态,居民彼此之间共同生活、相互扶持,形成团体意识。他们常一起参加体育竞赛、宗教、娱乐等等活动,这也使得对城邦有归属与认同感。

一个城邦至少包括卫城、市集、庙宇,以及给男人用作浴场和体育训练场的“体育馆”。城邦是政治和宗教的中心,但城邦公民可住在乡郊,不一定住在城邦内。在城邦内居住的除了城邦公民,还有外邦人和奴隶,但只有公民才具有政治权利,公民身份则一般由出身决定。每个城邦都有其特定的庇护神、庆祝的节日,不同城邦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也各有不同,较有名的城邦包括雅典、斯巴达、底比斯等。很多现代西方语言中的“政治”(如英语politics)一词,即来自古希腊文的“城邦”(英语polis)一词,意思是城邦的事务。

古希腊是一个城邦林立的地区,因此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在此地区获得实践和发展,有些古希腊城邦如斯巴达一样奉行君主制,将统治权集中在国王手中;有些城邦则如雅典一样实行民主政治;还有一些城邦则是由贵族统治或由少数人控制的议会(councils)进行统治。虽然古希腊所处地域狭小,但其政治制度在广泛的时间上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发展。仅就政体而言经历了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的演变。

希腊城邦从部落式、宗教式的制度走向世俗的、理性的社会转变,尽管理性思想不断发展,并不等于宗教的式微,不论是农民或领袖,仍然对神明十分虔诚。宗教神话的传统从未在希腊消失,而是和日益昂扬的理性主义共存。

古希腊城邦不断发展,引致人口增多,但希腊半岛山地多平原少,所以田地和粮食均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部分希腊城邦从公元前八世纪中叶开始便在黑海和地中海沿岸建立殖民地。虽然殖民地一般都仿效宗主国的政治制度,但在政治上是独立自主,并不从属于宗主国。

这种海外殖民活动,对于希腊城邦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经济方面,不但缓和人口过剩的问题,更是带动希腊城邦经济的发展。希腊本土一方面从殖民地得到粮食及铜、铁、锡等原料,另一方面又将生产的工业品和油酒之类的商品销往殖民地,双方互蒙其利。政治方面,日渐抬头的中产阶级与饱受剥削的农民,联合对抗地主所把持的寡头政治,加上野心家的煽动,造成僭主政治一度上台,最后一般平民经济与政治意识抬头,民主政治成为希腊城邦政体的最终型态。

在众多希腊城邦中,有两个最具代表性,它们在政治形态、经济发展、文化生活和许多方面的表现都大相径庭。其中雅典代表的是民主政体,以商业和贸易为立国的基础,文学、艺术和科学的成就,均堪称为希腊的先驱;另一个代表城邦为斯巴达,奉行军国主义,以农立国,重视军事训练,整个城邦宛如一个大军营。

由于希腊人在商业和殖民事业上均获得重大成果,引起其他民族的嫉妒,到了公元前五世纪,波斯在亚洲西部崛起,与希腊人利益上的冲突越演越烈,终于爆发两个民族之间的生死决战,波斯首先征服了古希腊城邦在小亚细亚西岸建立的殖民地,并于公元前492年派军入侵希腊。这次入侵掀开了史称为“波希战争”(公元前492-480年)的序幕。波斯分别于前492年、前490年与前480年发动对希腊半岛的海陆攻势,却均遭挫败,铩羽而归。

前492年,波斯远征希腊,但波斯海军遭到飓风袭击,因而全军覆没,波斯陆军只能孤军与希腊城邦军队战斗,损失惨重。

前490年,古希腊与波斯战于马拉松。波斯军入侵希腊,但被雅典的军队在马拉松打败。战争结束后,雅典军派出长跑手费迪皮迪兹(Φειδιππίδης)返雅典报捷,他带伤从马拉松跑回雅典宣布胜利,之后力竭而死。

前480年,波斯军再次入侵希腊城邦,首先在温泉关大破斯巴达军,继而攻陷了雅典,并焚毁它的卫城。

波斯战船从海路进攻雅典,雅典海军把他们诱入雅典附近的萨拉米湾(Salamis),加以围击并大破波斯海军。海战失利逼使波斯军撤出希腊半岛,雅典在这场战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波希战争在世界史上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许多史家认为这是雅典民主政府与东方专制政治的对抗。经过此役,波斯战败,希腊人恢复他们在小亚细亚西岸建立的殖民地,文化上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希腊城邦的发展遂进入黄金时代。

希腊城邦衰落的主要原因为城邦内讧,产生阋墙之争。波希战争后,希腊城邦有感于波斯的威胁仍然存在,雅典于是出面联合小亚细亚西岸及爱琴海上各个希腊城邦,在前478年,组成一个以海军为主的防御性联盟,由于总部设在提洛岛上,又称为“提洛同盟”。但是雅典却大肆扩张自身势力,逐渐控制此同盟,雅典不择手段的扩张行为,让斯巴达深为不满,在其领导下,与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城邦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于是双方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双方火拼二十多年,后来斯巴达为了能在旷日持久的内战中求胜,不惜违反希腊传统与波斯结盟,在波斯帮助之下,终于击败雅典,斯巴达虽然控制希腊,时间却不长久,之后各个希腊城邦试图争霸且内战不断。随着北方马其顿王国崛起,挟著广大领土、人口与资源,于前338年迫使大部分希腊城邦臣服马其顿的霸权。

随着亚历山大大帝骤逝,帝国陷入内战并分裂成三个主要继业者王国,一些希腊城邦也趁机脱离马其顿的掌握。因为各别城邦的力量仍太小,为了与强大的马其顿抗衡,有些希腊城邦们开始放弃一部分主权来组织更紧密的城邦联盟,如亚该亚同盟或埃托利亚同盟等。这种联盟不像如雅典提洛同盟般由某一城邦单独领导的城邦同盟,而是趋向各邦地位平等的邦联。这使城邦们可以维持自身的自主性,也可以与强盛的敌人对抗。

相关

  • 深南部深南部(Deep South 或 Lower South),又称为棉花州(Cotton States),也常被译为南方腹地,是美国南部的文化与地理区域名称,与“上南方”(Upper South)相对。深南部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
  • 多汗症多汗症,是一种症状,系指身体在必要性的调节体温的范围时,产生异常增加发汗的症状。好发于手、足、腋窝(即腋下),在日常生活中被认为是有过度发汗的疾病患者。。
  • 老人学老人学(英语:gerontology,也译作老年学)是指研究人类老化的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等等。老化泛指有机体一生中的所有变化。按其年龄,老人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老化不等于疾病,
  • 至今全新世(Holocene)(旧称冲积世(Alluvium,该词汇现指冲积层),日语称完新世)是最年轻的地质年代,从11700年前开始。根据传统的地质学观点,全新世一直持续至今,但也有人提出工业革命后应该
  • 向毒品说不“选择说不”(Just Say No),又译为“向毒品说不”,直译为“说不就好”,是美国毒品战争期间的宣传活动,流行于1980至1990年代,旨在劝阻孩童远离违法的娱乐性药物。这也是前美国第一
  • 爱玛·博尼诺爱玛·博尼诺(意大利语:Emma Bonino,1948年3月9日-),意大利政治家,曾担任外交部长。她曾是欧洲议会成员、意大利参议院成员。她自2006年至2008年间担任意大利国际贸易部长,是意大利
  • 刘世允兪世润(朝鲜语:유세윤/兪世潤 Yoo Se Yoon;1980年9月12日-),韩国主持人、二人男子组合UV成员、幕后导演,也有开设广告公司,拍摄广告、MV。现有主持《看见你的声音》、《给你宇宙》、
  • 嗅球嗅球(olfactory bulb)是脊椎动物前脑结构中参与嗅觉的部分,用于感知气味。对于大部分的脊椎动物而言,嗅球位在大脑的最前面,不过人类的嗅球位在大脑的内部。嗅球由筛骨的筛板固定
  • 双环戊二烯双环戊二烯(简称DCPD),又称二聚环戊二烯,是环戊二烯经狄尔斯-阿尔德反应而生成的二聚体,有内型与外型两种异构体。无色晶体,有类似樟脑气味。溶于醇、醚和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因分子
  • 下关战争下关战争是日本幕末时代发生的一场战争。古时称马关战争。攘夷志士与长州藩不满幕府开国,决定开始攘夷,因此与英国、荷兰、法国、美国爆发冲突。前段战:1863年五月(旧历),开始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