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施塔特文化

✍ dations ◷ 2025-07-27 18:44:15 #哈尔施塔特文化

哈尔施塔特文化(Hallstatt culture),公元前8-6世纪中欧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由骨灰瓮文化发展而来。发现多处寨堡遗址,房屋结构多为木质,墓葬为火葬高冢墓,有农业手工业分工,商业亦开始出现。居民为凯尔特人。

在1846年,乔纳·乔治·拉姆绍尔(德语:Johann Georg Ramsauer)(1795-1874)在靠近哈尔施塔特附近所挖掘到的史前遗址,这个遗址的存在年代一共横跨两个半世纪,当地甚至挖掘出多达1045座坟场。在这个遗址的地区遍布着盐矿,他们从新石器时代就毫不间歇的开采,从公元前八到五世纪,该墓地陪葬品的风格以及装饰都相当特殊,这种风格在当时的欧洲是相当风行的。这个遗址横跨公元前1200年到500年,一共有以下阶段:(如图表示,Hallstatt缩写为Ha)

A-B大致还是青铜器时代,而A阶段深受微兰诺威文化所影响,在B阶段则是在古墓文化风行的时代以及当时普遍实行火葬。而通常在讲的哈尔施塔特时代则是C和D,大约在公元前6到8世纪,正值欧洲铁器时代,D阶段则接近于拉登文化。C阶段最大的特色就是常发现铜铁混成锻炼的剑。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D阶段,仅发现是继承C阶段(约为公元前六百年到公元前五百年),意谓特立独行于当时的各地文明。

此文明幅员甚广分成东西两部。他们的分界在今日的捷克共和国以及奥地利,大约横跨东经14-15度。主要的墓穴和陪葬品的差别:在西部发现C阶段和D阶段被烧毁的剑,而在东部则发现了斧头;西部采用战车葬(英语:Chariot burial),而东部采用火葬。这两个文明可以在今日巴伐利亚和下奥地利垂直画下分割线而区别,在他们东南方则和当时的伊利波文明(Alps culture)接壤,也就是今日奥地利下辖的提洛州境内。

包含以下地区:

包含以下地区:

在西部人口移动和贸易两者可能同时一起进行传播,并且把文化和贸易传入英伦三岛,并且将原始的凯尔特语推广到该地,也就是今日的盖尔语、威尔士语以及苏格兰盖尔语 在这个文明的晚期,居民开始以黑陶和希腊人进行交易,而最主要的贸易据点就是今日的法国马赛,另外琥珀以及象牙也是相当重要的交易品,他们可能甚至也会交易酒,近代的分析表示他们也会使用蚕丝,以及红色的化学染料。这挖掘出的考古遗址发现当时有所谓的铜制品、银制品工坊,甚至是金制品工坊。在这个文明从中期迈入晚期时,其实有诸多古墓的遗址可以做为他日后迈入凯尔特文化的例证。在西部的考古可以显示,此文明在当时已有相当规模的社会以及经济地位,并且和北方的伊利波文明有相当层度的贸易关系,两者逐渐融合而形塑出北方的拉登文化。目前该文明最大的青铜器时代考古遗址位于罗马尼亚。


Semler, Alfons. Oberbadische Verlag, Singen, 1949.

相关

  • 陨石坑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类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积水,形成撞击湖,湖
  • 新兵训练新兵训练(英语:Recruit training),或称“基本训练”(Basic Training),口语化的称呼为“新兵训练营”(boot camp),简称新训。是指针对新入营的平民实施最初级的军事训练课程,以期将之灌
  • 国际航空集团国际航空集团(英语:International Consolidated Airlines Group,缩写:IAG)是一家英国及西班牙合资的航空控股公司(英语:List of airline holding companies),总部在英国伦敦,公司则在
  • 辛德曼堡战役参数所指定的目标页面不存在,建议更正成存在页面或直接建立下列一个页面(建立前请先搜寻是否有合适的存在页面可以取代):阿肯色波斯特战役(Battle of Arkansas Post),或称辛德曼堡
  • 男性自我口交自我吮阳(英语:Autofellatio),又称为男性自我口交,是自慰的一种形式,指男性用口刺激自己的阴茎。只有少部分的男性身体能够自我吮阳。古埃及象形文字及绘画中已有对自我吮阳的描述
  • 瑞穆尔-悌曼反应瑞穆尔-悌曼反应(英语:Reimer–Tiemann reaction)是苯酚类化合物和氯仿在强碱水溶液中反应,在酚基的邻位引入一个醛基(-CHO)的过程。这个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亲电芳香取代反应,亲电试剂
  • 勒格山坐标:71°13′S 64°43′E / 71.217°S 64.717°E / -71.217; 64.717勒格山(英语:Mount Lugg)是南极洲的山峰,位于麦克罗伯特森地,处于希克斯山以南9公里,属于查尔斯王子山脉的一部
  • 石宾光唇鱼石宾光唇鱼(学名:,又称台湾石�,俗名石斑、石兵)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光唇鱼属的其中一种鱼类,跟分布于浙江灵江水系的厚唇光唇鱼(学名:,俗名火烧鲮、花鱼、石花鱼)属同一物种。两者口唇结构的差别,可能是两性异形。本鱼分布于亚洲大陆长江水系、浙江钱塘江、福建汀江、以及台湾西部的溪流(东部溪流乃后期人工放养而非原生:86-87)和海南岛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为台湾。水深0至10米。本鱼体略呈圆柱状,吻圆钝稍突出,具2对须。体褐色,具7条黑横带,以幼鱼最明显;成鱼体色变深,横带较模糊。鳞片大,尾鳍叉形,繁殖期雌雄鱼
  • 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泽麦特里乌斯·维凯拉斯(希腊文:Δημήτριος Βικέλας,Demetrius Vikelas,1835年2月15日-1908年7月20日),希腊人,于1894年至1896年担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一任主席。
  • 吴雪莉吴雪莉(1925年7月15日-2022年4月7日),是一名美国裔中国人,原名Shirley Wood,教育家,美国阿肯色州出生,早年时,她的家庭因受到经济萧条冲击而生活困顿。1945年,吴雪莉和中国公费留学生黄元波结婚,1946年和他一起回到中国。1953年起在河南大学就职,负责教授英语。1975年,吴雪莉在周恩来特批下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吴雪莉曾任河南省政协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