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德利效应

✍ dations ◷ 2025-04-30 10:13:37 #美国选举,美国种族主义,选举学,美国政治和种族

布莱德利效应,是以前美国选举的种族歧视现像,它解释为何黑人即使在竞选前民调领先,竞选结果仍然落败于白人的对手。

布莱德利效应认为,部分白人在接受民意调查时基于政治正确立场,不愿承认自己的种族歧视,宣称自己会支持黑人候选人,但真正投票时却投给白人。在1980年代,几位主要黑人候选人都显著遇到这种现象,包括加州州长候选人汤姆·布莱德利(英语:Tom Bradley (American politician))、弗吉尼亚州长候选人道格拉斯·怀尔德(英语:Douglas Wilder)以及纽约市长候选人大卫·丁勤。

2008年,随着贝拉克·奥巴马成为第一位主要政党的黑人总统候选人,关于布莱德利效应的讨论达到一个高潮,很多政治观察家试图从民主党的初选以及大选结果中寻找布莱德利效应仍然存在或不存在的证据。最终大选结果表明,奥巴马实际得票率与选前民调结果相当,因此有人提出布莱德利效应已经消失;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并没有消失,而是被这次选举黑人选民的高投票率所抵消。

相关

  • 尼尔·阿姆斯特朗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英语:Neil Alden Armstrong,1930年8月5日-2012年8月25日),美国宇航员、试飞员、海军飞行员以及大学教授。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服役时,阿姆斯特朗的首次
  • 中国农业科技史年表
  • 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简称史博馆,最初名为国立历史文物美术馆,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南海路49号南海学园内,是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后成立的第一个国立博物馆,博物馆的部分文物来自原河
  • 拉马丁阿尔方斯·马里·路易斯·普拉·德·拉马丁(Alphonse Marie Louise Prat de Lamartine,1790年10月21日-1869年2月28日)生于勃艮地马孔。法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作家和政治家。他以
  • 乌拉乌拉(满语:ᡠᠯᠠ,转写:Ula,1561年-1613年),为明朝中后期海西女真四部之一,满语原意为“江”,因其都城位于松花江上游(今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而得名,统治者姓乌拉那拉氏,最早可追溯
  • 安德鲁·卡罗尔安德鲁·托马斯·"安迪"·卡罗尔(英语:Andrew Thomas "Andy" Carroll,1989年1月6日-)出生于英格兰泰恩-威尔郡的盖茨黑德,是一名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现时效力英超球队纽卡斯尔联。
  • 王思平王思平(1987年5月25日-),台湾女演员、模特儿,于TVBS的选秀节目《决战第一名》中出道。2016年之后事业重心转往中国大陆发展。
  • 紫背椋鸟紫背椋鸟(学名:)又名小椋鸟,为椋鸟科北椋鸟属的鸟类。分布于日本、菲律宾、加里曼丹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一般栖息于树枝间。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菲律
  • Ohi dayOhi Day(希腊语:Επέτειος του «'Οχι»,亦称Oxi Day),意思是“不日”,指“向侵略者说不”。该节日是希腊和塞浦路斯民众纪念拒绝接受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对希腊首
  • 商品市场 (芝加哥)商品市场(Merchandise Mart)是美国芝加哥的一座商业建筑,位于该市的近北区。在1930年开业时,为世界最大建筑,建筑面积达4,000,000平方英尺(372,000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