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茀之

✍ dations ◷ 2025-11-03 23:51:05 #吴茀之

吴茀之(1921年12月22日 - 2019年4月5日),字盼之,原名吴士茀,男,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人,中国植物学家,植物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吴茀之于1921年12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考入江苏省立宜兴中学。194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1947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1955年回国,先后在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

吴茀之长期从事植物遗传学的研究,在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主持或参与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1. 水稻品种改良:吴茀之在水稻品种改良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他通过杂交育种、突变育种等方法,培育出多个高产、抗逆、抗病的水稻新品种,为中国水稻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植物基因工程:吴茀之在植物基因工程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克隆了多个重要的植物基因,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了植物抗逆性、抗病性、优质性等性状的改良。

  3. 遗传学研究:吴茀之在遗传学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通过对植物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功能分析,揭示了许多重要的遗传调控机制,为植物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4. 学术贡献:吴茀之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为我国植物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茀之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项国家级科研奖励,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植物学会荣誉会员”等荣誉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4月5日,吴茀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他的离世使中国植物学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领军人物,但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将长存于世,激励着后人继续探索科学的殿堂。

吴茀之是中国植物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他在植物遗传学和基因工程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将永远被人们怀念和传颂,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相关

  • 叉拍尾蜂鸟叉拍尾蜂鸟(学名:),又称叉扇尾蜂鸟,是一种中等体形(体长最长可达15cm)的蜂鸟。拥有白色、绿色和青铜色的三色羽毛,有蓝色羽冠,颈部有明亮的绿松石色斑纹,白色的腹部上有一条黑线。是唯
  • 信用评分系统信用评分系统(Credit Scoring System),指根据借款方的借款与还债历史、债务状况等信息给予不同的分数,用来决定是否核准新贷款或信用额度的统计与评估系统。信用评分可以由提供
  • 昆汀·塔伦蒂诺作品列表昆汀·塔伦蒂诺是一名美国男导演、制片人、编剧和演员。至今,他已执导了九部电影。
  • 林子廉林子廉(1811年11月1日-1868年10月9日),彭亨北根华人甲必丹,为当地目前已知的六位甲必丹之一。林子廉的神主牌于1972年被发现。1972年,汉学家傅吾康与陈铁凡二度造访马来西亚彭亨北
  • 冈地站冈地站(日语:岡地駅/おかじえき  */?)是位于静冈县滨松市北区细江町(日语:細江町)中川4672番3号,天龙滨名湖铁道的天龙滨名湖线车站。车站是一座地面车站,设有1面1线的单式月台。月
  • 阿尼哥阿尼哥(Araniko,1244年-1306年),又作阿尔尼格,号西轩,中国元朝时建筑、雕塑大师,尼婆罗人,幼年时开始学习梵文和工艺制造技术,擅长雕像和建造佛塔,原为僧人。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请八思巴在吐蕃造黄金塔,阿尼哥率八十余人入藏造塔,两年后塔建成,由此开始了在内地的工作。后入八思巴门下,东行至北京朝觐,在中国待了45年,设计并主持建造了佛塔三座、大寺九座、一座道观和两座祀祠以及大量的雕像。其中最辉煌的是北京妙应寺的白塔。他还培养出大量的建筑人才,如刘元等人就从师于他,为国家修建佛教建
  • 汉城国立大学附属医院屠杀事件汉城国立大学附属医院屠杀事件(朝鲜语:서울대학교 부속병원 학살 사건/서울大學校附屬病院虐殺事件)发生于朝鲜战争爆发3日之后、1950年6月28日的第一次汉城战役期间,汉城大学附属医院(现首尔大学医院(英语: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内的医生、护士、住院平民及伤兵在此事件中遭到朝鲜人民军陆军集体虐杀,共700人至900人遇害。在当日,进攻的朝鲜士兵,歼灭了一整个排的医院守军,之后医院内的军人、平民多人遭到射杀,甚至活埋。根据韩国国防部的统计,遇害者中有100
  • 格罗斯–皮塔耶夫斯基方程格罗斯–皮塔耶夫斯基方程(Gross–Pitaevskii 方程,以尤金·格罗斯(英语:Eugene P. Gross)命名与列夫·皮塔耶夫斯基(英语:Lev Pitaevskii)) 描述了全同玻色子量子体系的基态,其中使用了哈特里-福克近似与赝势相互作用模型。在哈特里-福克近似中, N {\displaystyle N} 个玻色子体系的总波函数 Ψ {\displaysty
  • 抛砖引玉抛砖引玉。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十七计。原文为:“类以诱之,击蒙也。”(用极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懵懂上当。)诱敌必先迷敌,两者密切联系。抛砖引玉,“抛砖”是手段,“引玉”是目的。“抛砖”贵在所抛之“砖”要像“玉”,是一种示形于敌的伪装;“引玉”关键在于所“引”至“玉”确实是比“砖”价值要高的“玉”。用相似的东西去迷惑对方,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以假为真,然后再试图消灭,是这一计谋要害所在。唐朝诗人常建听说赵嘏来到苏州,断定他一定要去游灵岩寺,就先在寺前写了两句诗,赵嘏看到后便在后面续了两句,从而完成了绝
  • 车震车震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