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茀之

✍ dations ◷ 2025-09-12 18:16:55 #吴茀之

吴茀之(1921年12月22日 - 2019年4月5日),字盼之,原名吴士茀,男,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人,中国植物学家,植物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吴茀之于1921年12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考入江苏省立宜兴中学。194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1947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1955年回国,先后在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

吴茀之长期从事植物遗传学的研究,在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主持或参与了一系列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的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1. 水稻品种改良:吴茀之在水稻品种改良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他通过杂交育种、突变育种等方法,培育出多个高产、抗逆、抗病的水稻新品种,为中国水稻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植物基因工程:吴茀之在植物基因工程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克隆了多个重要的植物基因,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了植物抗逆性、抗病性、优质性等性状的改良。

  3. 遗传学研究:吴茀之在遗传学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通过对植物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功能分析,揭示了许多重要的遗传调控机制,为植物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4. 学术贡献:吴茀之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为我国植物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茀之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项国家级科研奖励,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植物学会荣誉会员”等荣誉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4月5日,吴茀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他的离世使中国植物学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领军人物,但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将长存于世,激励着后人继续探索科学的殿堂。

吴茀之是中国植物学界的泰斗级人物,他在植物遗传学和基因工程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将永远被人们怀念和传颂,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相关

  • 太学太学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中央官学,为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周朝已有太学之名,当时的太学指中央设立的辟雍等大学。《大戴礼记·保傅》:“帝入太学,承师问道”。汉代
  • 马丁·埃文斯马丁·约翰·埃文斯爵士(英语:Sir Martin John Evans,1941年1月1日-),英国科学家,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1963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并在1969于伦敦大学学院获得博士学
  • 黑粉菌科见内文黑粉菌科(学名:Ustilaginaceae)是属于黑粉菌纲黑粉菌目的真菌,寄生在禾本科、蓼科、莎草科等植物上,可引起植物的黑粉病。该科共有17属、607种。
  • 西奥多·杰利柯西奥多·杰利柯(法语:Théodore Géricault;1791年9月26日-1824年1月26日)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对浪漫主义画派和现实主义画派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他出生于法国鲁昂,曾师从卡勒
  • 亨利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海因里希三世 Heinrich III(1017年10月28日~1056年10月5日),巴伐利亚公爵(称海因里希六世,1026年~1041年在位),士瓦本公爵(称亨利一世,1038年~1045年在位),罗马人民的国王(1039年~1056年
  • 吉爾伯特人吉爾伯特人,(英语: Gilbertese),自称通加鲁人(Tungaru),又称基里巴斯人(I-Kiribati)。主要居住地为基里巴斯共和国中吉尔伯特群岛,体质特征属印度尼西亚人﹑美拉尼西亚人和波利尼
  • 左姓左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但也是中国较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87位。
  • 段俊段俊是段隆之子,蒙古辖下的第七位大理总管。在段隆死后继位为大理总管,被元朝任为云南行省平章,开启段氏兼任平章的传统,曾经表奏乌撒部奏:“云南驿输征甚苦,愿属四川。”奏下参政
  • 粗尾鼠负鼠属表达式错误:未预料的<操作符。见内文粗尾鼠负鼠属(,白鼠负鼠),哺乳纲的一属,而与鼠负鼠属(白鼠负鼠)同科的动物尚有林负鼠属(安氏负鼠)、短尾负鼠属(短尾负鼠)等之数种哺乳动物。本属物种的前上颌骨是圆的而不是尖的。雌兽有育幼袋,而且其乳头在腹部排成对称的两排 。除以外,其余物种皆以其尾部储存脂肪,尽管可能这并不适7于所有同属物种。现时本属包括下列各现生种:Fossils belonging to the genus date back to the 中新世, with the oldest spec
  • 中国电信博物馆中国电信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42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隶属中国电信集团公司。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中国邮电博物馆筹建处。1999年8月30日首次对外接待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代表团。2001年9月,更名为现在名字,隶属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同年10月30日,中国电信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截至2012年有馆藏文物17000多件,展出面积7000多平方米。2012年,该馆宣布“本馆因内部装修暂时关闭”。中国电信博物馆对外开放初期,设有通信史厅、科技科普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