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率

✍ dations ◷ 2025-04-04 11:20:21 #速率
速率(英语:Speed)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在日常生活中,“速率”和“速度”混用,但两者在物理学中对应着不同的概念:速率是一个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它的量纲是路程除以时间;速度是一个矢量(有方向),它的量纲是位移除以时间。物体的瞬时速率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而平均速率则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国际单位制中,速率的单位为米每秒(m/s),但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单位是千米每小时(km/h)或是英制系统下的英里每小时(mph)。海上船只或物体的行进速率,一般会使用节作为单位。依照狭义相对论,能量或信息所能传递的最快速率为真空中的光速c = 299,792,458 米每秒,大约是1,080,000,000千米每小时或671,000,000英里每小时。静止质量不为零的物质要加速到此速率,需要无限大的能量。在相对论物理学中,会用快度来取代经典力学中的速度。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如果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 t {displaystyle t} 内移动的路程为 s {displaystyle s} ,那么它的平均速率(用 v ¯ {displaystyle {bar {v}}} 表示)便是 s {displaystyle s} 与 t {displaystyle t} 的比,具体可由下式给出:例如,一辆汽车在2小时内行驶了60公里,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0公里每小时。而一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速率,则是它在这个时刻前后的一段极短时间中经过的路程 d s {displaystyle ds} 与这段时间长度 d t {displaystyle dt} 的比:精确地说,假设路程 s {displaystyle s} 是一个关于时间 t {displaystyle t} 的函数,那么物体在某个时刻 t 0 {displaystyle t_{0}} 的瞬时速率,是以上比值在 d t {displaystyle dt} 趋向于0时的极限值。或者说,是 s {displaystyle s} 在 t 0 {displaystyle t_{0}} 时刻对时间的导数。在某些简化的物理模型中,物体在某个时刻之前的速率 v t 0 − {displaystyle v_{t_{0}}^{-}} 可能不等于其之后的速率 v t 0 + {displaystyle v_{t_{0}}^{+}} :比如简单的碰撞模型中的碰撞前速率和碰撞后速率。但在经典物理学中,总假设物体的路程,以及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都是连续变化的。简化模型中出现不连续的速率是忽略了极短时间内速率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瞬时速率等于其瞬时速度的大小。然而,物体的平均速率一般不等于其平均速度的大小。盖因路程和位移的概念不同。例如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周,则其平均速率为一个不为零的定值,但其平均速度是0。车辆上的速度表可以显示任何时刻的瞬时速率p.42。瞬时速率可能会随时间而变动,一辆车在某个时刻的瞬时速率50公里/小时,但它维持此速率的时间可以是一秒、一分钟或一小时。不过假若此车连续一小时以50公里/小时的(瞬时)速率行驶,则它所走路程为50公里。如果一辆车在一小时内行驶了80公里,则它在这一个小时中的平均速率为80公里/小时;若一辆车在第一个小时内行驶了140公里,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中行驶了180公里,则它在这四小时内的平均速率也是80公里/小时。但若分别考虑此车第一个小时以及其后三个小时内的平均速率,其数值就不是80公里/小时了。平均速率可能会和过程中的瞬时速率有相当的差异p.42。若已知平均速率和时间,可以求得这段时间所走的路程:依上述公式可得,若一辆车行驶了四小时,这四小时的平均速率为80公里/小时,则它在四个小时中行驶的总路程为320公里。若以图像的方式,可以利用路程-时间图来显示速率。路程-时间图上的曲线表示了物体移动的路程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着一个时刻和物体在这一时刻移动的路程。曲线在一点上切线的斜率即为此时刻的瞬时速率,而曲线上两点的割线斜率即为对应的二个时刻之间的平均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历的路程,是为速率或线速率,而如果物体在做圆周运动,那么它的速率也称为切线速率p.131,因为它运动的方向是沿着圆周的切线方向。旋转木马转一圈时,位置靠外的木马走过的路程比位置靠内的木马要多。这说明位置靠外的木马平均速率比位置靠内的木马要大。 对于圆周运动的物体而言,切线速率及线速率二者可互换使用,二者的单位均为m/s或km/h。转速或角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转的圈数。旋转木马中,不同位置的木马切线速率可能不同,但所有木马在相同时间内都旋转了相同的圈数,因此其角速率均相同。转速一般以每分钟转速或是以单位时间的弧度作为单位。旋转一圈的弧度略大于6个弧度(精确值为 2 π {displaystyle 2pi } 弧度)。若将角速率加上方向,则成为角速度,前者为一标量,后者则为一矢量。若两片CD每秒都旋转20圈,一片顺时针旋转,另一片逆时针旋转,那么二者的角速率相同,但角速度不同。圆周运动的物体(或距旋转轴固定距离的一点),其切线速率和转速成正比p.131。不过切线速率和转速不同,一点的切线速率和距旋转轴的距离有关,距旋转轴不同距离的二点,其转速相等,但切线速率不相等。旋转轴上的点,其切线速率甚至为零。在一旋转的物体上,离旋转轴越远,会发现线速率越快。若转速固定,则切线速率和一点距旋转轴的距离成正比p.132,因此可得下式:其中因此只要转速变快或是距旋转轴的距离变长,都会使切线速度变快。若切线速率、转速及距离选择适当的单位(例如切线速率单位选择m/s,转速单位选择弧度/s,距离单位选择m),上式的比例关系可以变成以下的等式:因此,一个系统只要所有部分的角速度相同,其切线速度只和距旋转轴的距离有关。(上述切线速度和距离的比例关系不适用于行星的运转,因为行星在不同位置的角速度不同)速率的单位包括:速率各单位间重要的换算关系包括:(粗体字的数值是精确值)

相关

  • 金属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传热等性质的物质。金属的上述特质都跟金属晶体内含有自由电子有关。由于金属的电子倾向脱离,因此具有良好的导
  • 荚膜荚膜是某些原核生物(例如:肺炎链球菌)细胞壁外一层厚度不定的黏液状物质。荚膜并非原核细胞的必需构造,荚膜菌在自然环境中或在宿主体内时,能保有最强产荚膜之能力;但用普通培养基
  • 未开发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也称作最低度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英语:Least developed country,缩写:LDC、LDCs)是指那些经联合国认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发展指数最低的一系列国家。“
  • 婴儿哭闹婴儿哭闹(Baby colic)也称为婴儿肠绞痛,定义为婴儿每天哭超过三小时,每周超过三天,持续三周以上,但其他方面都正常的情形,一般会发生在晚上。婴儿哭闹一般不会造成长期的问题,不过会
  • 公共工程管理局公共工程管理局(英文:Public Works Administration, PWA),为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1939年)一个联邦机构,其由全国产业复兴法案(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授权实施,旨在
  • 胃肠道基质肿瘤胃肠道基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简称GISTs),为最常见的消化道间质肿瘤。GIST源自于卡氏间质细胞等平滑肌节律细胞。本疾病一般是因为KIT基因(英语:KIT (gene))突变
  • 高胱胺酸尿症高胱氨酸尿症(英语:Homocystinuria)是一种遗传病,其会导致体内堆积甲硫氨酸、高胱氨酸、高半胱氨酸及复合双硫化合物,造成智能不足、骨骼畸型、心脏血管疾病等。此遗传病的发生率
  • 血管瘤痣痣,又叫癦,是指皮肤或粘膜上慢性的斑块,一般外形会是深色的圆形。多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痣在定义上属于良性肿瘤,不过有25%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由已有的痣发展而来。可
  • 意大利语族意大利语族是印欧语系下的一族,属于颚音类语言。由其下的通俗拉丁语衍生出罗曼语族。从原始印欧语到原始意大利语的规则语音变化的部分列表:在个别意大利语的演化中出现了进一
  • 介词介词、介系词(英语:adposition)是语法中定义的一种词汇,用来描述字词之间的时间、空间或文法关系。可以区分为前置介词(简称前置词,preposition)、后置介词(postposition)和框式介词(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