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蒂·韦伯

✍ dations ◷ 2025-11-23 21:39:06 #1860年出生,1940年逝世,德语作家,法语作家,卢森堡记者,卢森堡作家,卢森堡小说家,卢森堡诗人,卢森堡剧作家,波恩大学校友

巴蒂(让-巴蒂斯特)·韦伯(法语:Batty (Jean-Baptiste) Weber ;1860年11月25日-1940年12月14日),卢森堡作家。

1860年11月25日出生于卢森堡西南部小城吕姆朗日,他的父亲是当地教师,名为米歇尔·韦伯,他的母亲是玛丽-凯瑟琳·克莱因。出生不久后,全家便搬往摩泽尔河畔的施塔特布雷迪穆斯,韦伯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从卢森堡城的阿森尼高中毕业后,他前往柏林和波恩攻读哲学,并开始对戏剧产生兴趣。

结束学业后,韦伯在卢森堡民政部门担任速记员,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份工作,开始了文学创作。1883年,他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我的朋友君特》,此后又陆续在各地报纸上发表了一些新闻稿和短篇小说。《弗兰克·沃尔夫》(1887)发表于《卢森堡报》之后,他开始在《埃舍尔报》上连续发表“贝拉·吉他”系列短篇小说,包括《地心深处》(1890)、《美国人》(1891)和《驱逐舰》(1891),这是他首次以南部矿区为小说背景。1893年开始担任《卢森堡报》主编。
韦伯也使用卢森堡语创作诗歌,《Dem Jabbo seng Kap》一诗时至今日仍然非常有名。他的另一成就是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芬·卡斯——一部关于救赎的小说》,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他学生时代的经历,于1912年开始在《科隆日报》上连载,次年结集出版。他的长篇小说用德语写成,但除了《在蒙多夫》(1900)和《继母库斯库斯》用法语写成外,大部分创作于1895-1922年间的戏剧则是使用卢森堡语写成。
1923年,在迪克斯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他发表了题为《Erënnerongen un den Dicks》的演讲。韦伯为推广卢森堡文化做了不懈的努力,先后推荐了许多作家,如亚历克斯·魏克尔、玛丽-亨丽埃特·斯泰尔、阿尔伯特·荷夫勒、马克斯·埃米尔以及画家约瑟夫·库特(英语:Joseph Kutter)、哈利·拉宾格、让·沙克和尼科·克洛普。韦伯还在《卢森堡报》上开设了自己的每日专栏,发表一些介绍卢森堡文化习俗的文章。
1940年12月14日在卢森堡城逝世,葬于巴黎圣母院。

相关

  • 亚当·密茨凯维奇亚当·密茨凯维奇(Adam Mickiewicz,1798年12月24日-1855年11月26日),波兰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密茨凯维奇出生在新格鲁多克附近的庄园。
  • 抗原呈现交叉呈递是特定抗原呈现细胞吞噬并利用MHC I呈现外来抗原给细胞毒性T细胞的能力。交叉致敏,是交叉呈递后的结果,其描述的是透过交成呈递而使初始T细胞(英语:Naive T cell)变成活
  • 南费尔德湖坐标:51°16′54″N 11°56′18″E / 51.28167°N 11.93833°E / 51.28167; 11.93833南费尔德湖(德语:Südfeldsee),是德国的湖泊,位于该国东北部,由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负责管辖,长3.
  • 生命的圆圈《生命的圆圈》(波斯语:دایره‎, 转写:) 是一部2000年贾法·帕纳西导演的伊朗剧情片,该片获得了包括金狮奖在内的多个国际奖项,不过在伊朗国内却被禁止上映。描述多位伊朗
  • 结兰胶结兰胶(英语:Gellan gum),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多糖胶状物,由一种假单胞杆菌属的细菌,Pseudomonas elodea,产生。经常被当作食品添加物,可使食品变浓稠、稳定。常添加在优酪乳中。
  • 金性尧金性尧(1916年5月5日-2007年7月15日),号星屋,笔名文载道,浙江定海(原宁波定海县,现舟山)人,中国古典文学家、出版人,曾为上海古籍出版社支部主任。与季羡林齐名,被誉为“南金北季”。自
  • 温州蜜柑温州蜜柑(学名:、英语:Satsuma orange)是芸香科柑橘属的一种常绿灌木。蜜柑原产于中国,唐代作为贡品,宋韩世忠与梁红玉之子韩彦直曾于瑞安府任上,著《橘录校注》(又称《永嘉橘录》或
  • 臧一人臧一人,(1987年5月15日-),汉族,中国内地歌手、教师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参加江苏卫视《绝对唱响》获得全国第五名从而踏入演艺圈,但发展不顺一直参加国内各大选秀比赛,现任中
  • 俄亥俄州机场列表本列表列出美国俄亥俄州的各个机场,根据用途和其地理位置分组。本列表囊括了所有俄亥俄州的军用或民用机场,一些私人用途的机场和已废弃的机场因其知名度(诸如曾经的民用机场)亦
  • 文化针灸文化针灸(英语:cultural acupuncture)是粉丝组织“哈利·波特联盟Harry Potter Alliance”创始人安德鲁·斯莱克(英文:Andrew Slack)于2010年在《赫芬顿邮报》撰文提出:“在文化中